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随着2014年高考录取工作的尘埃落定,复读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了解,近些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人数越来越多。落榜的考生选择复读,希望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情理之中,然而如今复读已不再是落榜生的专利,一些上榜考生也因专业不理想等原因选择复读。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和家长在是否选择复读、设定多高的复读目标以及如何选择复读学校等诸多方面缺乏深入分析,决断有失冷静。教育专家提醒,复读并非适合所有学生,选择复读要理性,如果选择复读,就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复读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否则不仅耽误了一年大好时光,更有可能给考生造成心理困扰。
当复读成为传奇
2013年高考,本溪市考生刘丁宁以总分668分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以72万元全额奖学金录取。但是开学仅一个月,刘丁宁就辞别香港大学,重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复读,发誓要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尽管刘丁宁及家人均低调处理退学一事,但诸多媒体还是用大篇幅对刘丁宁进行报道,因为她是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她放弃的又是一个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名校。2014年高考,刘丁宁发挥出色,以666分的成绩再次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
刘丁宁的两次高考经历堪称传奇,但传奇人物岂止她一人。
四川考生张非2002年被复旦大学录取,因不满意而放弃,选择复读。2003年,他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2004年,因7门必修课考试不及格,被迫退学。2005年,他再次参加高考,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2006年,他再次退学,原因还是没有修满学分。2007年,改名张空谷的张非经过区区三个月的复读,以南充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再次考入清华大学。网友称他为“史上最牛考霸”。
论高考成绩,没人与刘丁宁和张非叫板,但要论参加高考的次数,恐怕没人不对四川考生梁实甘拜下风。梁实先后参加过18次高考,18次落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痴心不改,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铁脑壳”和“最牛高考钉子户”。谈及2014年再度落榜,47岁的梁实不无自嘲地说:“我想要喝水,反复添了很多柴,但那水还是没有烧开。”
曹湘凡,湖南省常德市人,1968年出生,有“高考狂人”之称。从1986年开始,他先后参加过13次高考,期间经历了打工、结婚、生子、离婚、再婚,但大学梦不灭,终于在39岁那年圆梦,被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录取。
更令人感叹的是天津考生仝正国。2008年,历经5年高中、3次高考,60周岁的仝正国以446分的高考成绩,被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经济学专业录取。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永远不缺传奇人物,而有了传奇人物,就会有效仿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复读生用上述传奇激励自己,甚至发誓“不惜把青春定格在高三”。
郑州考生李乐然2014年参加高考,总分比一本线低了32分,决定复读。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身高1.82米的小伙子神情黯然地说:“我要去重新上高三了。”他主动要求给记者唱一首歌。歌词大意是:不是你亲手点燃的,那就不能叫做火焰;不是你亲手摸过的,那就不能叫做宝石。你呀你,终于出现了!我们只是打了个照面,这颗心就稀巴烂,整个世界就整个崩溃。不是你亲手所杀的,活下去就毫无意义。今生今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这是莫西子诗的歌《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被李乐然哼唱得凄婉动人。李乐然说这首歌与他此时的心情很贴近,只是歌中的“你”不是美丽女子,而是“该死的高考”。
记者问:“把青春定格在高三,值得吗?”
李乐然说:“人家能考18次,人家能考到60岁,我才18岁,再说我不会那么不走运吧?”
