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课铃声响后,刚刚结束的一节课是否成功,如何评价呢?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主要看这节课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是否一一实现。如果课前设置的所有教学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这节课基本上算成功。如果有一两个教学目标没有实现,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如果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互不相干,这节课就是完全失败的课。
当一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都实现之后,再讨论: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选用得是否恰当?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并具有逻辑性?教师涉及的知识是否科学严谨?所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师生是否互动?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发展特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是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等等。
一、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的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实现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看教学内容
评价老师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材处理包括两方面内容,那就是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关于教材的理解,要把握好两个方面:其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其二,准确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三个方面:其一,考虑全程设计,即对从开始的组织教学、从导入语到结束语的整个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其二,考虑板块结构,即把几个重点内容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精心设计。其三,考虑过渡衔接,即精心设計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从而使整个教学设计张弛有致,自然流畅,似江水奔涌,一浪一浪奔向高潮。
三、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实现,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必须对教学程序作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不同,会达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从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少的现象。
4.计算学优生、后进生活动时间,看学优生、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看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效果。如何评判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参与状态如何。是积极思维,还是被动接受?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还是只有部分学生?(2)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要看是否明确,是否系统。(3)能力形成情况如何。要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讲的内容多,不能算高效率,还要看学生掌握没有。同样,涉及的问题少,未必就是教学的低效率,如果这几个问题正抓到要害处,又经过充分展开,详加辨析,就会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不能算高效率,如只是一种肤浅的热烈虚假的繁荣。同样,气氛冷静,未必是教学的低效率,只要课堂上有力涌动着思维的潜流。总之,教学效率的高下,不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实际学会了多少。
五、看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个内涵丰富的范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通话、教学语言、板书、知识储备、驾驭课堂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教学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话,一般要求为规范、流畅,较高要求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学语言,一般要求是准确、简练,较高要求是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板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板书书写与板书设计,书写的要求是规范而流利,设计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储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储备与相关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要求系统而扎实,相关知识要求广博而不杂;驾驭课堂的能力,包含很多的内容,如组织教学的方法,控制全场的水平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等,基本要求是沉着镇定,机动灵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基本要求有两条,即充分利用和熟练使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教学技能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主要看这节课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是否一一实现。如果课前设置的所有教学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这节课基本上算成功。如果有一两个教学目标没有实现,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如果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互不相干,这节课就是完全失败的课。
当一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都实现之后,再讨论: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选用得是否恰当?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并具有逻辑性?教师涉及的知识是否科学严谨?所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师生是否互动?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发展特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是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等等。
一、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的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实现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看教学内容
评价老师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材处理包括两方面内容,那就是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关于教材的理解,要把握好两个方面:其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其二,准确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三个方面:其一,考虑全程设计,即对从开始的组织教学、从导入语到结束语的整个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其二,考虑板块结构,即把几个重点内容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精心设计。其三,考虑过渡衔接,即精心设計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从而使整个教学设计张弛有致,自然流畅,似江水奔涌,一浪一浪奔向高潮。
三、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实现,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必须对教学程序作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不同,会达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从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少的现象。
4.计算学优生、后进生活动时间,看学优生、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看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效果。如何评判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参与状态如何。是积极思维,还是被动接受?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还是只有部分学生?(2)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要看是否明确,是否系统。(3)能力形成情况如何。要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讲的内容多,不能算高效率,还要看学生掌握没有。同样,涉及的问题少,未必就是教学的低效率,如果这几个问题正抓到要害处,又经过充分展开,详加辨析,就会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不能算高效率,如只是一种肤浅的热烈虚假的繁荣。同样,气氛冷静,未必是教学的低效率,只要课堂上有力涌动着思维的潜流。总之,教学效率的高下,不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实际学会了多少。
五、看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个内涵丰富的范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通话、教学语言、板书、知识储备、驾驭课堂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教学要求可大致概括如下:普通话,一般要求为规范、流畅,较高要求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学语言,一般要求是准确、简练,较高要求是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板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板书书写与板书设计,书写的要求是规范而流利,设计的要求是反映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储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储备与相关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要求系统而扎实,相关知识要求广博而不杂;驾驭课堂的能力,包含很多的内容,如组织教学的方法,控制全场的水平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等,基本要求是沉着镇定,机动灵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基本要求有两条,即充分利用和熟练使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教学技能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