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短视频新闻以可视化呈现方式和多元化内容场景弥补传统视频新闻不足,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流量入口和传统媒体提升新闻原创能力的重要标识.短视频新闻在新闻生产流程、内容创新,分发模式和呈现方式上的探索,不仅带动了视频新闻生产机制转型,也重构了人与信息的互动范式.本文从演进路径人手,探讨短视频新闻创新尺度,考察其局限及突破路径,对破解新闻人文主义与技术工具之间的固有矛盾,推动短视频新闻健康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视频新闻以可视化呈现方式和多元化内容场景弥补传统视频新闻不足,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流量入口和传统媒体提升新闻原创能力的重要标识.短视频新闻在新闻生产流程、内容创新,分发模式和呈现方式上的探索,不仅带动了视频新闻生产机制转型,也重构了人与信息的互动范式.本文从演进路径人手,探讨短视频新闻创新尺度,考察其局限及突破路径,对破解新闻人文主义与技术工具之间的固有矛盾,推动短视频新闻健康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从时间的维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和后疫情时代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与发展,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我国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疫情时期,新闻媒体从实际出发,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主动向公众报道困难和问题,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呈现疫情变化的过程.并且,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美国公共电视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遭遇了用户流失、数字化建设滞后和经营模式不明朗的困境,原因在于公共媒体边缘化定位限制了其自我发展空间、分散的组织架构与媒体融合集中化趋势背道而驰、财源匮乏让媒体融合创新缺少冒险的资本.
“四川观察”自上线以来,多个内容产品成为全网爆款.“四川观察”成功破圈的原因,一是颠覆了人们对地方媒体的传统认知,质量、速度、网感全在线;二是有人设,能和受众互动起来.本文认为“四川观察”以“立足四川观察全球”为主旨,不仅充分发挥了广电在视频生产上的内容优势,更以用户思维、中台建设、机制改革、全网视野等特点独树一帜.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历时23天圆满完成任务.新媒体时代,每天的热点话题都在变化,如何在超长的时间跨度里始终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做好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报道,值得深入思考.本文以《嫦娥揽月》特别节目为例,从“近、广、柔、新”四个报道视角出发对此进行了阐释.
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入深水区阶段,运用互联网传播思维打破微粒圈层的界限,在“新闻行动者网络”框架中厘清主流媒体四种受众抵达路径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主流媒体与其他四类新闻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与重构、碰撞与融合的交互关系,为媒体的深度融合实践提供更为切实的思考空间.
自2020年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时政微视频领域全面发力,风格独特的数百部原创时政微视频在中国新媒体阵地迅速发挥出领军作用.本文从创作实践出发,归纳出“精品佳作源自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系列重磅+独家视角是形成\'爆款\'的两大策划核心”“由移动端用户观看体验引导的系统化升级”等六条实战经验.并指出,对于“创新”的理解,不可局限于视频产品的表现形态,只有在响应速度、视角广度、挖掘深度、讲述手法和视觉呈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新媒体化”改进,适合小屏受众收视心理,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剧《隐秘而伟大》在总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后引起社会热议.这部作品着重描写小人物顾耀东不忘初心、坚守梦想、历经磨难,在地下党夏继成的引领下成长为立志为共产主义信仰而战斗的革命战士的故事.该片优秀的摄影和剪辑、独辟蹊径的叙事构思、不落俗套的人物设计、以小见大的精神价值体现让习惯于传统谍战剧的观众耳目一新.
《典籍里的中国》深耕中华经典,传播中国文化自信,是近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 又一佳作.本文从文本选择、叙事表达、视听应用着手,将《典籍里的中国》与同类型栏目《故事里的中国》作对比分析,探究其再创新之处,为后续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参考.
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聚焦脱贫攻坚战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从不同侧面全景展示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本文从理论阐释、创新手法、传播策略等方面,分析了《摆脱贫困》以影像呈现理论思想、讲述中国故事的具体方法.
赶海类短视频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空间层面为受众建构起类似“第三空间”的媒介化空间:日常化的场景呈现、视听语言的写实风格以及雅与俗的合理平衡都加深了受众对海边生活空间的认知;知识的二次表述以及赶海带来的替代性满足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多元化的建构手段以及质朴的互动关系催生了消费行为.资本的嵌入则引发异质性的空间生产,最终通过资本对海边生活空间的收编完成边缘性话语体系向城市话语体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