在抉择面前,效仿往往是最省事的,因为不用思考,但效仿也是最危险的,因为你是你,不是别人。
复读未必适合你
对于复读,哪些学生适合,哪些学生不适合呢?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和资深高三任课老师。
“复读生一般分为四类。”漯河市高三数学老师赵志贤分析道,“第一类是原本基础很差,但下决心复读,要把基础补上来,来年再考;第二类是在高中前两年放松了学习,到了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但树立了信心,认为复读一年后肯定能考上;第三类是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高考没有发挥好,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第四种是高考成绩可以上大专或普通本科,但考生怀揣着本科梦或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也决定复读。”
赵老师认为,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复读,因为复读后个人成绩提高的幅度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提分潜力最大的学生,上次高考成绩应该在300分~400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看到考上大学的希望,只是需要有好的老师在复读补习时点拨。这类学生通过复读一般能提高200分左右。而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一般成绩提升空间较小,特别是已经上了一本线的考生选择复读是得不偿失的。此外,原本基础太差,由家长督促复读的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很有可能越补越差,分数不升反降,所以不建议复读。
教育学博士、高考研究专家孟怀林教授认为,适合复读的学生有以下4类:
1.强烈要求复读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学习愿望强烈,进入复读班后一般都会埋头苦读,第二年高考时,多数人能够考入较为理想的大学。
2.高考时明显失误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稳定,高考中由于种种原因明显失误,与原来的成绩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种失误不是学生实力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孟教授举例说明:“比如,有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奶奶在他高考前病故了。孩子过度悲伤,情绪一时难以调整,导致高考失利。这样的考生如果复读一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成绩甚至会比正常情况下的成绩更好。”
3.肯吃苦的学生。复读是艰苦的,在体力上、心理上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的考生有执着的精神,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肯吃苦,肯下功夫,敢于坚持和拼搏,这样的考生很适合复读。 4.有潜力的学生。有些学生之所以高考落榜,不是基础差,也不是能力不济,而是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孟教授讲述了一名陕西学生痛改前非的故事:“这名学生高一时学习成绩相当好,爸爸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一台电脑,结果,那年暑假他玩游戏上了瘾,开学后也每天放学不忘上网,周末更是整天不离电脑半步。他的学习成绩节节下降,高考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名学生经过反思认识到,高考失败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自己把精力用错了地方。他痛下决心,相信复读一年,只要坚决不上网,一定能把成绩提上来。后来,他果然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对的,不适合复读的学生也有4类:
1.对复读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有些学生复读不是出于本人愿望,而是被父母逼迫,想通过一年补习,能考上更有名气的大学。这类学生往往不能安心学习,甚至破罐子破摔,报复父母。所以,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孟教授一再强调:“逼出来的复读不会有好的效果。”
2.不想再上学的学生。有的考生上学上烦了,心思不在书本上。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没努力。他们想上职业学校,学一门手艺,将来自食其力,这也是应该尊重的选择。
3.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有些考生之所以高考没考好,自我控制能力差是首要原因。他们经不起引诱,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从事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老师、家长多方督促、批评和教育都难以改变。当然,人的坏习惯不是改变不了的,只不过要下很大的功夫。孟教授提醒家长:“过去上高中时,好歹还有一个班集体,还有班主任,还有学校的纪律约束,到了复读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加管不住自己,学习成绩又怎么能提高呢?”
4.有突出特长但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足球踢得很好,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足球训练之中,也因此占用了学习时间,导致学习基础很差。这类学生由于底子太薄,即使复读一年,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他平时踢惯了足球,家长让他在这一年里老老实实坐下来学习基本不可能。“多年形成的习惯,想在一年中改变是不容易的。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发挥特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太苛求他。逼着他复读、上大学,不仅这条路很难走得通,突出的特长也被扼杀了。”孟教授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考生选择复读不是因为考不上重点大学,而是没考上清华、北大。对此做法,孟教授明确表示不支持:“如果你是人才,在哪里都有机会出类拔萃。把目标局限在两所大学,这不是故步自封吗?为此耽误大好青春,值得吗?”他强调,高考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复读的风险性。做出复读决定前,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看自身是否还有潜力可挖,心理上有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挫折承受力够不够强,等等。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强迫孩子复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心理调适不可少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高考落榜对于复读生来说都是一次沉重打击,因此,心理调适不可少。厦门青少年问题专家刘亚春认为,所有复读生都要从以下6个方面关注自己的心理卫生:
1.正确认识复读,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复读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高考失利造成的情绪低落,二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对过去的学习模式进行彻底突破。刘亚春说:“如今,复读没有什么丢人的,甚至反映了一名学生追求高远、不服输的优秀品质,所以复读生要挺起腰杆,忘掉失败,理直气壮地重新走进高三教室。”
2.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刘亚春建议,复读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应适当扩大交往范围,走出自闭和孤独,和朋友一起敞开心灵沟通交流,能及时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
3.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复读阶段,摸底考试、月考、周考、模拟考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很多,如果不正确认识,几次打击下来,心理就会变得消沉。“学生应该这样认识每次考试成绩:考了低分应该高兴,因为考试暴露了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考了高分也别骄傲,说明考的内容正好是自己会的,还应当继续寻找盲区。”刘亚春说。
