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分析总结其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4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其病情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年龄26~66岁,平均48.6岁。5例为子宫颈小细胞癌,同时伴有其它类型的癌。1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9例接受了放疗,复发率为55.6%,5年生存率为44.4%。5例没有接受放疗,复发率为60.0%,5年生存率为20%。14例患者平均生存年限为2.6年。其中5年生存率为35.7%。结论 子宫颈小细胞癌治愈率低,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辅助放疗、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子宫颈小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子宫颈小细胞癌属于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种[1]。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子宫颈恶性肿瘤的6.5%~19.6%,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诊断标准不一,命名混乱[2],自1958年Wentz等最早报道了子宫颈小细胞癌,迄今尚无统一认识和治疗方案。其临床症状和其他的宫颈的恶性肿瘤的症状相似,多数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也有少部分患者可伴有神经内分泌症状,激素产物可由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产生局部症状。然而对于这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很少有神经内分泌的症状,这种现象提示在该类肿瘤中肽类激素主要以失活的形式分泌,或分泌的激素量少,还未能引起明显的或是可以觉察到的临床症状,或肿瘤分泌的激素量少又在血液循环中马上失活。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例子宫颈小细胞癌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自2002~2004年,本院共收治1227例子宫颈癌患者,其中14例为子宫颈小细胞癌,占总病例数的1.1%。年龄26~66岁,平均48.6岁,1例无生育史。临床及病理资料均完整,并有完整的随访记录,由专一医生保管。14例患者的全部病理资料由病理科一位医生负责复检,确诊为子宫颈小细胞癌病。
1.2 随访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期为半年~5年,失访病例按死亡病例计算。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疾病进展、生存情况等。诊断为复发或转移的病例依据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等。
1.3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手术方式为广泛全子宫加单侧附件切除,同时实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者广泛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为9例。术后放疗的适应人群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子宫颈深肌层、脉管受累、子宫旁组织受累,阴道残端有癌。对于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盆腔大野外照射,并向腹主动脉延伸。化疗方案为含铂类方案和VP/VAC(依托泊甙+顺铂/依托泊甙+环磷酰胺+表柔比星)交替方案,每3周为一个疗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描述性统计,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入选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手术复发率为71%。其中放疗者复发率为55.5%,5年4例生存,生存率为44.4%。5例没有接受放疗的患者,复发率为60.0%,5年生存1例,生存率为20%。14例患者平均生存年限为2.6年。其中5年生存5例,生存率为35.7%。如表1。
表1 接受放疗与不接受放疗的效果比较(%)
3 讨论
近来研究表明子宫颈小细胞癌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可是在近日的疾病研究和病例监测标本中,在阳性率的检出标本中,HPV高达85,以HPV18型为主,亦已发现HPV 16型阳性的三型标本。Vera等用原位杂交法发现T型子宫颈小细胞癌中HPV检出阳性率为68%,其中HPV18型阳性率为40%,HPV16型为28%,提示子宫颈小细胞癌的发生与HPV18型感染关系密切。子宫颈小细胞癌在子宫肿瘤中少见,在宫颈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不足3%。以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病的临床特征和其它的宫颈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独特的特点表现在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这种恶性疾病多数发生转移后才来就诊进而得以确诊,一半以上的患者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也是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上容易误诊的一个原因。子宫颈小细胞癌组织来源尚不清楚。现在,医学界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组织来源的组织起源的假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少量基底颗粒细胞存在于宫颈内膜上的基底膜上,这些细胞具有向内分泌分化产生多肽激素的潜能的内分泌功能,然而在一定的致病条件下,有可能恶变为另一种疾病——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但是这种说法却不能够解释另一种现象——癌组织中同时存在的鳞状上皮或腺上皮样分化的细胞。医学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有可能起源于子宫颈上皮的储备细胞(未分化的基底层干细胞和中胚层全能前体细胞)的SCCC的特点就是复发率高、预后差。大部分学着赞成第二种说法。
由于此病发生率低1%~2%,病例相对于较少[3]。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治疗经验。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早期主要以血行及淋巴系为主,所以局部治疗的效果甚微。Sheets报道14例子宫颈小细胞癌,采用单纯方面治疗,患者仅存活13个月。多方面的联合治疗,已成为一种治疗趁势,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应用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顺铂、环磷酰胺加鬼臼乙甙顺铂,交替使用,再辅助化疗,患者平均生存47月,虽然副反应比较大,但是也可以进行试验。相信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治疗会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Sykes AJ,Shanks JH,Davidson SE.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a clinicopatho1ogical review.Int J Oncol,1999,14(2):381-386.
[2] Wentz WB,Reagan JW.Survival in cervical cancer with respect to cell type I.Cancer,1959,12(2):384-388.
