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供水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其核心是“人”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其实质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而创新培训方式,是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经。通过科学发展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践性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法,使供水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供水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培训方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81-02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供水企业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准入机制和学历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1)准入机制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子承父业”的接班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双向选择制向目前的择优选择、竞争上岗制转变。(2)学历结构的变化,由于大中专毕业生的准入使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出现了高学历变化的趋势。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优秀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充实到企业,而且原有员工接受继续教育,使供水企业逐渐形成了从业人员理论水平高速发展的趋势。与这一变化趋势相适应,由于多层次知识结构从业人员的存在,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为使员工在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切实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根据供水生产形势并结合开展“职业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员工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狠抓“三基”工作,即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强化“三层”培训,即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培训,把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打造职业化员工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创造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快速达到岗位要求,弥补人力不足,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 以人为本 制定科学计划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和员工立足岗位创造绩效。因此,培训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要充分考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创新,鼓励员工深入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员工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培训也需要高瞻远瞩,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探讨供水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供水企业中长期的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结合企业特点,选择制定详实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循序渐进、合理有序,促使培训与供水企业发展相适应,与技能要求接轨,与供水企业文化合拍,员工成长合拍,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合拍。有效地规避培训无效或培训微效等风险,以最小的培训代价实现最大的培训效果。
2 创新方法 控制培训过程
创新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产紧密的结合,供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创新。针对创新思路开展员工培训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继承和完善已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引入现代培训手段,是培训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以往在培训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般以单一课堂讲授为主,偏向理论较多,联系生产实际较少,内容枯燥,效果不好。为此,在培训中要考虑理论联系实际,由过去单一的讲师授课改为现在的“培训、消化、操作、考核”四位一体的形式进行培训。
(1)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要有计划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送入大中院校进行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供水企业也可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短期脱产培训。
(2)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特长,将培训需求和内容分解到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分内容,每讲完一部分,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提高培训效果。
(3)岗位复训。部分员工在长时间从事一种岗位的工作以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知新。岗位复训内容就是岗位上的工作案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4)导师带徒。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和员工要技能鉴定晋升岗位或岗位轮换,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所需能力不足时,就要通过在岗经验丰富员工的言传身教,使他们快捷获取实践经验和提升能力,以尽快达到岗位要求。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理解掌握,消化吸收。并在每次培训后,检查员工的工作改善,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使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尊重需求 丰富培训内容
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建设,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供水企业实现培训经常化后,仍需要持续的开展,继续加大培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供水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使培训工作标准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只对员工进行培训而管理人员不培训,会在知识和理念上与员工产生偏差,无法让员工信服,出现管理上的隐性冲突;只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员工不培训,员工对管理者的思路、意图理解不到位,会导致员工对供水企业的经营理念理解不透彻,任务执行不到位,影响工作的开展。正如“木桶理论”所述,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的,企业的培训也不应是少数人的培训,而应是自上而下、助长补短的全员培训。
培训工作出色,其效益可能是其投入的数倍甚至更高。要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就必须进行认真调查员工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生产需求,将培训需求置于对供水企业现状、市场形势等大环境的分析之上,确定培训的重点。针对性地向员工传递知识和思路,教授经验和技能,提高培训的实效。培训工作越到位,培训积累越高,常规培训的需求越少,而个性化的培训需求越会凸显出来。因此,培训要加大研究力度,善于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寻求培训需求的突破口,开展深度咨询辅导,满足员工的个性化要求,将培训向深度拓展、向细节延伸。
4 注重效果 培养人才队伍
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员工分别履行着管理、培训者、实际操作等职责。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课程。形成对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运行操作人员不同角色,和同一岗位不同技能水平员工全面培养的“梯级平台”,使每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施展才华,成为供水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实施各级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经济知识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建立新的“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执行力促进发展力”的管理理念。根据生产实际中提出“抓细节管理”、“提升执行力”的有关精神,举办 “细节决定成败”培训班,在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可举办管理人员参加的“如何提升执行力”培训班。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执行力,激发员工无限的工作热情。
(2)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学习。①、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从给水工艺、变配电到生产自控系统各个方面的技术知识,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积极锻造专业技术人才链。②、开展一人进修,大家受益的“连动培训”,提高自我培训的效率,扩大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范围。③、随着自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对技术人员维护和管理生产自控系统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的开展自控系统技术培训正在有序进行。 ④、加强岗位操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在变配电运行工、调度工、维修工等工种中,实施“蓝领技能素质提升工程”,使培训工作与选拔拔尖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创新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培训格局.
