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对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实施创新战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如何利用本地优势,采取何种路径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仍是许多省份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陕西省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设陕西省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路径:构建强力推动平台建设的组织机构、制定《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构建平台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及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创新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运营机制、完善平台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其他省份建设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 技术创新 公共服务平台 战略路径 陕西省
一、引言
新常态下,国家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科技资源大多分布在国防科技系统、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企业想要寻求自身的发展,仅靠自身有限的资源已变得日益艰难。企业为加快技术改革与创新将视角由企业自主研发转向跨行业、跨组织的合作研发,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关系,从而高效的实现技术改革与创新。基于上述情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和科技部技术服务平台鼓励政策引导下,陕西省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并全面启动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对省内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利条件
1.产业布局合理、区位优势明显。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目前已拥有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宝鸡高新区、杨凌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基地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咸阳、渭南、榆林、安康等近20个省级开发区。
2.重点产业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及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務业,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已初步具备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潜力。
3.产业技术支撑力量雄厚。省内科技资源丰富,研发领域覆盖省内各个重点产业,其中现代农业、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科技等学科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集中,对本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不利条件
1.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央大、地方小”、“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小”、“关中大、陕南陕北小”是我省科技资源分布的主要特征,这种地域结构、投入结构以及行政隶属上的不均衡造成了省内产业在西安地区的集中,技术力量在高校、科研机构的聚集,技术创新要素无法在需求方和供给方充分流动。
2.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足。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够制约了产业发展。目前,中央在陕科研院所集中了全省八成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大部分国家财政拨款的科研任务,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市场存在一定的距离,产业技术研发和转移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大部分技术服务平台主要由单一主体进行建设和运营,规模较小,综合创新能力不强,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不明显。
3.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缺乏。拥有资源优势的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与有效的激励措施,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的技术服务组织形式,难以满足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企业无法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
四、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战略路径
1.总体思路。新常态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十二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支撑与引领并举,突出引领;建设与整合并重,突出整合;产学研有效结合,突出龙头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市场化。
2.基本原则。
2.1把握重点,完善提升。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重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完善与提升平台建设。
2.2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的现状,最大限度发掘现有资源的潜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统筹规划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出台相应政策与法规,激发产学研各主体共建平台、利用平台的积极性。
2.3高端引领,集群升级。应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引领作用、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及科研机构的牵引作用,培育创新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内生增长。
3.建设目标。到2017年底,建设32个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示范性产业平台7个、省级产业平台19个、区域性产业平台6个。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底,再建设38个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建成70个功能齐备、制度完善、运作模式先进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覆盖全省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空间分布上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宝鸡、咸阳、渭南、延安等特色产业基地为辐射点,涵盖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域“一核、多点”的格局,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培植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4.政策措施。 4.1构建强力推动平台建设的组织机构。成立平台专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平台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及经费预算等重大决策工作。建议由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联合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协调平台建设相关工作。同时组建平台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建设与运营主体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先进技术等咨询,充当第三方对平台进行验收、评估、监管等。
4.2制定《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根据我省已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平台管理办法,制定《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主要涉及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权限、平台申报与立项规定、平台经费筹集与管理方法、平台验收及认定、考核的实施等平台管理内容。
4.3构建平台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首先,设立平台建设与运行专项资金。省财政应做好资金预算,并以“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分期拨付、考核推进”为原则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其次,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平台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
4.4建立及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全程监管及考核工作。通过公開招标或推荐形式选取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承担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并按照严格的程序,由专家委员会对企业平台或已具备平台条件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等进行评估和认定。定期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合理有效的平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五、结语
新常态下,产业布局合理、区位优势明显,重点产业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技术支撑力量雄厚,为陕西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强大支撑,但也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利条件: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足、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缺乏、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基于此,陕西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战略路径:一是构建强力推动平台建设的组织机构、二是制定《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三是构建平台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四是建立及健全激励考核机制、五是创新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六是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运营机制、七是完善平台发展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黄润斌.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以南宁高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6,02.
[2]张振刚,陈志明,余传鹏,梁永海,徐洋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小榄专业镇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2014,01.
[3]单菲,郭伟.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2.
