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下滑和全球性通货膨胀抬头,不可必免的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居高不下,股市大跌,雪灾,震灾等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这几年中最为困难的一年。
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年珠宝首饰行业普遍遭遇“寒流”,终端市场出现消费低迷迹象,造成上游生产企业的一系列市场开拓计划受阻。并且由于2009年宏观经济走向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多数业者对明年的预期不抱太大乐观。预计整个行业将由此进入大幅震荡的调整期。然而我们认为,虽然宏观经济形势对行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行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绝不可低估。恰恰正是这些自身不足,在遭遇宏观经济的波动时,进一步激化了各种隐藏着的矛盾,让它们相继爆发出来。
然而,无论是一扫而过的“寒流”,抑或是漫长的“严冬”,站在不同的角度,业者都有不同的表述。总的来看,问题不容乐观,业界需要严阵以待。
全球经济感冒 珠宝业受感染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8年1~7月,我国珠宝首饰出口33.11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2.65%,数量下降幅度达24.25%。1~7月份,珠宝首饰除钻石,天然或养殖珍珠和天然或合成宝石粉末分别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2.01%、2.59%,5.44%以外,其他产品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最大的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的金银器及其零件达86.83%。
中国珠宝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今天当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珠宝产业也无法置身事外。那么珠宝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应该如何去应对?这是一个值得业界去探讨的问题,
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零售商陆续反映,与往年同期相比,公司的销售额有所下滑。在不同的销售季节,公司的销售额有涨有落本属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此时却有些反常,“即使在5月份这样的销售旺季,销售额同比还是下降的。”一位零售商对当时报表数据的走势难以理解。根据本刊记者当时进行的跟踪采访发现,业者所指的销售额下降,主要是镶嵌产品,而黄金饰品则依托整体上扬的价格走势“独善其身”。“那几个月国内的CPI连续走高,珠宝销售额的下降是否与此有关?”面对业者这样的疑问,当时几乎没有听到业界的回应。个别零售商销售额的反常下行,没有引起业内更多的关注。
但如今,没有多少人再高唱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了。业界似乎突然才发现,问题果真很严重,甚至超出了想象。
然而,面对市场的趋冷,业者的表现颇为冷静,甚至并不认为这是行业危机。但平静之下,其实各自的自我调整早已经展开。业者预计,市场可能由此进入一个持续2~3年的调整期。
中小型珠宝企业 问题缠身
中国的珠宝企业据统计有5000多家,零售终端约有20000多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的珠宝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且多是抗风险能力很差的中小企业。
我国的珠宝企业中的生产型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附加值的企业,是依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生存的。随着新劳动法的推出,原有的不规范的“低成本”用工制度基本陷于崩溃,用工成本上升20~30%对于那种投资回报率在30%以下的企业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不用说其它危机,就是眼前的“社保门”问题对于那些生产型的中小珠宝企业已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这些都可以通过其它行业大量的小厂倒闭来进行佐证。生产型企业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产品设计的版权问题,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缺少研发能力靠抄版过日子的生产型企业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处于珠宝产业链中游的珠宝首饰批发企业,是行业中最悲惨、最值得同情的企业,不说去年的数家批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人间蒸发,就是今年也有一些批发企业因经营风险加大和利润率过低而偃旗息鼓。以前批发企业的厂家大量赊货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款现货和日批日结;以前的数千万元的日常铺货早也被高息压得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精打细算地追求“最佳铺货量”。然而,这些“困难”我们相信也只是暂时的,未来将有可能更加困难。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生产型企业的品牌化之路推进和连锁经营企业的配货体系不断健全,单纯性的批发企业将迎来“穷途末路”。零散型的批发企业未来生存环境的艰难,我们现在可以透过国内的珠宝批发企业的现状窥见一斑。
珠宝终端的危机相对来说也许会小一些,“决胜终端”这句口号其实也体现了珠宝终端的特殊价值。目前中国的珠宝终端以两种模式为主,一种是商场专柜模式,一种是专卖店模式。商场专柜模式现在的竞争越来越变成少数品牌之间的专利、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戴梦得、六福和金至尊等品牌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它的品牌在商场中基本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而每年一度的“调场游戏”和不公平的“二等国民待遇”,会让这种竞争局面越来越有利于那些现在处于优势地位的品牌。而那些大量的“全国品牌”要么另辟蹊径,要么坐待出局,要么勉强糊口,专卖店模式也许是未来珠宝零售终端的主流模式,因为这种零售模式有着高度的自主权和稳定性,非常适合品牌连锁企业的稳步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这种店铺经营模式仍不成熟,随着品牌连锁经营的高速发展和连锁经营体系之间的竞争加剧,专卖店模式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比如:未来专卖店模式的转换成本将更高和难度将更大,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崩溃风险越来越大,任何专卖店都不可能在总部出现危机时独善其身。独家老店虽然不会受“池鱼”之祸,但独家老店在品牌林立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十分堪忧。不仅如此,现在消费者的两级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这种因贫富分化加剧而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迟早要波及到珠宝行业,众所周知,“纺锤型”的消费者结构比“哑铃型”的消费者结构更有利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这种局面现在来看维持下去也许会越来越难。
