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促进彼此沟通互,相互转化的统一的两个方面。对创造思维来说,收敛思维虽然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它可以看作创造思维的第二阶段。但它同样是重要的。因为创造思维的进行,特别是创造成果的获得,最后总是在收敛思维阶段取得实现的。发散思维只是为创造思维提供了思维方向的各种可能性,由发散思维产生的许多观点、设想、方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有的简单,有的过于复杂。
【关键词】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直觉思维
一、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我们数学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没有创新精神,那么怎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所以说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靠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培养。
2.激发并保持学生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积极探索事物的心理意向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激励等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导入新课教学时,常用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的故事;用古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故事等引入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融洽和谐、自然亲切的宽松氛围,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除上述在导入新课的引趣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愉悦有序的教学气氛,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允许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逐步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局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科学素质。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到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或回答问题是否正确都要给予热情鼓励。力求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注意启迪、挖掘、放纵学生思维,给学生答疑、质疑的机会和充分信任与尊重,增强学生了的自尊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例如,历史上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对于苹果能从树上掉到地下,这件事始终熟视无睹,但却引起了牛顿的好奇心,提出了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掉到天上,进而研究取得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重大发现。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培养直觉思维,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理解和判断。它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但它是数学发现中的关键因素,是逻辑的飞跃和升华。它具有直接性、猜想性、和不可解释性的特点。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的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的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直觉和灵感,“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即时记下思考过程中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的念头,再通过综合收敛对每一种想法一一进行验证,从而发现和创造。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比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他的思维尚未扩散到能够完成解题的思路上来。所以说我们实施创造教育,大量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上。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体会。
(1)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创设,给学生以思维发散的机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思维发散的机会。在教学中要恰当地选择发散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在教学中用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对于一道习题,如果静止地、孤立地去解答它,那么再好充其量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对它进行研究,加以引伸和推广,将命题中特殊条件一般化,或在同一条件下继续探索求其它结论,从而发现新问题,那么就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经常地引导学生将问题加以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3)在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在解题教学中,不要追求学生思路跟教材一致,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各种解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尽量挖掘富于变化的例题或习题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暗示等,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 达到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收敛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首先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在教学上的创新,做教学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陈碧霞.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福建中学教学,1999(9):37-38
[2]朱闽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福建教学与研究,2001(1):9-10
[3]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直觉思维
一、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我们数学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没有创新精神,那么怎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所以说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靠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培养。
2.激发并保持学生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积极探索事物的心理意向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激励等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导入新课教学时,常用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的故事;用古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故事等引入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融洽和谐、自然亲切的宽松氛围,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除上述在导入新课的引趣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愉悦有序的教学气氛,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允许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逐步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局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科学素质。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到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或回答问题是否正确都要给予热情鼓励。力求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注意启迪、挖掘、放纵学生思维,给学生答疑、质疑的机会和充分信任与尊重,增强学生了的自尊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例如,历史上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对于苹果能从树上掉到地下,这件事始终熟视无睹,但却引起了牛顿的好奇心,提出了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掉到天上,进而研究取得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重大发现。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培养直觉思维,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理解和判断。它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但它是数学发现中的关键因素,是逻辑的飞跃和升华。它具有直接性、猜想性、和不可解释性的特点。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的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的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直觉和灵感,“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即时记下思考过程中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的念头,再通过综合收敛对每一种想法一一进行验证,从而发现和创造。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比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他的思维尚未扩散到能够完成解题的思路上来。所以说我们实施创造教育,大量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上。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体会。
(1)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创设,给学生以思维发散的机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思维发散的机会。在教学中要恰当地选择发散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在教学中用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对于一道习题,如果静止地、孤立地去解答它,那么再好充其量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对它进行研究,加以引伸和推广,将命题中特殊条件一般化,或在同一条件下继续探索求其它结论,从而发现新问题,那么就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经常地引导学生将问题加以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3)在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在解题教学中,不要追求学生思路跟教材一致,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各种解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尽量挖掘富于变化的例题或习题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暗示等,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 达到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收敛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首先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在教学上的创新,做教学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陈碧霞.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福建中学教学,1999(9):37-38
[2]朱闽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福建教学与研究,2001(1):9-10
[3]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