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实践,谈谈对数与计算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一、巧用主题图,启蒙解题方法
主题图与情景的创设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主题图与情景的丰富多彩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合理引导。
那么如何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教材?如何巧用主题图,以此重塑人文课堂呢?利用主题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作为低年级的学生,面对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主题图,面对比较大信息量的插图,学生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
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而让学生发现主题情景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把握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在使用“主题图”时,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的所想,真正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鼓励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在教学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大胆探究,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不断扩充、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由两位数乘一位数向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变,教学重点应该是十位上的1,而教者让学生自学后便匆匆汇报,小结方法,学生难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原因之一是新旧知识之间缺乏引导,原因之二是教者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在教学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板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运用迁移原理,努力做到过渡自然,运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加强算理交流,促进算法多样化、算法最优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因此,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在设计情景时,教者意在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图的信息引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是怎么计算的,即分析数量关系。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重点研究算理和算法。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两者的重点不同,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观察,判断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理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四、练习设计讲究趣味化、层次化
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形式的单一化造成计算的教学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能力是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趣味化。如:创设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满足。与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让学生体验“做中玩、玩中学、学中乐”的学习过程。
2. 层次化。主要体现在:练习安排由易到难;练习要求由准确到又对又快过渡;练习目标要好中差均有所得等三方面内容。
五、强化口算和估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 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192 219,通过估算知道其结果大约400~420;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结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
2. 规律估算法。指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①2.4×3=0.72;②1.2×0.4=4.8的结果正确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这两个规律,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
3. 联系实际估算法。例如,学习长度、重量单位后,可要求学生通过估算来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粉笔长7( ),教学楼高20( ),鸡蛋重50( ),西瓜重5( )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继承扎实有效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与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巧用主题图,启蒙解题方法
主题图与情景的创设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主题图与情景的丰富多彩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合理引导。
那么如何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教材?如何巧用主题图,以此重塑人文课堂呢?利用主题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作为低年级的学生,面对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主题图,面对比较大信息量的插图,学生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
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而让学生发现主题情景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把握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在使用“主题图”时,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的所想,真正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鼓励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在教学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大胆探究,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不断扩充、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由两位数乘一位数向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变,教学重点应该是十位上的1,而教者让学生自学后便匆匆汇报,小结方法,学生难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原因之一是新旧知识之间缺乏引导,原因之二是教者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在教学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板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运用迁移原理,努力做到过渡自然,运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加强算理交流,促进算法多样化、算法最优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因此,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在设计情景时,教者意在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图的信息引出学习的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是怎么计算的,即分析数量关系。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重点研究算理和算法。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两者的重点不同,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观察,判断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理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四、练习设计讲究趣味化、层次化
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形式的单一化造成计算的教学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能力是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趣味化。如:创设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满足。与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让学生体验“做中玩、玩中学、学中乐”的学习过程。
2. 层次化。主要体现在:练习安排由易到难;练习要求由准确到又对又快过渡;练习目标要好中差均有所得等三方面内容。
五、强化口算和估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 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192 219,通过估算知道其结果大约400~420;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结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
2. 规律估算法。指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①2.4×3=0.72;②1.2×0.4=4.8的结果正确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这两个规律,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
3. 联系实际估算法。例如,学习长度、重量单位后,可要求学生通过估算来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粉笔长7( ),教学楼高20( ),鸡蛋重50( ),西瓜重5( )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继承扎实有效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与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