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导中年级学生做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方法的掌握,必要先认识到该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阅读中必要有思考、阅读中必要有书写、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等。
【关键词】中年级;课外阅读习惯;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的中间过渡阶段,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最低的。其主因是,这个阶段最易为人所忽视,放松对学生阅读能力成长的监管和监督。这就弱化了对“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的实现。为此,要重新认识中年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地位与意义,并以此为基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中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研究与观察发现,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在事实上是被忽视的。从家长角度出发,他们对低年级孩子的关注度极高,但到中年级段就出现放松监督与检查的现象;而作为老师,低年级抓习惯培养,高年级抓成绩取得,同样也对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在无意间出现松懈。但恰恰是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逐步加重、负担转型,同伴交往进入新的变化期,学习心理包括阅读心理也出现突变等,多种因素相叠加使得这一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整个由低、中、高三学段组成的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中,出现“鞍马”现象。单就学校教育来说,这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断档、学生閱读兴趣断档等原因是密切相关的,进而影响到学生以此为基础的高年级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构建。
因此,与学生的正处于阅读成长转型期这一阶段性因素密切相关,对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必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强化。以此,养成与巩固好的阅读习惯,杜绝和消弭不良习惯的养成。这样,既会为后面高年级的阅读习惯成长和能力提高奠基,也为其良好写作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其过渡阶段所应起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尽管如课标所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表现在课外阅读上亦然,但它并不拒绝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相反,这种指导是必要的,良好的阅读方法会帮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之效。自然,所谓方法“良好”,以科学、适用为标准。
1.阅读中必要有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殆”;课标则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因为,有思考才会有所得;否则,阅读者的头脑就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古人讲读书要做到“四到”,其中“心到”即是指读书要思考,没有思考就不能吸取知识和信息,自然会影响阅读效果。以教材为例,这种要求在课文后置的练习题目中多有所见。如《掌声》一文后的问题:“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又如《矛和盾的集合》一文后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让我们讨论讨论”等。由此,也可以发现,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思考并非多么高大上,而是由低至高逐步提高要求、可以实现的。表现在课外阅读中,可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勾画下来;如果被哪个地方打动或者被感动,顺手在边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或者,阅读中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随手记录;读完全文后,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收获需要整理等,都有必要记录。经历这样一个读思结合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深入许多。
2.阅读中必要有书写。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即是说读书时要将写与读紧密结合,才会取得阅读的应有效果。这里的“写”,除却前述对“思”的记录外,还应包括以写促读、促识字、促写字、促阅读者深入理解汉语的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等诸多特点并内化到个人对祖国语言的运用实践中去。对中年级学生而言,在更多时候,写是对语文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生动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的学习和记录;或者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的记录等。以教材为例,这样的要求在课后习题设置中是非常多的。如《盘古开天地》一文后有如“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又如前述《掌声》一文后有如“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却并没有罗列或说明是何种句子,这实则是对“写”这一要求的一种引导,理应将之延伸到课外。
3.精读和略读相结合。选做教材课文的文章,与每一课、每一单元,乃至全书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多数需要学生精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关键字词掌握、段落大意把握、思想感情感悟、写作技巧运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学习。但也不尽然,有些标有星号或者课后附录长文,教师基本不会作为精读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不单单是课时运用与课文设置问题,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以略读方式进行文章的阅读。如三年级上册教材后附录课文《神笔马良》《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等。同时,学生拿到一本新书,为着迅速把握全书主要内容的目的,也需要以略读的方式来进行,先去读目录、内容提要、内文主要问题概括等,然后再针对大问题来充实小问题直至各问题的细节描述等。这都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给予必要指导。
总之,指导中年级学生做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方法的掌握,必要先认识到中年级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此,才有助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秋.浅谈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
[2]刘燕.用良好的习惯照亮孩子的未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6).
【关键词】中年级;课外阅读习惯;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的中间过渡阶段,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最低的。其主因是,这个阶段最易为人所忽视,放松对学生阅读能力成长的监管和监督。这就弱化了对“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的实现。为此,要重新认识中年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地位与意义,并以此为基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中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研究与观察发现,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在事实上是被忽视的。从家长角度出发,他们对低年级孩子的关注度极高,但到中年级段就出现放松监督与检查的现象;而作为老师,低年级抓习惯培养,高年级抓成绩取得,同样也对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在无意间出现松懈。但恰恰是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逐步加重、负担转型,同伴交往进入新的变化期,学习心理包括阅读心理也出现突变等,多种因素相叠加使得这一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整个由低、中、高三学段组成的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中,出现“鞍马”现象。单就学校教育来说,这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断档、学生閱读兴趣断档等原因是密切相关的,进而影响到学生以此为基础的高年级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构建。
因此,与学生的正处于阅读成长转型期这一阶段性因素密切相关,对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必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强化。以此,养成与巩固好的阅读习惯,杜绝和消弭不良习惯的养成。这样,既会为后面高年级的阅读习惯成长和能力提高奠基,也为其良好写作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其过渡阶段所应起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尽管如课标所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表现在课外阅读上亦然,但它并不拒绝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相反,这种指导是必要的,良好的阅读方法会帮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之效。自然,所谓方法“良好”,以科学、适用为标准。
1.阅读中必要有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殆”;课标则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因为,有思考才会有所得;否则,阅读者的头脑就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古人讲读书要做到“四到”,其中“心到”即是指读书要思考,没有思考就不能吸取知识和信息,自然会影响阅读效果。以教材为例,这种要求在课文后置的练习题目中多有所见。如《掌声》一文后的问题:“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又如《矛和盾的集合》一文后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让我们讨论讨论”等。由此,也可以发现,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思考并非多么高大上,而是由低至高逐步提高要求、可以实现的。表现在课外阅读中,可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勾画下来;如果被哪个地方打动或者被感动,顺手在边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或者,阅读中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随手记录;读完全文后,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收获需要整理等,都有必要记录。经历这样一个读思结合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深入许多。
2.阅读中必要有书写。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即是说读书时要将写与读紧密结合,才会取得阅读的应有效果。这里的“写”,除却前述对“思”的记录外,还应包括以写促读、促识字、促写字、促阅读者深入理解汉语的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等诸多特点并内化到个人对祖国语言的运用实践中去。对中年级学生而言,在更多时候,写是对语文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生动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的学习和记录;或者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的记录等。以教材为例,这样的要求在课后习题设置中是非常多的。如《盘古开天地》一文后有如“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又如前述《掌声》一文后有如“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却并没有罗列或说明是何种句子,这实则是对“写”这一要求的一种引导,理应将之延伸到课外。
3.精读和略读相结合。选做教材课文的文章,与每一课、每一单元,乃至全书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多数需要学生精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关键字词掌握、段落大意把握、思想感情感悟、写作技巧运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学习。但也不尽然,有些标有星号或者课后附录长文,教师基本不会作为精读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不单单是课时运用与课文设置问题,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以略读方式进行文章的阅读。如三年级上册教材后附录课文《神笔马良》《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等。同时,学生拿到一本新书,为着迅速把握全书主要内容的目的,也需要以略读的方式来进行,先去读目录、内容提要、内文主要问题概括等,然后再针对大问题来充实小问题直至各问题的细节描述等。这都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给予必要指导。
总之,指导中年级学生做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方法的掌握,必要先认识到中年级段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此,才有助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秋.浅谈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
[2]刘燕.用良好的习惯照亮孩子的未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