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设计,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一直产生着或轻或重的影响。艺术设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门服务于人的技术,艺术设计正慢慢的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调剂着生活,给大家带来方便。然而,任何东西在发展历史上都出现过一些争论和误区,艺术设计自然也是这样。
[关键词]设计创新、标新立异、误区、如何避免误区
中图分类号:{G354.46}
引言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人们从物品的实用功能开始慢慢注重起视觉享受,这一改变使视觉设计更多的开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然而,当今市面上的设计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一窝蜂的学习设计,却并没有学到设计的精髓。许多设计作品追求“标新立异”,美其名曰“设计创新” 并推崇为“高端设计”。但作品的效果却使广大人民群众大跌眼镜,有的甚至让人完全看不懂。我
们认为,视觉设计正在走入设计创新就是“标新立异” 的误区。下面,就设计的“标新立异”与设计创新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标新立异”不是“标新怪异”。
不久前网络上报道了一则新闻:在浙江,有一座刚刚完工的七星级酒店。据悉这个酒店位于太湖南岸,是浙江湖州“世界第九湾”的标志性建筑。听着这个称号,应该是一座很宏伟并且美轮美奂的建筑才对,可是看了新闻上的照片,却让人大跌眼镜。照片上的大楼造型奇特,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这个形状怎么看都觉得像极了我们家中人人都熟悉的——马桶圈。
新闻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有人说设计超前、高端,有人说设计粗俗、丑陋,有人说这是“标新立异”。
市场上有一款红酒,包装是木制的黑色外盒,做工也比较精细。因为视觉冲击力强,在摆放了很多红酒产品的架子上比较起眼。只是这个盒子越看越觉得奇怪,觉得眼熟,打开盒盖,一瓶红酒“躺”在里面,顿时焕然大悟。哦!原来像个棺材啊!
还有网络上备受非议的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武汉地铁的吉祥物……。
有时我们看不懂的,并不仅仅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还有以这栋七星酒店为首的许多看起来光彩夺目,却从美的角度无法接受的作品。不论是马桶圈酒店,还是棺材红酒盒,或是各种LOGO、吉祥物,为什么这些看起来毫无美感的东西会在这个社会上发展壮大,甚至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所谓的“权威机构”“高端机构”使用和公布诸如此类的设计作品。我不禁想,这种现象究竟是我们的社会设计能力的退步,还是我们本身对于设计与美的认识就存在了错误认识?
老师说:“标新立异”是设计创新的动力,但我认为,“标新”应该鼓励,但“立异”不能成为“怪异”。
当今的大学里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同学存在着“让人难以理解的设计作品就是好作品”的误区。从而设计出各种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并不具有美感的作品。其实会出现这一现象并非全是学生的问题。纵观高等教育,有多少老师站在现有的位置上教授给同学们的就是那些看不懂的东西。“看不懂、不理解,是因为你们的道行不够。看不懂是因为你们见得少了,直到你们有一天能够站在同我一样的高度上,你们自然会理解的。”这便是老师们的潜台词给学生们的解释。于是学生们纷纷效仿,拿着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设计作品当做是修炼入佳境的证据。把“怪异”当成了“立异”,这是一个误区。
二、如何理解设计创新
1、设计创新应该以视觉美感作为前提
无论是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等等,除了必须的实用功能外,设计的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应该是可以“将已经被大众所理解的东西以新颖且具设计感的方式表现”。设计毕竟属于艺术,属于美术,美感应该是评判一个作品视觉传达方面是否到位的要素。设计任何作品,都应该让大多数人民群众能理解、所认可、所接受,应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罗列一堆晦涩难懂的元素并不是提高作品质量的方式,作品不能只为博得眼球,引起一时的轰动,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设计创新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
所谓设计创新就是指设计者必须有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唐纳·麦金农(Donald Mackinnon)在1962年曾经结合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对创造性的理解下过比较全面的定义:“创造性含义指某一想法(或反应)是新颖的,至少在统计上是鲜见的。但这种思想或行动上的新颖只是创造性的一个必要方面,还不是全部。若认为某一反应是创造性过程的组成部分,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适合一定情况,能解决一定问题,完成某种可识别的目标。而且真正的创造性还包括对新颖领悟的持续、评价、完善和充分发展。”因此,我们理解为:创造性思维就是以超常规乃至反常规的眼界、视角、方法去观察问题,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想到别人所未想到的,解决别人未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创造性”必须适应现实、有正确评价,不能背离现实,随意发挥。
3、设计创新要由知识、技能积累和科学技术进步作支撑
