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管异物低剂量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诊断价值的分析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气道异物患儿行MSCT扫描,CT扫描参数为100kV,40~80mA,层厚5mm,间距5mm,螺距0.396,扫描后进行层厚0.625mm,间隔0.625mm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并与支气管内窥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7.9%,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9%。其中MPR(包括CPR)及MinIP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最好。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其他文献
通过推测甾醇TMS衍生物特殊碎片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标准品TMS衍生物的质谱图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特征离子确定甾核的双键数,甲基化程度和侧链上双键数,烷基化程度以及相关的位
目的 验证管电压调节技术(CARE kV)和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sinoqram affivmd iterativere construction,SAFIRE)联合应用在胸部占位病变中能提高图像质量,同时减低受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