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古今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探析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池穴为项七针的主要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热病》,考诸古代众多医书记载及今之浩瀚文献的论述,往往使针灸临床工作者漫无头绪,从而无所适从,或望而却步.研究主要通过挖掘风池穴的古今文献,整理风池穴的定位和解剖结构,并对风池穴的临床应用做简要概述,同时从西医上阐释其治病机制,以期对临床工作者能安全、有效的应用此穴而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创面细菌学结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ZXY) 30例和基础治疗组(JC)3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基础上,ZXY组予一效膏外用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清热通络汤)口服;JC组予常规换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创面细菌学结果,中医症候评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ZXY组血
中风临床表现繁多,但其病位在脑,病机可总结为正虚邪盛、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髓海失充、痰瘀闭阻脑络等.脑髓对全身脏腑有调节作用,临床上可以通过针刺头部穴位来达到调节头部气血,蓄灌髓海,平衡全身阴阳的作用.头穴丛刺法是于致顺教授在多年临床积累结合针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治疗中风的针刺手法,临床效果显著.文章基于四海理论中“脑为髓海”理论,结合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参考头穴丛刺法的实验基础及临床应用,来探讨头穴丛刺法治疗中风的思路,为临床头穴丛刺法治疗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观察电针干预“足三里”“关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免疫球蛋白M(immune globulin M,IgM)的调控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造模方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持续20 d,造模成功后,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足三里”“关元”刺激.1次/d,15 min/次,5 d/
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乳腺癌骨转移由癌邪传变引起,以“正虚邪入,搏结伤骨成瘤”为病机,其病理过程可分为肾虚精亏、癌邪入骨、正邪搏结、引邪发病等4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病理特征.在中医“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指导下,将骨转移的治疗分为初、中、末三期,旨在改善正虚精亏的病理状态,调和阴阳,恢复骨微环境的动态平衡,延缓骨转移的发生和临床症状的出现.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苍耳子醇提物和水提物致小鼠肝脏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探索苍耳子致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寻找肝毒性的敏感标志物.方法 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0.9%氯化钠溶液),苍耳子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6、3、1.5 g/kg),苍耳子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生药6、3、1.5 g/kg),连续灌胃给药20 d,记录小鼠体质量,对肝脏和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运用1H-NMR对肝脏样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降糖作用,以及针刀干预胸段交感神经对胰腺交感神经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高糖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乙组)、二甲双胍组(丙组)、针刀组(丁组),设置正常对照组(甲组).4组均予以同样的捆绑束缚,同时乙组予双蒸水2 mL/kg灌胃,1次/d;丁组予乙组相同的双蒸水灌胃并行脊柱胸段针刀干预,1次/周;丙组予盐酸二甲双胍100 mg/kg灌胃,
目的 文章探讨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患者的一氧化氮合酶及其亚型、内皮素-1诊断价值以及与血脂关系.方法 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选择符合标准患者50例,并收入健康者17例,冠心痛患者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血脂异常诊断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脾虚痰浊证根据《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中医证候计分表》,其中舌苔及脉象参照《中医诊断学》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入院时抽取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血清HDL亚类分布及胆固醇逆转运特征,探究二者联系及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发病机制.方法 纳入诊断、辨证为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及非痰瘀互结证患者.Lipoprint脂蛋白分类仪检测患者血清HDL亚类组成、含量,ELISA法检测CETP、LCAT、ABCA1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TC、HDL-C、LDL-C水平.结果 共纳入患者172例,痰瘀互结证患者82例,非痰瘀互结证患者90例,患者人口学情况组间均衡性良好.与冠心病心绞痛非痰瘀互结证患者相比,痰瘀互结证组患者血
肌肉萎缩是慢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障碍有关.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IGF-1/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系统(Caspase)的调节失常等.根据肌肉萎缩的病理生理特点,目前其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但均有局限性.肌肉萎缩因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痿证相似,故归于“痿证”范畴,并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后世
目的 采用整合药理学平台明确酸枣仁汤异病同治失眠和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预测酸枣仁汤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和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的作用靶点.利用R软件制作失眠和抑郁症,及酸枣仁汤和两个疾病之间共有靶点的韦恩图.最后利用TCMIP V2.0平台预测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和抑郁症的关键靶点,并绘制“方剂-中药-疾病-关键靶标-作用通路”多维网络图,探讨其治疗失眠和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结果 检索得知酸枣仁汤共有309个活性成分,成分作用靶点111个,其主要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