战略转型 突出重围
显然,现在国内的中小珠定企业繁荣之中也潜藏着危机,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批发型企业或是零售型企业,都面临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发展问题。企业经营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埋头苦干,只顾眼前是很容易深陷危机之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不看准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及时了解经营环境的客观变化,不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是不可能基业长青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下面,可以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实例一 某珍珠外贸加工企业,2008年外贸缩水30%,虽然内销增长50%,但由于价格下跌、管理成本增加、资金回流等原因利润无明显增长:
实例二 某半宝石连锁加盟企业,2007年下半年零售市场不景气,开始缩减加盟店,开展珠宝精细加工业务。截至2008年9月份连锁店由最多时的200余家减少为几十家;同时珠宝精加工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现承接某手表制造企业翡翠表盘加工项目;
实例三 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素有世界珠宝加工厂的广州番禺由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开始向内外结合型转变;
实例四 深圳珠宝行业推出“深圳珠宝”区域品牌,抓紧开发零售终端市场;
有资料表明,美国平均每年注册成立50万家企业,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企业能上升到中型企业,或是称之为稳定企业。1000家企业中999家基本都在这个水平线下消失了,其中95%的企业在三年之内就破产了,其余的企业就永远停留在小老板的行列。2005年公布的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称:20年来,中国每年新生企业近15万家,而每年消亡的企业也达十几万家。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
这是一个多么严酷的现实,中国的中小珠宝企业也很难逃过这个宿命。在中国当前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会越来越少;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和其它商务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管理难度越来越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进行深入,系统的战略性思考,如果企业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企业不要说发展,生存都时刻成问题。
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年珠宝首饰行业普遍遭遇“寒流”,终端市场出现消费低迷迹象,造成上游生产企业的一系列市场开拓计划受阻。并且由于2009年宏观经济走向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多数业者对明年的预期不抱太大乐观。预计整个行业将由此进入大幅震荡的调整期。然而我们认为,虽然宏观经济形势对行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行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绝不可低估。恰恰正是这些自身不足,在遭遇宏观经济的波动时,进一步激化了各种隐藏着的矛盾,让它们相继爆发出来。
然而,无论是一扫而过的“寒流”,抑或是漫长的“严冬”,站在不同的角度,业者都有不同的表述。总的来看,问题不容乐观,业界需要严阵以待。
全球经济感冒 珠宝业受感染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8年1~7月,我国珠宝首饰出口33.11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2.65%,数量下降幅度达24.25%。1~7月份,珠宝首饰除钻石,天然或养殖珍珠和天然或合成宝石粉末分别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2.01%、2.59%,5.44%以外,其他产品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最大的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的金银器及其零件达86.83%。
中国珠宝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今天当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珠宝产业也无法置身事外。那么珠宝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应该如何去应对?这是一个值得业界去探讨的问题,
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零售商陆续反映,与往年同期相比,公司的销售额有所下滑。在不同的销售季节,公司的销售额有涨有落本属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此时却有些反常,“即使在5月份这样的销售旺季,销售额同比还是下降的。”一位零售商对当时报表数据的走势难以理解。根据本刊记者当时进行的跟踪采访发现,业者所指的销售额下降,主要是镶嵌产品,而黄金饰品则依托整体上扬的价格走势“独善其身”。“那几个月国内的CPI连续走高,珠宝销售额的下降是否与此有关?”面对业者这样的疑问,当时几乎没有听到业界的回应。个别零售商销售额的反常下行,没有引起业内更多的关注。
但如今,没有多少人再高唱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了。业界似乎突然才发现,问题果真很严重,甚至超出了想象。
然而,面对市场的趋冷,业者的表现颇为冷静,甚至并不认为这是行业危机。但平静之下,其实各自的自我调整早已经展开。业者预计,市场可能由此进入一个持续2~3年的调整期。
中小型珠宝企业 问题缠身
中国的珠宝企业据统计有5000多家,零售终端约有20000多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的珠宝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且多是抗风险能力很差的中小企业。