4.正确面对学习竞争。对于学习成绩领先自己的同学,要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如果一味攀比和嫉妒,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己就不会进步。
5.呵护自信心。刘亚春强调:“复读生在失败的高考中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自信心,对复读极其不利,所以,复读生应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每天小小的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源源不断给自己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6.学会感恩。复读生要感谢父母的付出,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甚至要感谢竞争对手。树立了这样的价值观,正确评价周围的人,很多心理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目标明确再上路
郑州资深高三班主任郝老师认为,复读生最大的心理误区是好高骛远,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他说:“目标不明确,只知道一味苦读,不会有好结果。”
那么,复读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郝老师以复读生的上一次高考分数,分区间一一分析如下:
200分~300分的考生:通过复读,涨分幅度一般为100分~150分,可以把目标定为三本和二本。
300分~38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只要找对了学习方法,付出了努力,来年考上二本希望较大。这类学生增分幅度最大,因为他们对知识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没有完全掌握,一旦掌握了方法,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们把目标定为一本院校可以理解,但以郝老师的经验,来年高考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的很少。
380分~45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可以将目标定为一本。郝老师提醒:“这类同学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复读一年很可能不涨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以为只要多做习题就够了,所以很难有长进。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重新学习,弥补对知识理解不当的缺陷。”
450分~48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既然选择复读,那就是一定要上一本的。”郝老师说,“这类学生增分幅度一般在50分左右,所以把目标定为一本院校不算高。他们的复读要点是改进学习方法,以查漏补缺、吃透课本为主。”
480分~52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可以把目标锁定一本院校中的名校。只要充分利用复读的一年时光,来年考出600多分的成绩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们已经将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还有些地方没有吃透,分数到达瓶颈很难进步,如果换一种方式学习,很容易取得突破。
520分以上的考生:这类考生多是因为志愿填报不当,或者想上重点大学才选择复读的。这类考生目光可以瞄准国内一流大学,但是切忌自满,否则很难有突破。只有努力寻找自己不足之处才能取得好成绩。
本刊提醒复读生和家长,选择复读不宜跟风,要理性分析孩子的情况,慎重抉择。此外,家长应密切关注我国对复读生的相关政策变化。记者从教育部官方渠道了解到,2015年、2016年高考政策保持不变,复读生不会遇到不平等待遇,但部分院校对考生年龄有限制的专业会谢绝复读生。比如,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必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
另外,很多省份对高考录取后不报到,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的学生出台了相关限制性政策,从2014年开始执行,家长有必要予以高度关注。
【编辑:陈彤】
随着2014年高考录取工作的尘埃落定,复读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了解,近些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人数越来越多。落榜的考生选择复读,希望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情理之中,然而如今复读已不再是落榜生的专利,一些上榜考生也因专业不理想等原因选择复读。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和家长在是否选择复读、设定多高的复读目标以及如何选择复读学校等诸多方面缺乏深入分析,决断有失冷静。教育专家提醒,复读并非适合所有学生,选择复读要理性,如果选择复读,就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复读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否则不仅耽误了一年大好时光,更有可能给考生造成心理困扰。
当复读成为传奇
2013年高考,本溪市考生刘丁宁以总分668分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以72万元全额奖学金录取。但是开学仅一个月,刘丁宁就辞别香港大学,重回母校本溪市高级中学复读,发誓要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尽管刘丁宁及家人均低调处理退学一事,但诸多媒体还是用大篇幅对刘丁宁进行报道,因为她是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她放弃的又是一个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名校。2014年高考,刘丁宁发挥出色,以666分的成绩再次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
刘丁宁的两次高考经历堪称传奇,但传奇人物岂止她一人。
四川考生张非2002年被复旦大学录取,因不满意而放弃,选择复读。2003年,他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2004年,因7门必修课考试不及格,被迫退学。2005年,他再次参加高考,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2006年,他再次退学,原因还是没有修满学分。2007年,改名张空谷的张非经过区区三个月的复读,以南充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再次考入清华大学。网友称他为“史上最牛考霸”。
论高考成绩,没人与刘丁宁和张非叫板,但要论参加高考的次数,恐怕没人不对四川考生梁实甘拜下风。梁实先后参加过18次高考,18次落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痴心不改,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铁脑壳”和“最牛高考钉子户”。谈及2014年再度落榜,47岁的梁实不无自嘲地说:“我想要喝水,反复添了很多柴,但那水还是没有烧开。”
曹湘凡,湖南省常德市人,1968年出生,有“高考狂人”之称。从1986年开始,他先后参加过13次高考,期间经历了打工、结婚、生子、离婚、再婚,但大学梦不灭,终于在39岁那年圆梦,被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录取。
更令人感叹的是天津考生仝正国。2008年,历经5年高中、3次高考,60周岁的仝正国以446分的高考成绩,被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经济学专业录取。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永远不缺传奇人物,而有了传奇人物,就会有效仿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复读生用上述传奇激励自己,甚至发誓“不惜把青春定格在高三”。
郑州考生李乐然2014年参加高考,总分比一本线低了32分,决定复读。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身高1.82米的小伙子神情黯然地说:“我要去重新上高三了。”他主动要求给记者唱一首歌。歌词大意是:不是你亲手点燃的,那就不能叫做火焰;不是你亲手摸过的,那就不能叫做宝石。你呀你,终于出现了!我们只是打了个照面,这颗心就稀巴烂,整个世界就整个崩溃。不是你亲手所杀的,活下去就毫无意义。今生今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这是莫西子诗的歌《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被李乐然哼唱得凄婉动人。李乐然说这首歌与他此时的心情很贴近,只是歌中的“你”不是美丽女子,而是“该死的高考”。
记者问:“把青春定格在高三,值得吗?”