设计,是一个把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有了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来将它变为现实。只有知识没有创意作品会缺乏新意,而只有创意没有知识的话,作品就极有可能陷入误区,不仅达不到设计的初衷,还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对于专业技能来说更是如此。足够的专业技能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想法。技术不到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单调,就很难在表现上做到最好。所以,只有当我们的手头功夫足够熟练,才能跟得上大脑的思路,将思想与实际结合,作出优秀的设计。
我们带着自己的设计理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为的就是学习技能,积累自己的知识。同时开拓眼界和思维。在这条道路上,只有选对方向,一直前进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三、创新设计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
一个产品的设计,关乎的只是商家的兴衰,一幢公共建筑的设计,除了建筑部门自身的经济利益外,关乎的是纳税人的利益、公共环境的美观、城市的文化传承等等。我们设计的作品必须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设计作品追求“新异”没有错,如果是“怪异”甚至低俗,就是失败甚至卑鄙。
一栋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建筑为什么会落下一个如此难听的别名?或许是投资商被现世看不懂的理念所迷惑,觉得如此新颖的设计在建筑史上是一个突破是一个创新,而忽略了它在马桶圈史上早已是烂熟于心的形状。亦或是设计师们看似权威的设计理念在讨论的时候就打败了质疑的声音。总而言之大楼已经完工了,不知完工仪式上,设计师们站在这个巨大的马桶圈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想,设计本身应该是亲民的东西。一个好的设计不僅在视觉上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更应该使受众群体产生一种亲切的好感和认同,而不该一味的追求视觉冲击力,却降低了这个物品本身应该具有的良好特点。
四、结束语
21世纪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身边永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新理解。盲目的从众和追捧并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代言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里能够充分的融合自己的理念和个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可是与众不同并不等于让人看了觉得难以理解,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设计的创新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该如何发展下去终究是由人类而决定的。走在这条探索的路上,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将设计的未来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设计创新、标新立异、误区、如何避免误区
中图分类号:{G354.46}
引言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人们从物品的实用功能开始慢慢注重起视觉享受,这一改变使视觉设计更多的开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然而,当今市面上的设计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一窝蜂的学习设计,却并没有学到设计的精髓。许多设计作品追求“标新立异”,美其名曰“设计创新” 并推崇为“高端设计”。但作品的效果却使广大人民群众大跌眼镜,有的甚至让人完全看不懂。我
们认为,视觉设计正在走入设计创新就是“标新立异” 的误区。下面,就设计的“标新立异”与设计创新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标新立异”不是“标新怪异”。
不久前网络上报道了一则新闻:在浙江,有一座刚刚完工的七星级酒店。据悉这个酒店位于太湖南岸,是浙江湖州“世界第九湾”的标志性建筑。听着这个称号,应该是一座很宏伟并且美轮美奂的建筑才对,可是看了新闻上的照片,却让人大跌眼镜。照片上的大楼造型奇特,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这个形状怎么看都觉得像极了我们家中人人都熟悉的——马桶圈。
新闻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有人说设计超前、高端,有人说设计粗俗、丑陋,有人说这是“标新立异”。
市场上有一款红酒,包装是木制的黑色外盒,做工也比较精细。因为视觉冲击力强,在摆放了很多红酒产品的架子上比较起眼。只是这个盒子越看越觉得奇怪,觉得眼熟,打开盒盖,一瓶红酒“躺”在里面,顿时焕然大悟。哦!原来像个棺材啊!
还有网络上备受非议的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武汉地铁的吉祥物……。
有时我们看不懂的,并不仅仅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还有以这栋七星酒店为首的许多看起来光彩夺目,却从美的角度无法接受的作品。不论是马桶圈酒店,还是棺材红酒盒,或是各种LOGO、吉祥物,为什么这些看起来毫无美感的东西会在这个社会上发展壮大,甚至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所谓的“权威机构”“高端机构”使用和公布诸如此类的设计作品。我不禁想,这种现象究竟是我们的社会设计能力的退步,还是我们本身对于设计与美的认识就存在了错误认识?
