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能力的培养较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方面,谈多媒体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动画课件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又曲折的过程,一种知识不是学生“懂”了、“会”了,就达标了,而是学生自己真正领悟出知识中蕴含的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多媒体参与数学化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运动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即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有声语言)、形象(具体形象和经过一定抽象的图像)和音响(自然声音和人为声音)。然而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了。就数学而言,学校的数学教育是以正规的逻辑为基础的,这就导致数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和孤立出来的结果。而这种传统数学教育必然会忽略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想的东西,如直觉、美感或单纯的乐趣。信息技术让数学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将生活认识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与认知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是先有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且感性认识贯穿始终,使用电教媒体利用其突破时空限制、动静结合的优势,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情感基礎,使课堂更生动,学生参与更活跃。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增进智力发展,进而通过各级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整体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多媒体技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演示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瞬时记忆通过这种刺激方式逐步转化为长时记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微机课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函数的概念,同时揭示函数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函数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野开阔。
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P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地讲、书本枯燥地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可以把知识概念,按照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成知识网(本身网页的制作就是按照数学的树图结构的原理工作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选择学习的对象、内容和难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大众的数学”,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达到自己自主的学习,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既能传递教学内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达;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动态变化,黑板上的图形静止不动。所以,教师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引导学生用变维、变序的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多媒体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教师本身也起到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是无可替代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进课堂,将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动画课件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又曲折的过程,一种知识不是学生“懂”了、“会”了,就达标了,而是学生自己真正领悟出知识中蕴含的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多媒体参与数学化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运动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即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有声语言)、形象(具体形象和经过一定抽象的图像)和音响(自然声音和人为声音)。然而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了。就数学而言,学校的数学教育是以正规的逻辑为基础的,这就导致数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和孤立出来的结果。而这种传统数学教育必然会忽略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想的东西,如直觉、美感或单纯的乐趣。信息技术让数学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将生活认识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与认知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是先有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且感性认识贯穿始终,使用电教媒体利用其突破时空限制、动静结合的优势,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情感基礎,使课堂更生动,学生参与更活跃。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增进智力发展,进而通过各级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整体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多媒体技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演示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瞬时记忆通过这种刺激方式逐步转化为长时记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微机课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函数的概念,同时揭示函数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函数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野开阔。
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P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学生由教师单一地讲、书本枯燥地练习,上升到上机操作,与计算机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可以把知识概念,按照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成知识网(本身网页的制作就是按照数学的树图结构的原理工作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选择学习的对象、内容和难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大众的数学”,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达到自己自主的学习,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既能传递教学内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达;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动态变化,黑板上的图形静止不动。所以,教师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引导学生用变维、变序的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多媒体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教师本身也起到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是无可替代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进课堂,将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