李乐然说:“人家能考18次,人家能考到60岁,我才18岁,再说我不会那么不走运吧?”
在抉择面前,效仿往往是最省事的,因为不用思考,但效仿也是最危险的,因为你是你,不是别人。
复读未必适合你
对于复读,哪些学生适合,哪些学生不适合呢?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和资深高三任课老师。
“复读生一般分为四类。”漯河市高三数学老师赵志贤分析道,“第一类是原本基础很差,但下决心复读,要把基础补上来,来年再考;第二类是在高中前两年放松了学习,到了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但树立了信心,认为复读一年后肯定能考上;第三类是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高考没有发挥好,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第四种是高考成绩可以上大专或普通本科,但考生怀揣着本科梦或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也决定复读。”
赵老师认为,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复读,因为复读后个人成绩提高的幅度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提分潜力最大的学生,上次高考成绩应该在300分~400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看到考上大学的希望,只是需要有好的老师在复读补习时点拨。这类学生通过复读一般能提高200分左右。而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一般成绩提升空间较小,特别是已经上了一本线的考生选择复读是得不偿失的。此外,原本基础太差,由家长督促复读的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很有可能越补越差,分数不升反降,所以不建议复读。
教育学博士、高考研究专家孟怀林教授认为,适合复读的学生有以下4类:
1.强烈要求复读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学习愿望强烈,进入复读班后一般都会埋头苦读,第二年高考时,多数人能够考入较为理想的大学。
2.高考时明显失误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稳定,高考中由于种种原因明显失误,与原来的成绩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种失误不是学生实力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孟教授举例说明:“比如,有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奶奶在他高考前病故了。孩子过度悲伤,情绪一时难以调整,导致高考失利。这样的考生如果复读一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成绩甚至会比正常情况下的成绩更好。”
3.肯吃苦的学生。复读是艰苦的,在体力上、心理上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的考生有执着的精神,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肯吃苦,肯下功夫,敢于坚持和拼搏,这样的考生很适合复读。 4.有潜力的学生。有些学生之所以高考落榜,不是基础差,也不是能力不济,而是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孟教授讲述了一名陕西学生痛改前非的故事:“这名学生高一时学习成绩相当好,爸爸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一台电脑,结果,那年暑假他玩游戏上了瘾,开学后也每天放学不忘上网,周末更是整天不离电脑半步。他的学习成绩节节下降,高考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名学生经过反思认识到,高考失败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自己把精力用错了地方。他痛下决心,相信复读一年,只要坚决不上网,一定能把成绩提上来。后来,他果然在第二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对的,不适合复读的学生也有4类:
1.对复读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有些学生复读不是出于本人愿望,而是被父母逼迫,想通过一年补习,能考上更有名气的大学。这类学生往往不能安心学习,甚至破罐子破摔,报复父母。所以,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孟教授一再强调:“逼出来的复读不会有好的效果。”
2.不想再上学的学生。有的考生上学上烦了,心思不在书本上。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没努力。他们想上职业学校,学一门手艺,将来自食其力,这也是应该尊重的选择。
3.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有些考生之所以高考没考好,自我控制能力差是首要原因。他们经不起引诱,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从事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老师、家长多方督促、批评和教育都难以改变。当然,人的坏习惯不是改变不了的,只不过要下很大的功夫。孟教授提醒家长:“过去上高中时,好歹还有一个班集体,还有班主任,还有学校的纪律约束,到了复读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加管不住自己,学习成绩又怎么能提高呢?”