我国的珠宝企业中的生产型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附加值的企业,是依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生存的。随着新劳动法的推出,原有的不规范的“低成本”用工制度基本陷于崩溃,用工成本上升20~30%对于那种投资回报率在30%以下的企业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不用说其它危机,就是眼前的“社保门”问题对于那些生产型的中小珠宝企业已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这些都可以通过其它行业大量的小厂倒闭来进行佐证。生产型企业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产品设计的版权问题,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缺少研发能力靠抄版过日子的生产型企业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处于珠宝产业链中游的珠宝首饰批发企业,是行业中最悲惨、最值得同情的企业,不说去年的数家批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人间蒸发,就是今年也有一些批发企业因经营风险加大和利润率过低而偃旗息鼓。以前批发企业的厂家大量赊货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款现货和日批日结;以前的数千万元的日常铺货早也被高息压得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精打细算地追求“最佳铺货量”。然而,这些“困难”我们相信也只是暂时的,未来将有可能更加困难。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生产型企业的品牌化之路推进和连锁经营企业的配货体系不断健全,单纯性的批发企业将迎来“穷途末路”。零散型的批发企业未来生存环境的艰难,我们现在可以透过国内的珠宝批发企业的现状窥见一斑。
珠宝终端的危机相对来说也许会小一些,“决胜终端”这句口号其实也体现了珠宝终端的特殊价值。目前中国的珠宝终端以两种模式为主,一种是商场专柜模式,一种是专卖店模式。商场专柜模式现在的竞争越来越变成少数品牌之间的专利、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戴梦得、六福和金至尊等品牌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它的品牌在商场中基本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而每年一度的“调场游戏”和不公平的“二等国民待遇”,会让这种竞争局面越来越有利于那些现在处于优势地位的品牌。而那些大量的“全国品牌”要么另辟蹊径,要么坐待出局,要么勉强糊口,专卖店模式也许是未来珠宝零售终端的主流模式,因为这种零售模式有着高度的自主权和稳定性,非常适合品牌连锁企业的稳步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这种店铺经营模式仍不成熟,随着品牌连锁经营的高速发展和连锁经营体系之间的竞争加剧,专卖店模式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比如:未来专卖店模式的转换成本将更高和难度将更大,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崩溃风险越来越大,任何专卖店都不可能在总部出现危机时独善其身。独家老店虽然不会受“池鱼”之祸,但独家老店在品牌林立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十分堪忧。不仅如此,现在消费者的两级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这种因贫富分化加剧而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迟早要波及到珠宝行业,众所周知,“纺锤型”的消费者结构比“哑铃型”的消费者结构更有利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这种局面现在来看维持下去也许会越来越难。
战略转型 突出重围
显然,现在国内的中小珠定企业繁荣之中也潜藏着危机,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批发型企业或是零售型企业,都面临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发展问题。企业经营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埋头苦干,只顾眼前是很容易深陷危机之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不看准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及时了解经营环境的客观变化,不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是不可能基业长青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下面,可以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实例一 某珍珠外贸加工企业,2008年外贸缩水30%,虽然内销增长50%,但由于价格下跌、管理成本增加、资金回流等原因利润无明显增长:
实例二 某半宝石连锁加盟企业,2007年下半年零售市场不景气,开始缩减加盟店,开展珠宝精细加工业务。截至2008年9月份连锁店由最多时的200余家减少为几十家;同时珠宝精加工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现承接某手表制造企业翡翠表盘加工项目;
实例三 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素有世界珠宝加工厂的广州番禺由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开始向内外结合型转变;
实例四 深圳珠宝行业推出“深圳珠宝”区域品牌,抓紧开发零售终端市场;
有资料表明,美国平均每年注册成立50万家企业,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企业能上升到中型企业,或是称之为稳定企业。1000家企业中999家基本都在这个水平线下消失了,其中95%的企业在三年之内就破产了,其余的企业就永远停留在小老板的行列。2005年公布的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称:20年来,中国每年新生企业近15万家,而每年消亡的企业也达十几万家。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
这是一个多么严酷的现实,中国的中小珠宝企业也很难逃过这个宿命。在中国当前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会越来越少;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和其它商务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管理难度越来越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进行深入,系统的战略性思考,如果企业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企业不要说发展,生存都时刻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