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方便面行业多家企业联手涨价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制止和反对
小小的方便面如果有生命的话,它一定会对自己数月来受到的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感到吃惊:高频度的曝光,全国性抢购,来自媒体的声讨,律师的投诉,政府的调查责改……
这一切均源自方便面集体涨价。虽然方便面非关国计民生,而且只涨了几毛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目前全国物价涨声一片的大环境下,居然由行会出面大张旗鼓地组织企业集体涨价,其嚣张与恶劣震动全国。
涨价“齐步走”
在做足了前期的内部协调和高调地对外宣传后, 7月26日起,包括华龙、白象等在内的多个中低价位方便面品牌统一上调价格,平均提价幅度在20%,涨幅最高可达到40%。中低价格方便面主要指价格1元以下的方便面,0.5元到0.6元产品提到0.7元到0.8元;1元产品则提到1.2元。而此前6月份,康师傅、统一等高价方便面就已经开始提价。
参与此次统一涨价的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此前一天,方便面涨价的消息引发了全国性的抢购行为。一幕幕市民疯狂抢购方便面的场面出现在媒体上,仿佛回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短缺时代。仅媒体报道抢购的地区就有济南、青岛、南京、郑州、广州、太原、福州等,同时,部分城市的大型超市出现断货现象,甚至有市民开始囤积方便面。
方便面企业和行会均称是由于成本上升不得以而涨价,甚至号称“行业自救”。但显然,在同一时段统一调价的“齐步走”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价格联盟,违反有关法律,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声讨。
社科院财贸所价格研究室研究员温桂芳接受《经济》采访时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有自主定价的权利,方便面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自行涨价本无可厚非,但这次集体涨价事件显然不是自发行为,而是联合协商价格,这明显是违法《价格法》的。
“方便面涨价选择了一个错误时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下称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负责人赵萍副研究员对《经济》表示,在目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消费价格普涨的情况下,方便面企业处于成本压力有趁机涨价的动机,但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不但会进一步推动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会给公众带来物价越来越高的心理预期。”
为方便面集体涨价专门“上书”国家发改委的邱宝昌和郝际广两位律师接受《经济》采访时均认为,此事件带了一个坏头,如果任其发展,导致其他行业跟风,将形成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引发整体物价的飙升。
行会无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孟素荷的另一个身份是“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又称方便面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
虽然现在孟素荷已消失在媒体面前,但在7月底之前,她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凡涉及方便面涨价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她出面接受采访。像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祥林嫂一样,她一遍又一遍地向民众诉说涨价的原因乃是方便面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并声称“要走出危机,方便面价格必须合理回归”。
孟素荷向媒体表示,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涨价意见。几天后,对于“集体涨价”一说,孟素荷又否认召开三次“价格协调会”。
不过,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对方便面价格串通案调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为此做了定论:(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行为)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 通报还详细披露了方便面中国分会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三次会议的“基本事实”:2006年12月26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北京召开一届八次峰会,研究棕榈油和面粉涨价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问题。会议商定,高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5元以上)、中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上)和低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下)涨价的时间和实施步骤。
2007年4月21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杭州召开一届九次峰会,再次研究方便面调价日程。会议明确了调价幅度和调价时间,高价面从每包1.5元直接涨到1.7元,计划6月1日全行业统一上调。
2007年7月5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又一次在北京召开价格协调会议,部分企业决定从7月26日起全面提价。7月23日,该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公布了涨价消息,社会反应强烈。
与通报发布的同一天,“方便面中国分会”发表致消费者的公开信,承认前述事实,并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说这是对《价格法》的无知。
行会真的对早已颁布实施9年多的《价格法》无知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无知”不仅仅方便面中国分会,还有很多行会。
7月,北京奶业协会组织企业落实《乳品企业南京宣言》中禁止捆绑促销等规定;今年5月,石家庄市容环境卫生协会车辆清洗专委会下发通知,统一全市洗车行业价格,实现大幅涨价约50%;河北省衡水市网吧协会今年5月组织市区70家网吧统一提价,涨幅在50%左右……
一位律师表示,与其说行会“无知”,不如说行会是“无法”。“法律法规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为何最终还要靠政府的行政干预?只能说明他们对法律的敬畏还远远不够,或者心存侥幸,加上行业利益的驱动,越位也就在所难免。”
温桂芳认为,市场经济秩序早已建立并日益完善了,但部分行会的职能和定位仍然没有市场化,还在充当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二政府”角色,“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还在做”。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此后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出具一份书面证明认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未在民政部登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违法使用‘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名称对外开展活动,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这个在联合涨价上呼风唤雨的协会,居然是一个非法组织。”
卡特尔是短命的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政府干预,方便面等行业的价格卡特尔能维持多久?