[4]凌旭,郭伟,刘龙,任志伟.战略联盟视角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因素[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4,05.
关键词:新常态 技术创新 公共服务平台 战略路径 陕西省
一、引言
新常态下,国家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科技资源大多分布在国防科技系统、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企业想要寻求自身的发展,仅靠自身有限的资源已变得日益艰难。企业为加快技术改革与创新将视角由企业自主研发转向跨行业、跨组织的合作研发,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关系,从而高效的实现技术改革与创新。基于上述情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和科技部技术服务平台鼓励政策引导下,陕西省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并全面启动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对省内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利条件
1.产业布局合理、区位优势明显。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目前已拥有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宝鸡高新区、杨凌农业示范区、航空、航天基地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咸阳、渭南、榆林、安康等近20个省级开发区。
2.重点产业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及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務业,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已初步具备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潜力。
3.产业技术支撑力量雄厚。省内科技资源丰富,研发领域覆盖省内各个重点产业,其中现代农业、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科技等学科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集中,对本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不利条件
1.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央大、地方小”、“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小”、“关中大、陕南陕北小”是我省科技资源分布的主要特征,这种地域结构、投入结构以及行政隶属上的不均衡造成了省内产业在西安地区的集中,技术力量在高校、科研机构的聚集,技术创新要素无法在需求方和供给方充分流动。
2.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足。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够制约了产业发展。目前,中央在陕科研院所集中了全省八成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大部分国家财政拨款的科研任务,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市场存在一定的距离,产业技术研发和转移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大部分技术服务平台主要由单一主体进行建设和运营,规模较小,综合创新能力不强,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不明显。
3.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缺乏。拥有资源优势的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与有效的激励措施,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的技术服务组织形式,难以满足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企业无法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
四、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战略路径
1.总体思路。新常态下,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十二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支撑与引领并举,突出引领;建设与整合并重,突出整合;产学研有效结合,突出龙头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市场化。
2.基本原则。
2.1把握重点,完善提升。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重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完善与提升平台建设。
2.2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的现状,最大限度发掘现有资源的潜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统筹规划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出台相应政策与法规,激发产学研各主体共建平台、利用平台的积极性。
2.3高端引领,集群升级。应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引领作用、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及科研机构的牵引作用,培育创新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内生增长。
3.建设目标。到2017年底,建设32个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示范性产业平台7个、省级产业平台19个、区域性产业平台6个。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底,再建设38个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建成70个功能齐备、制度完善、运作模式先进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覆盖全省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空间分布上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宝鸡、咸阳、渭南、延安等特色产业基地为辐射点,涵盖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域“一核、多点”的格局,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培植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4.政策措施。 4.1构建强力推动平台建设的组织机构。成立平台专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平台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及经费预算等重大决策工作。建议由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联合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协调平台建设相关工作。同时组建平台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建设与运营主体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先进技术等咨询,充当第三方对平台进行验收、评估、监管等。
4.2制定《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根据我省已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平台管理办法,制定《技术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主要涉及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权限、平台申报与立项规定、平台经费筹集与管理方法、平台验收及认定、考核的实施等平台管理内容。
4.3构建平台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首先,设立平台建设与运行专项资金。省财政应做好资金预算,并以“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分期拨付、考核推进”为原则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其次,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平台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
4.4建立及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全程监管及考核工作。通过公開招标或推荐形式选取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承担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并按照严格的程序,由专家委员会对企业平台或已具备平台条件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等进行评估和认定。定期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合理有效的平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五、结语
新常态下,产业布局合理、区位优势明显,重点产业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技术支撑力量雄厚,为陕西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强大支撑,但也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利条件: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优势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结合不足、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缺乏、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基于此,陕西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战略路径:一是构建强力推动平台建设的组织机构、二是制定《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三是构建平台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四是建立及健全激励考核机制、五是创新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六是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运营机制、七是完善平台发展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黄润斌.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以南宁高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6,02.
[2]张振刚,陈志明,余传鹏,梁永海,徐洋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基于小榄专业镇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2014,01.
[3]单菲,郭伟.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2.
[4]凌旭,郭伟,刘龙,任志伟.战略联盟视角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影响因素[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