4.有突出特长但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足球踢得很好,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足球训练之中,也因此占用了学习时间,导致学习基础很差。这类学生由于底子太薄,即使复读一年,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他平时踢惯了足球,家长让他在这一年里老老实实坐下来学习基本不可能。“多年形成的习惯,想在一年中改变是不容易的。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发挥特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太苛求他。逼着他复读、上大学,不仅这条路很难走得通,突出的特长也被扼杀了。”孟教授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考生选择复读不是因为考不上重点大学,而是没考上清华、北大。对此做法,孟教授明确表示不支持:“如果你是人才,在哪里都有机会出类拔萃。把目标局限在两所大学,这不是故步自封吗?为此耽误大好青春,值得吗?”他强调,高考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复读的风险性。做出复读决定前,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看自身是否还有潜力可挖,心理上有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挫折承受力够不够强,等等。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强迫孩子复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心理调适不可少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高考落榜对于复读生来说都是一次沉重打击,因此,心理调适不可少。厦门青少年问题专家刘亚春认为,所有复读生都要从以下6个方面关注自己的心理卫生:
1.正确认识复读,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复读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高考失利造成的情绪低落,二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对过去的学习模式进行彻底突破。刘亚春说:“如今,复读没有什么丢人的,甚至反映了一名学生追求高远、不服输的优秀品质,所以复读生要挺起腰杆,忘掉失败,理直气壮地重新走进高三教室。”
2.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刘亚春建议,复读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应适当扩大交往范围,走出自闭和孤独,和朋友一起敞开心灵沟通交流,能及时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
3.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复读阶段,摸底考试、月考、周考、模拟考试等各种各样的考试很多,如果不正确认识,几次打击下来,心理就会变得消沉。“学生应该这样认识每次考试成绩:考了低分应该高兴,因为考试暴露了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考了高分也别骄傲,说明考的内容正好是自己会的,还应当继续寻找盲区。”刘亚春说。
4.正确面对学习竞争。对于学习成绩领先自己的同学,要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如果一味攀比和嫉妒,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己就不会进步。
5.呵护自信心。刘亚春强调:“复读生在失败的高考中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自信心,对复读极其不利,所以,复读生应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每天小小的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源源不断给自己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6.学会感恩。复读生要感谢父母的付出,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甚至要感谢竞争对手。树立了这样的价值观,正确评价周围的人,很多心理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目标明确再上路
郑州资深高三班主任郝老师认为,复读生最大的心理误区是好高骛远,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他说:“目标不明确,只知道一味苦读,不会有好结果。”
那么,复读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郝老师以复读生的上一次高考分数,分区间一一分析如下:
200分~300分的考生:通过复读,涨分幅度一般为100分~150分,可以把目标定为三本和二本。
300分~38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只要找对了学习方法,付出了努力,来年考上二本希望较大。这类学生增分幅度最大,因为他们对知识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没有完全掌握,一旦掌握了方法,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们把目标定为一本院校可以理解,但以郝老师的经验,来年高考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的很少。
380分~45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可以将目标定为一本。郝老师提醒:“这类同学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复读一年很可能不涨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以为只要多做习题就够了,所以很难有长进。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重新学习,弥补对知识理解不当的缺陷。”
450分~48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既然选择复读,那就是一定要上一本的。”郝老师说,“这类学生增分幅度一般在50分左右,所以把目标定为一本院校不算高。他们的复读要点是改进学习方法,以查漏补缺、吃透课本为主。”
480分~520分的考生:这个区间的学生可以把目标锁定一本院校中的名校。只要充分利用复读的一年时光,来年考出600多分的成绩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们已经将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还有些地方没有吃透,分数到达瓶颈很难进步,如果换一种方式学习,很容易取得突破。
520分以上的考生:这类考生多是因为志愿填报不当,或者想上重点大学才选择复读的。这类考生目光可以瞄准国内一流大学,但是切忌自满,否则很难有突破。只有努力寻找自己不足之处才能取得好成绩。
本刊提醒复读生和家长,选择复读不宜跟风,要理性分析孩子的情况,慎重抉择。此外,家长应密切关注我国对复读生的相关政策变化。记者从教育部官方渠道了解到,2015年、2016年高考政策保持不变,复读生不会遇到不平等待遇,但部分院校对考生年龄有限制的专业会谢绝复读生。比如,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必须是不超过20周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公安院校的考生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也只录取应届考生。
另外,很多省份对高考录取后不报到,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的学生出台了相关限制性政策,从2014年开始执行,家长有必要予以高度关注。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