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受到了幼儿教育者重视与关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受益终身。我们必须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说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创造有利条件,调动每个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训练语言交流;从而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幼儿 语言能力 培养
幼儿期作为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年龄特征。这些特征可分为: 言语发展、 认知发展、 情绪发展和个性与社会化发展这四方面。 其中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儿童一般都是在5岁左右才基本掌握人类复杂的语言系统,人的语言机能是在5岁左右完成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呢?
一、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不容错失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们不要因为宝宝听不懂,而不跟他交流,相反,更应该我跟他沟通,哪怕是一个短短的发音,也会引起宝宝的关注。1岁以内都是宝宝的语言发育准备期。1岁以后,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说话,在做每个动作时都结合语言,更利于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喂宝宝吃奶粉时,对宝宝说:“我们吃奶奶咯。”这个过程是教会孩子理解动作,最终内化成语言表达出来的重要方式。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着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大功能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孩子的智力。
二、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语言。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和各类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这类问题。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春天到了,老师就带着幼儿去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是边做边说,使幼儿知道了劳动的各种知识,相应地丰富了很多词汇。教师还可以选一些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小朋友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活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开阔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学互动,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互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有效支架,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时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1、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学说的兴趣。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听懂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规范化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乐于与人交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我们每天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语言活动,就是要给幼儿规范的语言熏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增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孩子发出错误的音并不是因为环境或本身的关系,而是因为语言的刺激不够充分。同时为了给幼儿提供多说多练普通话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午饭后、离园前的时间开展“天天说”活动。内容包括说说我的妈妈,夸夸我自己,假日里的活动等等,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遇到不会表达的词语时,教师及时帮助填充,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2、视、听、讲、做结合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这种方法是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幼儿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视”教师要提出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图片、图书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相对来说实物更吸引托班的孩子,如果提供图片一定要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明了。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以我们教师面对托班的孩子讲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让幼儿能听懂为止。有些难念的音可以特别强调一下,说好普通话正确地听是前提,只有会听了才会说。所谓“讲“是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
四、让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师就教幼儿背诵一些儿歌、绕口令、故事等文学作品,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创造思维却考虑得很少。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
总之,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婷. 谈如何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J]. 才智 , 2014年35期
[2]蔡毅萍. 创设多种适宜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 , 2009年09期
[3]周讯.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 现代交际 ,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幼儿 语言能力 培养
幼儿期作为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年龄特征。这些特征可分为: 言语发展、 认知发展、 情绪发展和个性与社会化发展这四方面。 其中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儿童一般都是在5岁左右才基本掌握人类复杂的语言系统,人的语言机能是在5岁左右完成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呢?
一、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不容错失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们不要因为宝宝听不懂,而不跟他交流,相反,更应该我跟他沟通,哪怕是一个短短的发音,也会引起宝宝的关注。1岁以内都是宝宝的语言发育准备期。1岁以后,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说话,在做每个动作时都结合语言,更利于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喂宝宝吃奶粉时,对宝宝说:“我们吃奶奶咯。”这个过程是教会孩子理解动作,最终内化成语言表达出来的重要方式。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着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大功能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孩子的智力。
二、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语言。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和各类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这类问题。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丰富生活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语言。如春天到了,老师就带着幼儿去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是边做边说,使幼儿知道了劳动的各种知识,相应地丰富了很多词汇。教师还可以选一些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小朋友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通过这些直接的感知活动,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开阔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学互动,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互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有效支架,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时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1、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学说的兴趣。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听懂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规范化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乐于与人交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我们每天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语言活动,就是要给幼儿规范的语言熏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增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孩子发出错误的音并不是因为环境或本身的关系,而是因为语言的刺激不够充分。同时为了给幼儿提供多说多练普通话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午饭后、离园前的时间开展“天天说”活动。内容包括说说我的妈妈,夸夸我自己,假日里的活动等等,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遇到不会表达的词语时,教师及时帮助填充,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2、视、听、讲、做结合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这种方法是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幼儿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视”教师要提出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图片、图书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相对来说实物更吸引托班的孩子,如果提供图片一定要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明了。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以我们教师面对托班的孩子讲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让幼儿能听懂为止。有些难念的音可以特别强调一下,说好普通话正确地听是前提,只有会听了才会说。所谓“讲“是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
四、让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以注入式为主。教师就教幼儿背诵一些儿歌、绕口令、故事等文学作品,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创造思维却考虑得很少。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
总之,我们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形式地进行教育,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婷. 谈如何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J]. 才智 , 2014年35期
[2]蔡毅萍. 创设多种适宜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 , 2009年09期
[3]周讯.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 现代交际 , 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