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职务消费引起的腐败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两会期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也对职务消费问题进行了阐述,因此正确评价职务消费,势在必行。阐述了当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现状,分析了其相关问题,基于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职务消费的正确评价措施。
关键词: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职务消费 评价
0 引言
职务消费是指政府公务人员因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开支,是和政府公务人员“福利待遇”完全区别开来的性质迥异的概念。然而目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消费,肆意腐败的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务消费,已经刻不容缓。
1 职务消费现状概述
当然,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领导干部适当的职务消费是必要的和正常的。但近几年来,在审计中不难发现,许多单位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已严重超出了正常的“尺度”,失去了控制,职务消费已成了任意消费。主要表现在:
1.1 消费成本高。据悉,我国职务消费已经分别占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的11%和40%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一些地方的职务消费开支已占到其财政开支的绝大部分,有的地方仅公车消费就占到了其地方财政支出的l/3以上,甚至更多。由于过高的支出,有的已导致财政资金入不敷出,单位的经费压力增大,个别单位,已导致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1.2 消费支出有增无减。在审计中不难发现,其他消费如通讯费、礼品赠送费、差旅费等费用,许多单位没有严格地执行规定。一是通讯费乱支乱报。二是差旅费乱补乱报。一些单位为了和上级或有利害关系的部门疏通关系,大开方便之门,不惜代价地赠送礼品等。
1.3 开支漏洞多。极少数人还以职务消费为名,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之实,把职务消费变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例如:以招待费的名义,乱报乱销,致使“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公车私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些单位和个人以外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研讨交流”为名,把公费旅游巧妙地隐藏在公务活动之中等。
1.4 有效监督难。由于职务消费本身是必不可少的,职务消费的主体又大都是领导和公务人员,且带有一定隐蔽性,难以界定和发现,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出现监督死角。
诚然,解决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特别是要加大改革力度,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审计法规制度,并基于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职务消费。
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职务消费评价
2.1 职务消费制度改革
2.1.1 建立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和审计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票据以及财务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报批制度,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审计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行为。二是要建立职务消费公示制度,实行“阳光下的消费”,定期公示职务消费情况,听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职务消费透明化、公开化。这是防止职务消费中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要加强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2.1.2 分步实施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职务消费货币化是指根据公务员个人职务和岗位特点,将因职务行为引发的费用,通过津贴形式,以年度为计算单位,一次性划归领导干部个人支配使用,不再采取由单位集体报支的方式。职务消费货币化有利于规范开支、降低消费,对于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职务消费中的腐败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2.1.3 实行相关配套改革。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将部门财政性资金全部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下大力气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国库直接掌握公共经费开支,消除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的“操作空间”。
2.1.4 修改完善有关制度。根据改革完善职务消费制度的要求,对过去已经制订的制度规定,该重申的要予以重申,有漏洞的要加以补充完善,不具体的要加以细化。例如对那些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或不切合实际根本执行不了的制度规定,如出差住宿费、公务接待用餐等费用标准尽快修订完善,以堵塞因制度无法执行而形成的漏洞。
2.2 职务消费评价对策 将职务消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中国国情条件下的审计评价发展趋势,鉴于“职务消费标准”这一议题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从现实党政领导干部廉政考核内容看,职务消费数据也能反映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状况,并已经作为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依据之一。同时职务消费在我国目前尚处在改革阶段的政府公务体制管理模式中还属于“新生事物”,还缺乏规范性的认识和界定,更缺乏统一、严格的标准。以往有关领导干部履行职务的某些开支标准,大多由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制定、检查部门制定、颁布与监督,没有纳入政府公务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既缺乏涵盖政府公务人员所有职级的“普遍性”,又缺乏政府公务日常开支标准的“确定性”和“透明性”。所以,有必要将职务消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来。领导干部一般在任期内的年职务消费大体可以用以下几方面来评价:①在任职期间每年车辆费用的评价。②在任职期间每年招待费评价。③在任职期间每年公费考察以及学习费用评价。④在任职期间每年通讯费评价。⑤在任职期间每年办公室支出报销评价。充分发挥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监督检查作用。负责人职务消费纳入年度审计计划,由审计部和各审计分部组织实施。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负责人和管理存在重大失误的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针对评价内容,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其是否存在职务消费成本过高、支出随意性较大、支出漏洞较多等问题,审计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部门横向或纵向比较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评价职务消费,必须做到:①职务消费评价单位化:职务消费单位化改革,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票据报销部分进行改革,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核定标准,包干到人;在支付和结算方式上,实行单位化。②职务消费评价的透明化:规范隐形收入,减少肆意职务消费。更重要的在于建立报酬与业绩相吻合的报酬机制,使隐性收入变为阳光收入。这种机制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尊重市场规律,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规则,是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评价重点。③职务消费评价的细节化:评价职务消费,关键在提高管理权力和管理用权的有效性,建立细节化的评价模式。长期以来,如何评价领导干部“用权”,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的评价;对于有权者及其用权行为,不是没有管理,就是管理粗放。
3 结语
当前形势下,职务消费是中国国情条件不可避免的产物,同时职务消费的腐败现象也必然存在。诚然,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意义重大。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务消费,对审计工作起着参考的作用,当然,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制度是解决职务消费腐败的根本办法,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建立,相信职务消费评价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饶自斌.刍议以改革的方法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消极腐败问题[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73-75.
[2]卢金国,邱礼斌,周兆东,舒旺彩,周双全,段仁茂.透视职务消费中的问题[J].中国监察.2003.(18).
