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T、B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二信号):经抗原刺激的初始T淋巴细胞被抗原提呈细胞(APC)"捕捉"后被特异性激活,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CD40配体(CD40L),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抗原特异性B淋巴细胞在抗原特异性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辅助下激活.TH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方式有两种:(1)Tn细胞膜表面的CD40L与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CD40配接,由后者传递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机 构】
:
100091,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100091,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T、B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二信号):经抗原刺激的初始T淋巴细胞被抗原提呈细胞(APC)"捕捉"后被特异性激活,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CD40配体(CD40L),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抗原特异性B淋巴细胞在抗原特异性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辅助下激活.TH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方式有两种:(1)Tn细胞膜表面的CD40L与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CD40配接,由后者传递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H细胞通过细胞-细胞直接接触活化识别同一抗原的B淋巴细胞;(2)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给其它抗原致敏的旁邻B淋巴细胞以辅助,称"旁邻辅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D;简称:VD5)在抑制肢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同种肢体移植模型.随机将受者分为4组,每组12只.(1)对照组: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仅以15 ml·kg-1·d-1.生理盐水灌服.(2)他克莫司(FK506)组:将FK506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5 mg/ml,术后前2周的用量为1.0 mg·kg-1·
患者,男性,28岁.曾于17个月前在外院行同种肾移植术,术后使用环孢素A(商品名:田可)+硫唑嘌呤(商品名:依木兰)+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
患者 女性,49岁.1982年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3个月右上腹痛再次发作,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20余年来反复发作,每次经抗炎治疗后有好转。
目的 对1例原位肝、异位胰腺I期联合移植进行总结.方法 对1例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施行肝、胰I期联合移植,肝脏为原位移植,胰腺异位移植于右侧髂窝,胰液空肠引流.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辅以两剂达利珠单抗.结果 术后移植胰腺功能良好,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术后14 d,移植肝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调整他克莫司的用量后逆转.受者已存活15个月,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均
我们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评价和预测西罗莫司(SRL)与环孢素A(CsA)联合应用以及早期撤除CsA方案的可行性。
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常见的神经毒性表现为肢体震颤和失眠等,而对其引起的耳神经毒性报道很少见.本院I例受者于肾移植术后4个月因环孢素A的肝毒性改用他克莫司引起耳神经毒性.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兔抗人胸腺细胞多克隆抗体(RATG)在体外对CD4+细胞和CD8+细胞共刺激分子基因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从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和纯化CD4+细胞和CD8+细胞,加入RATG,37℃下培养.分别于24、48和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以不处理的细胞为正常对照,正常兔Ig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培养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
患者,女,45岁,体重43 kg,2004年4月以胸闷、气促伴消瘦4个月急诊入院,8个月前在外院行左心房恶性肿瘤切除术.人院后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前壁带蒂状实质性肿物,约4.1 cm×4.2 cm,舒张期脱入二尖瓣口,二尖瓣瓣口面积0.75 cm2,肺动脉压80 mm Hg,PET-CT检查未发现肿瘤远处转移.诊断为左心房恶性肿瘤术后复发,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NYHA),双侧胸腔大量积液,中度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rhDNase)抑制冻存复苏脐血干细胞微凝集及凝块形成的作用.方法 分别将冻存2周、1个月、2个月、半年、1年及2年的脐血干细胞进行复苏,然后用不同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1、5、8、10、20及50 U/ml)的rhDNase缓冲液进行洗涤,在显微镜下观察凝块及微凝集的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分别经10 U/ml和50 U/ml的rhDNase缓
器官移植受者的特殊免疫状态使其对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同时对疫苗的敏感性降低.如何选择预防接种种类、方式、时机和对象,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反应是否会影响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水平等等,常令移植医师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