这次10余家方便面主导企业通过“方便面中国分会”结成价格联盟集体涨价,作为其中任何一家方便面企业,当然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每家方便面企业都面临着失去市场份额甚至被对手吃掉的风险,因此他们有扩大销量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内在动机和激励。
但如果按照已达成的价格协议出售,销量就不仅不会增长,甚至会下跌,因为涨价后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理性的企业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些,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履约的机会成本大于违约的机会成本时,违约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情况往往会是这样的,一段时间后,价格联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出现松动,一家卡特尔成员出现了降价促销,出于同样考虑,别的成员也会跟风,最终导致价格卡特尔分崩离析。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说明了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多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事实上,集体涨价不到一个月,方便面涨价阵营便出了分化。8月15日,家乐福、超市发等北京多家大超市销售的康师傅、华龙等品牌方便面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调,降幅最多的便宜了近3元钱,最少的也降了5角钱。
温桂芳认为,从实践来看,价格卡特尔都是短命的,“激烈的竞争让他们各怀鬼胎。以前的各种家电同盟、商业同盟最终无不崩盘。”
在超额利润或暴利的诱惑下,相互竞争的企业会走到一起结成联盟以获取超额利润,联盟短暂的存在的确也会给企业带来好处。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企业会产生违约的冲动和行为,最终使得联盟自行崩溃。在没有外部力量比如法律、政府政策的限制或约束不够强的情况下,这种价格卡特尔会不断地产生,消亡,再产生,再消亡。如此循环,并将长期存在下去。
小小的方便面如果有生命的话,它一定会对自己数月来受到的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感到吃惊:高频度的曝光,全国性抢购,来自媒体的声讨,律师的投诉,政府的调查责改……
这一切均源自方便面集体涨价。虽然方便面非关国计民生,而且只涨了几毛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目前全国物价涨声一片的大环境下,居然由行会出面大张旗鼓地组织企业集体涨价,其嚣张与恶劣震动全国。
涨价“齐步走”
在做足了前期的内部协调和高调地对外宣传后, 7月26日起,包括华龙、白象等在内的多个中低价位方便面品牌统一上调价格,平均提价幅度在20%,涨幅最高可达到40%。中低价格方便面主要指价格1元以下的方便面,0.5元到0.6元产品提到0.7元到0.8元;1元产品则提到1.2元。而此前6月份,康师傅、统一等高价方便面就已经开始提价。
参与此次统一涨价的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此前一天,方便面涨价的消息引发了全国性的抢购行为。一幕幕市民疯狂抢购方便面的场面出现在媒体上,仿佛回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短缺时代。仅媒体报道抢购的地区就有济南、青岛、南京、郑州、广州、太原、福州等,同时,部分城市的大型超市出现断货现象,甚至有市民开始囤积方便面。
方便面企业和行会均称是由于成本上升不得以而涨价,甚至号称“行业自救”。但显然,在同一时段统一调价的“齐步走”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价格联盟,违反有关法律,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声讨。
社科院财贸所价格研究室研究员温桂芳接受《经济》采访时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有自主定价的权利,方便面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自行涨价本无可厚非,但这次集体涨价事件显然不是自发行为,而是联合协商价格,这明显是违法《价格法》的。
“方便面涨价选择了一个错误时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下称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负责人赵萍副研究员对《经济》表示,在目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消费价格普涨的情况下,方便面企业处于成本压力有趁机涨价的动机,但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不但会进一步推动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会给公众带来物价越来越高的心理预期。”
为方便面集体涨价专门“上书”国家发改委的邱宝昌和郝际广两位律师接受《经济》采访时均认为,此事件带了一个坏头,如果任其发展,导致其他行业跟风,将形成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引发整体物价的飙升。
行会无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孟素荷的另一个身份是“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又称方便面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
虽然现在孟素荷已消失在媒体面前,但在7月底之前,她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凡涉及方便面涨价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她出面接受采访。像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祥林嫂一样,她一遍又一遍地向民众诉说涨价的原因乃是方便面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并声称“要走出危机,方便面价格必须合理回归”。
孟素荷向媒体表示,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涨价意见。几天后,对于“集体涨价”一说,孟素荷又否认召开三次“价格协调会”。