[3]孙慧颖.关于规范职务消费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
关键词: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职务消费 评价
0 引言
职务消费是指政府公务人员因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开支,是和政府公务人员“福利待遇”完全区别开来的性质迥异的概念。然而目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消费,肆意腐败的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务消费,已经刻不容缓。
1 职务消费现状概述
当然,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领导干部适当的职务消费是必要的和正常的。但近几年来,在审计中不难发现,许多单位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已严重超出了正常的“尺度”,失去了控制,职务消费已成了任意消费。主要表现在:
1.1 消费成本高。据悉,我国职务消费已经分别占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的11%和40%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一些地方的职务消费开支已占到其财政开支的绝大部分,有的地方仅公车消费就占到了其地方财政支出的l/3以上,甚至更多。由于过高的支出,有的已导致财政资金入不敷出,单位的经费压力增大,个别单位,已导致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1.2 消费支出有增无减。在审计中不难发现,其他消费如通讯费、礼品赠送费、差旅费等费用,许多单位没有严格地执行规定。一是通讯费乱支乱报。二是差旅费乱补乱报。一些单位为了和上级或有利害关系的部门疏通关系,大开方便之门,不惜代价地赠送礼品等。
1.3 开支漏洞多。极少数人还以职务消费为名,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之实,把职务消费变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例如:以招待费的名义,乱报乱销,致使“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公车私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些单位和个人以外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研讨交流”为名,把公费旅游巧妙地隐藏在公务活动之中等。
1.4 有效监督难。由于职务消费本身是必不可少的,职务消费的主体又大都是领导和公务人员,且带有一定隐蔽性,难以界定和发现,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出现监督死角。
诚然,解决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特别是要加大改革力度,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审计法规制度,并基于经济责任审计,正确评价职务消费。
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职务消费评价
2.1 职务消费制度改革
2.1.1 建立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和审计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票据以及财务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报批制度,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审计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行为。二是要建立职务消费公示制度,实行“阳光下的消费”,定期公示职务消费情况,听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职务消费透明化、公开化。这是防止职务消费中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要加强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2.1.2 分步实施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职务消费货币化是指根据公务员个人职务和岗位特点,将因职务行为引发的费用,通过津贴形式,以年度为计算单位,一次性划归领导干部个人支配使用,不再采取由单位集体报支的方式。职务消费货币化有利于规范开支、降低消费,对于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职务消费中的腐败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2.1.3 实行相关配套改革。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将部门财政性资金全部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下大力气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国库直接掌握公共经费开支,消除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的“操作空间”。
2.1.4 修改完善有关制度。根据改革完善职务消费制度的要求,对过去已经制订的制度规定,该重申的要予以重申,有漏洞的要加以补充完善,不具体的要加以细化。例如对那些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或不切合实际根本执行不了的制度规定,如出差住宿费、公务接待用餐等费用标准尽快修订完善,以堵塞因制度无法执行而形成的漏洞。
2.2 职务消费评价对策 将职务消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中国国情条件下的审计评价发展趋势,鉴于“职务消费标准”这一议题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从现实党政领导干部廉政考核内容看,职务消费数据也能反映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状况,并已经作为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依据之一。同时职务消费在我国目前尚处在改革阶段的政府公务体制管理模式中还属于“新生事物”,还缺乏规范性的认识和界定,更缺乏统一、严格的标准。以往有关领导干部履行职务的某些开支标准,大多由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制定、检查部门制定、颁布与监督,没有纳入政府公务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既缺乏涵盖政府公务人员所有职级的“普遍性”,又缺乏政府公务日常开支标准的“确定性”和“透明性”。所以,有必要将职务消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来。领导干部一般在任期内的年职务消费大体可以用以下几方面来评价:①在任职期间每年车辆费用的评价。②在任职期间每年招待费评价。③在任职期间每年公费考察以及学习费用评价。④在任职期间每年通讯费评价。⑤在任职期间每年办公室支出报销评价。充分发挥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监督检查作用。负责人职务消费纳入年度审计计划,由审计部和各审计分部组织实施。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负责人和管理存在重大失误的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针对评价内容,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其是否存在职务消费成本过高、支出随意性较大、支出漏洞较多等问题,审计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部门横向或纵向比较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评价职务消费,必须做到:①职务消费评价单位化:职务消费单位化改革,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票据报销部分进行改革,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核定标准,包干到人;在支付和结算方式上,实行单位化。②职务消费评价的透明化:规范隐形收入,减少肆意职务消费。更重要的在于建立报酬与业绩相吻合的报酬机制,使隐性收入变为阳光收入。这种机制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尊重市场规律,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规则,是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评价重点。③职务消费评价的细节化:评价职务消费,关键在提高管理权力和管理用权的有效性,建立细节化的评价模式。长期以来,如何评价领导干部“用权”,上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的评价;对于有权者及其用权行为,不是没有管理,就是管理粗放。
3 结语
当前形势下,职务消费是中国国情条件不可避免的产物,同时职务消费的腐败现象也必然存在。诚然,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意义重大。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务消费,对审计工作起着参考的作用,当然,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制度是解决职务消费腐败的根本办法,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建立,相信职务消费评价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饶自斌.刍议以改革的方法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消极腐败问题[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73-75.
[2]卢金国,邱礼斌,周兆东,舒旺彩,周双全,段仁茂.透视职务消费中的问题[J].中国监察.2003.(18).
[3]孙慧颖.关于规范职务消费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