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花朵浇水的人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的老朋友、82岁高龄的老党员于振义在查哈阳农场可是“火”起来了。作为党史宣讲员的他,在报纸杂志上有报道,在农场电视台有采访,在微信朋友圈里有照片,说的都是他进行党史宣讲的事儿。看到他老有所为,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于振义1939年出生在吉林省扶余县,上小学时正好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据他回忆,自己是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长大的,因此在年幼时心里就打下了“共产党好”的烙印。
  1960年,于振义考上了东北农学院,1965年毕业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青年学生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只身来到查哈阳农场。从此,北大荒就成了他矢志奉献的地方。
  当时的北大荒还处于开发建设阶段,条件艰苦,但于振义认准了查哈阳、认定了北大荒,抱定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坚定信念,要把北大荒精神写在这片土地上。此后的十多年里,他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将自己的所学所得都献给了北大荒、献给了查哈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和组织讲任何条件。他常常说:“我觉得人活着就要有信仰。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就是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1983年,组织上决定派于振义去组建农机修造厂。也是在那一年,他光荣入党。建厂面临着缺资金、缺经验、缺人才等很多困难,但他没有退缩。他说:“咱是党员,只要心中有党,办法总比困难多。”就这样,他带领大家在平地上建出了一个让全场工人不出农场就能修好农机具、在家门口就能买到适用农业机械的中型企业,引得众人赞叹不已。当时,我在查哈阳农场电视台当记者,在采访中挖掘到了他自行设计、制造、创新30多项农机具技术的先进事迹,如获至宝的同时,对他更加钦佩了,由此开始了我俩30多年的友谊。
  时光如流水,1999年,操劳了一辈子的于振义光荣退休。当时我任查哈阳农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还冲他打趣道:“忙了这么多年,这下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他点头称是。没想到,农场党委考虑到他觉悟高、作用大,想聘请他为农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家人听说后一致反对:“老胳膊老腿了,多歇歇不好吗?”可他却说:“只要党需要,我就发挥余热到永远。”他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
  退休后的于振义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倒更忙了,把精力都放在了关爱和呵护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上,并想出了很多好点子——2014年,他提出开展“红色教育”,即“读红书、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电视,開展红色活动”的理念。那段时间,我经常见他风尘仆仆往校园里跑,风里来雨里去。要问于振义总共讲了多少红色故事,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杨靖宇、刘胡兰、王二小等英雄的故事他倒背如流。
  没几年,于振义就觉得光是到校园讲故事“不过瘾”,于是扩大了自己“跑”的范围,逐渐深入到社区、机关、管理区,向广大青少年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党史、新中国史、农场发展史等。这个过程中,他可是没少吃辛苦。
  有一次,他带着几位老同志深入到八个管理区为青少年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由于八个管理区分布在四面八方,相互之间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减少出行的费用,他一天要跑三个管理区,一天下来累得疲惫不堪。但是为了能让青少年受到教育,他第二天又早早地奔上了去往管理区的路。
  跑着跑着,于振义的身体就顶不住了。由于过度疲劳,2013年10月的一天,他正在花香管理区宣讲红色故事时,突然晕倒在地,大家赶紧把他送往医院。经医护人员及时抢救,他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身体里从此多了两个支架。老伴儿心疼得直抹眼泪,劝他说:“老于呀,别拼命了,快歇歇吧。”可他却说:“那可不行,还有很多人在等着我讲故事呢!”