注重效果,是培训的主干,是培养人才队伍的根本,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突出管理技能与实施能力的提升,要经常进行研讨和训练;生产岗位员工应侧重于日常工作标准流程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实现培训的全程化,才能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联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树立“培训是企业的长效投入,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后劲,是惠及员工的最大福利”理念。企业要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高度重视,扎实有效搞好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造就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为提高供水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储备。营造有利于员工培训的良好环境,拓展员工创新能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建立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军峰,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水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培训方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81-02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供水企业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准入机制和学历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1)准入机制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子承父业”的接班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双向选择制向目前的择优选择、竞争上岗制转变。(2)学历结构的变化,由于大中专毕业生的准入使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出现了高学历变化的趋势。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优秀的、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充实到企业,而且原有员工接受继续教育,使供水企业逐渐形成了从业人员理论水平高速发展的趋势。与这一变化趋势相适应,由于多层次知识结构从业人员的存在,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为使员工在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切实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根据供水生产形势并结合开展“职业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员工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狠抓“三基”工作,即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强化“三层”培训,即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培训,把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打造职业化员工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创造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快速达到岗位要求,弥补人力不足,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 以人为本 制定科学计划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和员工立足岗位创造绩效。因此,培训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要充分考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创新,鼓励员工深入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员工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培训也需要高瞻远瞩,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探讨供水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供水企业中长期的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结合企业特点,选择制定详实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循序渐进、合理有序,促使培训与供水企业发展相适应,与技能要求接轨,与供水企业文化合拍,员工成长合拍,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合拍。有效地规避培训无效或培训微效等风险,以最小的培训代价实现最大的培训效果。
2 创新方法 控制培训过程
创新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产紧密的结合,供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创新。针对创新思路开展员工培训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继承和完善已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引入现代培训手段,是培训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以往在培训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般以单一课堂讲授为主,偏向理论较多,联系生产实际较少,内容枯燥,效果不好。为此,在培训中要考虑理论联系实际,由过去单一的讲师授课改为现在的“培训、消化、操作、考核”四位一体的形式进行培训。
(1)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要有计划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送入大中院校进行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供水企业也可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短期脱产培训。
(2)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特长,将培训需求和内容分解到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分内容,每讲完一部分,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提高培训效果。
(3)岗位复训。部分员工在长时间从事一种岗位的工作以后,往往会渐生惰性,操作由熟练而变得机械、麻木,甚至将规定的程序简化“吃掉”。因此,对于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知新。岗位复训内容就是岗位上的工作案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4)导师带徒。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和员工要技能鉴定晋升岗位或岗位轮换,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所需能力不足时,就要通过在岗经验丰富员工的言传身教,使他们快捷获取实践经验和提升能力,以尽快达到岗位要求。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理解掌握,消化吸收。并在每次培训后,检查员工的工作改善,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使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尊重需求 丰富培训内容
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建设,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供水企业实现培训经常化后,仍需要持续的开展,继续加大培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培训组织的健全,加大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育供水企业优秀、独特的培训文化,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使培训工作标准化、程序化、整体化,促进培训水平的全面提升。只对员工进行培训而管理人员不培训,会在知识和理念上与员工产生偏差,无法让员工信服,出现管理上的隐性冲突;只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员工不培训,员工对管理者的思路、意图理解不到位,会导致员工对供水企业的经营理念理解不透彻,任务执行不到位,影响工作的开展。正如“木桶理论”所述,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的,企业的培训也不应是少数人的培训,而应是自上而下、助长补短的全员培训。
培训工作出色,其效益可能是其投入的数倍甚至更高。要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就必须进行认真调查员工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生产需求,将培训需求置于对供水企业现状、市场形势等大环境的分析之上,确定培训的重点。针对性地向员工传递知识和思路,教授经验和技能,提高培训的实效。培训工作越到位,培训积累越高,常规培训的需求越少,而个性化的培训需求越会凸显出来。因此,培训要加大研究力度,善于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寻求培训需求的突破口,开展深度咨询辅导,满足员工的个性化要求,将培训向深度拓展、向细节延伸。
4 注重效果 培养人才队伍
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员工分别履行着管理、培训者、实际操作等职责。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课程。形成对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运行操作人员不同角色,和同一岗位不同技能水平员工全面培养的“梯级平台”,使每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施展才华,成为供水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实施各级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经济知识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建立新的“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执行力促进发展力”的管理理念。根据生产实际中提出“抓细节管理”、“提升执行力”的有关精神,举办 “细节决定成败”培训班,在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可举办管理人员参加的“如何提升执行力”培训班。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执行力,激发员工无限的工作热情。
(2)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学习。①、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从给水工艺、变配电到生产自控系统各个方面的技术知识,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积极锻造专业技术人才链。②、开展一人进修,大家受益的“连动培训”,提高自我培训的效率,扩大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范围。③、随着自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对技术人员维护和管理生产自控系统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的开展自控系统技术培训正在有序进行。 ④、加强岗位操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在变配电运行工、调度工、维修工等工种中,实施“蓝领技能素质提升工程”,使培训工作与选拔拔尖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创新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培训格局.
注重效果,是培训的主干,是培养人才队伍的根本,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突出管理技能与实施能力的提升,要经常进行研讨和训练;生产岗位员工应侧重于日常工作标准流程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实现培训的全程化,才能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联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树立“培训是企业的长效投入,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后劲,是惠及员工的最大福利”理念。企业要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高度重视,扎实有效搞好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造就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为提高供水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储备。营造有利于员工培训的良好环境,拓展员工创新能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建立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军峰,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水技术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