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12年《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福州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文章以福州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智慧城市规划实践为例,在分析其现状优势的基础上,从智慧空间布局、智慧基础设施统筹及全息管理平台建设三方面总结了其实践经验,并从组织保障、人才保障、信息安全与舆论宣传四方面对其规划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2年《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福州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文章以福州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智慧城市规划实践为例,在分析其现状优势的基础上,从智慧空间布局、智慧基础设施统筹及全息管理平台建设三方面总结了其实践经验,并从组织保障、人才保障、信息安全与舆论宣传四方面对其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详细规划成果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南沙新区作为创新示范区,已开展了详细规划成果的第三方审查工作。文章从审查要求入手,以广州市南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审查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审查的第三方审查工作机制和审查内容。其中,审查内容是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传导规则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要求制定的,包括技术审查和数据审查两大类,重点审查详细规划成果的合规性、
为使高速公路收费站房和监控中心的建设布局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以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所属的收费站房、监控中心建设为例,从实际运营管理的需求出发,结合相关行业规范和指导性文件,对收费站房的选址、收费广场渐变、收费雨棚,监控中心的大厅、管理用房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建议,并就如何在建设阶段提升高速公路“附属工程”品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数字经济的崛起对城市零售业的业态、经营模式和空间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零售业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将美团外卖数据和问卷访谈等多源数据相结合,对数字经济时代城市零售空间的特征、布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城市零售网点规划、虚—实零售圈边界划定、零售空间功能区划及零售空间品质评价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丰富基于居民虚—实消费行为互动的城市零售空间布局研究思路,为数字经济时代
文章以上海杨浦船厂片区为例,结合滨江区域产业转型与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的城市有机更新背景,引入"纤维街区"理念对滨江工业遗产风貌区、里弄历史风貌街区及历史保护建筑进行空间整合与功能活化。同时,从尺度性、功能性、密度性、交往性、生态性和管理性6个维度对4种"纤维街区"类型进行空间界定与设计引导,并对重组后的创新街区形态、功能和实施策略进行空间设计表达,以期为国内同类城市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新城市科学的涌现为开展大规模和精细化的空间量化分析提供了基础.已有的关于街道空间品质的研究多采用定性或主观定量分析方法,近年来虽有学者采用新数据和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但测度维度相对单一,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街道空间品质.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经典理论,在新数据和新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维度、分指标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综合评价框架,该评价框架兼顾街道形态特征以及使用人群的感知与行为特征,通过可视化分析判定街道类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别的对街道进行打分和精细化评价,对不同街道之间的品质进行比较,并基于综
空间战略是城市政府发展与保护政策意图的规划语言转换,是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基于自身事权实施要素配置、边界管理和资源管控的纲要。文章探讨了战略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分析了空间战略在规划编制中作为蓝图规划的引领作用,并以珠海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展示了空间战略的区域格局、自然格局和人文格局3条研究思路,以及高效使用、分化治理、按需配置、精准实施的战略措施。
如何根据地方实际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寻求长江大保护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是沿江城市需要共同回答的命题。在大保护背景下,完整跟踪资源约束条件较多、产业功能较强的沿江新兴城市组团从规划编制到实施过程的研究较少。文章从多重约束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发展目标,从恒定常量、解析变量、优化存量、寻求增量4个维度解析空间方案形成的逻辑思路,探讨从低效用地腾退到发展权转移的规划实施
历史文化特色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软性资源",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彰显地域特征与城市特色的主要空间载体。文章立足全域全要素统筹要求,提出"明底数、强管控"的济宁市历史文化特色空间保护与管控两大应对策略,即在摸清全域历史文化特色空间家底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历史文化特色空间"一张图";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通过底线保护、整体协同与衔接管控,探索与国土空
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其中自然保护区准入条件的基本门槛是空间准入清单,目前我国已明确准入清单要“刚性”与“弹性”结合,但对于“弹性”准入清单要求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文章在剖析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自存—共存”“优化—平衡”的思路,明确了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需求共识,构建了自然保护区“刚性”与“弹性”准入清单的决策方法,为新时期自然保护区准入清单提供了一套决策工具.
在区域格局高度网络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环太湖地区的乡村发展呈现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高度融合,以及自然生态、历史人文高度交织的特征。面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双重压力,该地区的乡村发展迫切需要寻求生态化、特色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文章以太湖西岸的江苏宜兴市为例,剖析了其在乡村空间聚落、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和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以环太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