  虽然身患重病,但于振义丝毫没有减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劲头。为了继续加强对查哈阳农场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他审编了农场关工委办公室编写的《儿童道德歌谣》,编写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美丽的查哈阳农场》。这两本关工委自编的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为农场各中小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美丽的查哈阳农场》一书由初稿到定稿,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收集资料时,他大费周折,动用了所有的私人关系,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现代资料,采访了众多知情人士,使收集的资料翔实可信,可读性和史料价值都非常高。这本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于振义又抖擞精神,深入企业、学校、社区进行宣讲,把红色能量洒向每一颗年幼的心灵,大家都夸他是“给祖国花朵浇水的人”。于振义二十年如一日宣讲红色故事的事迹,多次受到省关工委、北大荒集团关工委、齐齐哈尔分公司关工委的表彰。2018年,他被省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全省“最美老干部”。
  前几天,我巧遇了于振义,顺口问他最近有啥打算。他笑着说:“虽然我已经82岁了,但只要还能走得动、说得了,我就继续发光发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者系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关工委办公室主任)
其他文献
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对“国之大者”要了然于胸!  2020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国之大者”这个重要概念,并进行了多维度阐述。  “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個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党中央关心
期刊
2021 年 7 月 16 日一大早,省党员教育中心四级调研员李赞的电话就响个不停——省直各党政机关纷纷与她联系,领取大型党员教育电视片《百年奋斗》的视频光盘。   《百年奋斗》自2021 年 6 月展播以来,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反响强烈,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赞不由得感慨: “看到片子如此受欢迎,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从提出创意到打磨脚本,再从采访拍摄到反复精修,《百年奋斗》的创作
期刊
所谓工匠,于器物是精雕细琢,于理念是精益求精,于民族是复兴基石。  在黑龙江省,有这样一批铸造“重器”的企业——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车齐车集团……它们名头响亮、分量十足,研发出多项“中国第一”,打破多个国外垄断项目。  在这些企业中,有这样一群人——热处理操作工、数控车工、装配钳工、装压工……他们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吨级车床轻松驾驭,高精技术千锤百炼;他们是新时代的
期刊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在谈及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时严肃指出,“从今往后,在陕西为官,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这个教训”,并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国之大者”这个重要概念。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或许,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深
期刊
近日,我观看了大型党员教育电视片《百年奋斗》,跟随镜头回顾了黨在黑龙江地区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不禁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龙江大地上演绎的红色传奇而感动不已——一百年来,龙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了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勠力振兴的历史篇章。如今,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我们理应继承先辈之志、一以贯之奋发图强。   感悟思想伟力,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浏览历史光影,回望那段岁月,面对贫穷落后愚昧
期刊
秋寒开始笼罩这座城市的时候,凛风扑面而来,哈尔滨市出现一群陌生的身影。而对处在新一轮疫情“风暴眼”中的人们来说,这些陌生身影是可以提供庇护的“方舟”。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中秋佳节之际,哈尔滨市巴彦县出现确诊病例,黑龙江省内外十多支医疗队随即火速驰援。他们在“暂停键”中启动“加速键”,以“灭火队”的姿态迅速出击,在关键时刻做出共同选择。  没能做完的团圆饭  “妈!锅里的鱼再炖五分钟就能
期刊
一封冰城交警的战“疫”家书  9月23日晚,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哈尔滨市交警星夜驰援巴彦县兴隆镇。接到紧急命令的顾乡交警大队民警齐来福在出发前给来不及道别的女儿齐霖写下一封充满情怀与力量的家书:“……这次疫情,需要我们披荆斩棘、从容面对……”女儿齐霖也同样用一封家书表达对父亲的敬佩:“……我会一直支持您做的一切选择,盼您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马俊玮 张云鹏)  来的都是“qiě”,东北大哥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共青团组织聚焦黑龙江“四大精神”,结合青年时代特征,积极编创文化作品,将蓬勃向上的青年味与大气厚重的历史感交融,并搬上了讲堂舞台、呈现于网络荧屏。6月21日,由团省委创编、机关干部全员参演的诗剧《青春丰碑》,登上“颂歌献给党·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专题汇报演出的舞台,通过歌曲、朗诵、情景对话的形式,透过“磨炼”“激情”“信仰”三个篇章
期刊
6月23日,正值仲夏时节,火辣的阳光催熟着田野里的庄稼,也点燃了庆安县同乐镇同发村村民的热情——在村党建活动室里,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联欢会正在火热上演,而最受欢迎的是快板节目《家乡变化不一般》,声情并茂地道出了同发村这些年的巨变。   从缺乏优势到后起之秀,从贫穷落后到“领跑”全镇,同发村的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党建兴村、经济强村、文化润村”的发
期刊
2021年7月24日凌晨1点59分,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到了一张国家电网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人驰援河南省郑州市的照片。  “梅宏刚去郑州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果然,之后的几天,我通过“用电@他好使”微信公众号,陆续刷到了“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现任队长梅宏刚和同事们在郑州救援的细节:一刻不停歇的抢修、湿透的工装、小区里“来电了”的欢呼、离开时挥舞国旗含泪送别的群众……  7月30日,梅宏刚在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