老师说:“标新立异”是设计创新的动力,但我认为,“标新”应该鼓励,但“立异”不能成为“怪异”。
当今的大学里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同学存在着“让人难以理解的设计作品就是好作品”的误区。从而设计出各种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并不具有美感的作品。其实会出现这一现象并非全是学生的问题。纵观高等教育,有多少老师站在现有的位置上教授给同学们的就是那些看不懂的东西。“看不懂、不理解,是因为你们的道行不够。看不懂是因为你们见得少了,直到你们有一天能够站在同我一样的高度上,你们自然会理解的。”这便是老师们的潜台词给学生们的解释。于是学生们纷纷效仿,拿着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设计作品当做是修炼入佳境的证据。把“怪异”当成了“立异”,这是一个误区。
二、如何理解设计创新
1、设计创新应该以视觉美感作为前提
无论是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等等,除了必须的实用功能外,设计的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应该是可以“将已经被大众所理解的东西以新颖且具设计感的方式表现”。设计毕竟属于艺术,属于美术,美感应该是评判一个作品视觉传达方面是否到位的要素。设计任何作品,都应该让大多数人民群众能理解、所认可、所接受,应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罗列一堆晦涩难懂的元素并不是提高作品质量的方式,作品不能只为博得眼球,引起一时的轰动,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设计创新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
所谓设计创新就是指设计者必须有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唐纳·麦金农(Donald Mackinnon)在1962年曾经结合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对创造性的理解下过比较全面的定义:“创造性含义指某一想法(或反应)是新颖的,至少在统计上是鲜见的。但这种思想或行动上的新颖只是创造性的一个必要方面,还不是全部。若认为某一反应是创造性过程的组成部分,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适合一定情况,能解决一定问题,完成某种可识别的目标。而且真正的创造性还包括对新颖领悟的持续、评价、完善和充分发展。”因此,我们理解为:创造性思维就是以超常规乃至反常规的眼界、视角、方法去观察问题,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想到别人所未想到的,解决别人未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创造性”必须适应现实、有正确评价,不能背离现实,随意发挥。
3、设计创新要由知识、技能积累和科学技术进步作支撑
设计,是一个把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有了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来将它变为现实。只有知识没有创意作品会缺乏新意,而只有创意没有知识的话,作品就极有可能陷入误区,不仅达不到设计的初衷,还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对于专业技能来说更是如此。足够的专业技能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想法。技术不到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单调,就很难在表现上做到最好。所以,只有当我们的手头功夫足够熟练,才能跟得上大脑的思路,将思想与实际结合,作出优秀的设计。
我们带着自己的设计理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为的就是学习技能,积累自己的知识。同时开拓眼界和思维。在这条道路上,只有选对方向,一直前进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三、创新设计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
一个产品的设计,关乎的只是商家的兴衰,一幢公共建筑的设计,除了建筑部门自身的经济利益外,关乎的是纳税人的利益、公共环境的美观、城市的文化传承等等。我们设计的作品必须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设计作品追求“新异”没有错,如果是“怪异”甚至低俗,就是失败甚至卑鄙。
一栋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建筑为什么会落下一个如此难听的别名?或许是投资商被现世看不懂的理念所迷惑,觉得如此新颖的设计在建筑史上是一个突破是一个创新,而忽略了它在马桶圈史上早已是烂熟于心的形状。亦或是设计师们看似权威的设计理念在讨论的时候就打败了质疑的声音。总而言之大楼已经完工了,不知完工仪式上,设计师们站在这个巨大的马桶圈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想,设计本身应该是亲民的东西。一个好的设计不僅在视觉上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更应该使受众群体产生一种亲切的好感和认同,而不该一味的追求视觉冲击力,却降低了这个物品本身应该具有的良好特点。
四、结束语
21世纪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身边永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名词,新理解。盲目的从众和追捧并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代言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里能够充分的融合自己的理念和个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可是与众不同并不等于让人看了觉得难以理解,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设计的创新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该如何发展下去终究是由人类而决定的。走在这条探索的路上,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将设计的未来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