[3] Van Nagell JR,Powell DE,Gallion HH,et al.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Cancer,1988,62(8):1586-1593.
(收稿日期:2011-03-15)
(本文編辑:王春芸)
【关键词】 子宫颈小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子宫颈小细胞癌属于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种[1]。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子宫颈恶性肿瘤的6.5%~19.6%,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诊断标准不一,命名混乱[2],自1958年Wentz等最早报道了子宫颈小细胞癌,迄今尚无统一认识和治疗方案。其临床症状和其他的宫颈的恶性肿瘤的症状相似,多数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也有少部分患者可伴有神经内分泌症状,激素产物可由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产生局部症状。然而对于这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很少有神经内分泌的症状,这种现象提示在该类肿瘤中肽类激素主要以失活的形式分泌,或分泌的激素量少,还未能引起明显的或是可以觉察到的临床症状,或肿瘤分泌的激素量少又在血液循环中马上失活。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例子宫颈小细胞癌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自2002~2004年,本院共收治1227例子宫颈癌患者,其中14例为子宫颈小细胞癌,占总病例数的1.1%。年龄26~66岁,平均48.6岁,1例无生育史。临床及病理资料均完整,并有完整的随访记录,由专一医生保管。14例患者的全部病理资料由病理科一位医生负责复检,确诊为子宫颈小细胞癌病。
1.2 随访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期为半年~5年,失访病例按死亡病例计算。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疾病进展、生存情况等。诊断为复发或转移的病例依据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等。
1.3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手术方式为广泛全子宫加单侧附件切除,同时实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者广泛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为9例。术后放疗的适应人群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子宫颈深肌层、脉管受累、子宫旁组织受累,阴道残端有癌。对于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盆腔大野外照射,并向腹主动脉延伸。化疗方案为含铂类方案和VP/VAC(依托泊甙+顺铂/依托泊甙+环磷酰胺+表柔比星)交替方案,每3周为一个疗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描述性统计,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入选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手术复发率为71%。其中放疗者复发率为55.5%,5年4例生存,生存率为44.4%。5例没有接受放疗的患者,复发率为60.0%,5年生存1例,生存率为20%。14例患者平均生存年限为2.6年。其中5年生存5例,生存率为35.7%。如表1。
表1 接受放疗与不接受放疗的效果比较(%)
3 讨论
近来研究表明子宫颈小细胞癌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可是在近日的疾病研究和病例监测标本中,在阳性率的检出标本中,HPV高达85,以HPV18型为主,亦已发现HPV 16型阳性的三型标本。Vera等用原位杂交法发现T型子宫颈小细胞癌中HPV检出阳性率为68%,其中HPV18型阳性率为40%,HPV16型为28%,提示子宫颈小细胞癌的发生与HPV18型感染关系密切。子宫颈小细胞癌在子宫肿瘤中少见,在宫颈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不足3%。以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病的临床特征和其它的宫颈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独特的特点表现在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这种恶性疾病多数发生转移后才来就诊进而得以确诊,一半以上的患者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也是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上容易误诊的一个原因。子宫颈小细胞癌组织来源尚不清楚。现在,医学界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组织来源的组织起源的假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少量基底颗粒细胞存在于宫颈内膜上的基底膜上,这些细胞具有向内分泌分化产生多肽激素的潜能的内分泌功能,然而在一定的致病条件下,有可能恶变为另一种疾病——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但是这种说法却不能够解释另一种现象——癌组织中同时存在的鳞状上皮或腺上皮样分化的细胞。医学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有可能起源于子宫颈上皮的储备细胞(未分化的基底层干细胞和中胚层全能前体细胞)的SCCC的特点就是复发率高、预后差。大部分学着赞成第二种说法。
由于此病发生率低1%~2%,病例相对于较少[3]。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治疗经验。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早期主要以血行及淋巴系为主,所以局部治疗的效果甚微。Sheets报道14例子宫颈小细胞癌,采用单纯方面治疗,患者仅存活13个月。多方面的联合治疗,已成为一种治疗趁势,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应用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顺铂、环磷酰胺加鬼臼乙甙顺铂,交替使用,再辅助化疗,患者平均生存47月,虽然副反应比较大,但是也可以进行试验。相信对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治疗会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Sykes AJ,Shanks JH,Davidson SE.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a clinicopatho1ogical review.Int J Oncol,1999,14(2):381-386.
[2] Wentz WB,Reagan JW.Survival in cervical cancer with respect to cell type I.Cancer,1959,12(2):384-388.
[3] Van Nagell JR,Powell DE,Gallion HH,et al.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Cancer,1988,62(8):1586-1593.
(收稿日期:2011-03-15)
(本文編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