不过,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对方便面价格串通案调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为此做了定论:(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行为)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 通报还详细披露了方便面中国分会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三次会议的“基本事实”:2006年12月26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北京召开一届八次峰会,研究棕榈油和面粉涨价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问题。会议商定,高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5元以上)、中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上)和低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下)涨价的时间和实施步骤。
2007年4月21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杭州召开一届九次峰会,再次研究方便面调价日程。会议明确了调价幅度和调价时间,高价面从每包1.5元直接涨到1.7元,计划6月1日全行业统一上调。
2007年7月5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又一次在北京召开价格协调会议,部分企业决定从7月26日起全面提价。7月23日,该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公布了涨价消息,社会反应强烈。
与通报发布的同一天,“方便面中国分会”发表致消费者的公开信,承认前述事实,并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说这是对《价格法》的无知。
行会真的对早已颁布实施9年多的《价格法》无知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无知”不仅仅方便面中国分会,还有很多行会。
7月,北京奶业协会组织企业落实《乳品企业南京宣言》中禁止捆绑促销等规定;今年5月,石家庄市容环境卫生协会车辆清洗专委会下发通知,统一全市洗车行业价格,实现大幅涨价约50%;河北省衡水市网吧协会今年5月组织市区70家网吧统一提价,涨幅在50%左右……
一位律师表示,与其说行会“无知”,不如说行会是“无法”。“法律法规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为何最终还要靠政府的行政干预?只能说明他们对法律的敬畏还远远不够,或者心存侥幸,加上行业利益的驱动,越位也就在所难免。”
温桂芳认为,市场经济秩序早已建立并日益完善了,但部分行会的职能和定位仍然没有市场化,还在充当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二政府”角色,“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还在做”。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此后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出具一份书面证明认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未在民政部登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违法使用‘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名称对外开展活动,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这个在联合涨价上呼风唤雨的协会,居然是一个非法组织。”
卡特尔是短命的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政府干预,方便面等行业的价格卡特尔能维持多久?
这次10余家方便面主导企业通过“方便面中国分会”结成价格联盟集体涨价,作为其中任何一家方便面企业,当然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每家方便面企业都面临着失去市场份额甚至被对手吃掉的风险,因此他们有扩大销量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内在动机和激励。
但如果按照已达成的价格协议出售,销量就不仅不会增长,甚至会下跌,因为涨价后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理性的企业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些,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履约的机会成本大于违约的机会成本时,违约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情况往往会是这样的,一段时间后,价格联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出现松动,一家卡特尔成员出现了降价促销,出于同样考虑,别的成员也会跟风,最终导致价格卡特尔分崩离析。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说明了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多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事实上,集体涨价不到一个月,方便面涨价阵营便出了分化。8月15日,家乐福、超市发等北京多家大超市销售的康师傅、华龙等品牌方便面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调,降幅最多的便宜了近3元钱,最少的也降了5角钱。
温桂芳认为,从实践来看,价格卡特尔都是短命的,“激烈的竞争让他们各怀鬼胎。以前的各种家电同盟、商业同盟最终无不崩盘。”
在超额利润或暴利的诱惑下,相互竞争的企业会走到一起结成联盟以获取超额利润,联盟短暂的存在的确也会给企业带来好处。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企业会产生违约的冲动和行为,最终使得联盟自行崩溃。在没有外部力量比如法律、政府政策的限制或约束不够强的情况下,这种价格卡特尔会不断地产生,消亡,再产生,再消亡。如此循环,并将长期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