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科创小镇发展概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作为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镇化的空间载体,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新常态发展阶段下,传统的“增长主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瓶颈、资源瓶颈和劳动力瓶颈等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门槛开始促使城镇转型。特色小镇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新常态下,国家提出的特色镇重大发展战略,是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但绝大多数是以农业或文旅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但其实在特色小镇中,还有一个后起之秀,这就是——科创小镇。随着地方各类科技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产业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科技型产业小镇发展初步成型,开发与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国内外资本纷纷抢滩投资发展科技产业小镇,为全国有产业经济基础的小镇发展成为科技小镇提供了支持和预期。
近年来,科技小镇独树一帜。目前建设得比较成熟的代表性科技小镇包括有云栖小镇、上海枫泾科创小镇、佛山高新区科技小镇群、佛山北滘智造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青岛城阳动车小镇、成都菁蓉创客小镇、余杭传感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等。其实,科技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它既不是行政区域,也不是一个行政单元,而是按照协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1]。科技小镇“非镇非区”,不能按照传统镇区的发展模式发展运行。只有转变建设思路才是建设一流科创小镇的第一步。
与以往传统的产业园区等有很大的不同,科技小镇追求的是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式发展。浙江、广东一些科技小镇的面积就只有3平方公里。科技小镇的面积虽小,但功能却是“五脏俱全”。科技小鎮的主要功能载体有三类,一是科技产业综合体,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等;二是科技旅游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公园、科技博览中心、科技文化创意中心等;三是城镇服务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等。科技小镇聚焦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孵化和创新创业企业[1]。未来,科技小镇将与新兴科技产业共融共生,新兴产业也将成为科技小镇的发力点。我国将依拖新兴科技产业作为载体,将科技小镇打造成为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小镇是在举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不仅在形态上与传统产业园区有所区别,而且在理念和内涵上也有新的跃升。科技小镇的内涵策划要更完善,要形成区别于任何其他社区的“双创”生态,成为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安徽科创小镇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目前已经涌现出蜀山区大数据小镇、巢湖市黄麓建筑科创小镇、包河区滨江金融小镇、巢湖市旗山·中科精密智造小镇、经开区南艳湖机器人小镇。皖江地区特色小镇继承了工业和旅游优势,已经开始向金融服务与创业创新等高端化发展转变,“非镇非区”特色小镇发展迅速,出现了以业态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发展导向的优势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各类特色小镇。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科创小镇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对科创小镇“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理念认识还不全面,存在着传统城镇化倾向、突击开发倾向、产业园区倾向、房地产化倾向等这些旧的建设思路,限制了科创小镇建设成果。针对上述问题,在规划发展时需要理清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科创小镇的概念和内涵,使安徽科创小镇建设起好步、开好局,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芜湖科创小镇发展可能性评估
科创小镇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发展明显后劲不足,芜湖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趋缓。从结构看,水泥、汽车、材料等支柱产业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产业低端锁定倾向与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达到块状经济的提质增速,进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从发展要素方面看,特色科创小镇也是集聚高端要素的重要手段,芜湖较之长三角上海、南京乃至省会合肥自身高校资源有限,不具备自有人才优势。然而,较之生活成本高、工作节奏快的大城市,芜湖交通发达,宜居宜业,颇具江南小城风貌。发展科创小镇,打造产业、工作、生活、休闲一体优质环境,更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驻足停留,吸引高端要素聚集为芜湖企业提供智库支撑。
科创小镇的发展,对文化、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要求较高,反观芜湖,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禀赋卓越、经济基础扎实,几乎符合科创小镇发展的所有条件。目前,芜湖也涌现了青梅小镇、孙村服装小镇、滨江松鼠小镇、六郎殷港艺创小镇等,为未来发展科创小镇提供了发展预期。
区位方面,芜湖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交通枢纽,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至上海、至杭州高铁单程2.5-4小时,商合杭高铁通车后,芜湖至省会合肥单程约40分钟。便利的交通优势为芜湖特色科创小镇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作为科创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芜湖的产业集聚程度高,拥有扎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拥有安徽海螺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全国知名企业,呈现明显的块状经济特征。扎实的经济基础和显著的产业集群特征是发展科创小镇的优势所在。本研究前瞻性的提出芜湖科创小镇发展规划研究,前瞻性提出芜湖科创小镇发展战略规划,以期为未来芜湖科创小镇发展规划提供更多指导与有益意见。
3.芜湖科创小镇规划发展路径
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尚处发展阶段,科创小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发展更是相对缓慢,虽然各方参与建设的热情很高,但经验缺失。一个大型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在做规划前的策划方向阶段就已经注定了。从国内相关政策及国内成功科创小镇的经验可以看出,科创小镇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模式。当前,芜湖已经开始重视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涌现了滨江松鼠小镇、青梅小镇、孙村服装小镇、六郎殷港艺创小镇,但是科创小镇仍未有进展,由于芜湖的地理区位、文化特质、经济基础、产业规模等均不同于其他区域,因此芜科创小镇建设不能仅是对其他区域模式的生搬硬套,更不能仅以旅游热点为导向,而应该在深入分析芜湖城镇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促进科创小镇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对策路径,构建安徽科创小镇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芜湖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聚集新兴科技产业
芜湖科创小镇建设应聚集新兴科技产业,从招商引资开始,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应以工业经济发展主“抓手”、主“引擎”,在平台建设、土地升级、硬件改造与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快科创小镇的建设步伐。其中特别重要的的是,芜湖市应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一律不予入驻。鼓励科技创新建设项目的建立,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科技创新孵化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面对未来发展,提出的目标是,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的原则,未来建成一个“创新创业示范、体制机制灵活、功能配套齐全、生活环境优美”的科技创新特色小镇。
3.2“小而精”的集中型发展
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注重“小而精”的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式发展,浙江、广东一些科技小镇的面积就只有3平方公里,虽然面积小,但功能齐全。科技小镇的主要功能载体有三类,一是科技旅游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公园、科技博览中心、科技文化创意中心等,二是城镇服务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等,三是科技产业综合体,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等[2]。芜湖市可以由以上三类功能角度先试点发展一或者两个3平方公里左右的科创小镇,目前可依托的科技产业综合体较适宜的有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行业,同时芜湖科创小镇还可以依托的一大亮点是科技旅行综合体,众所周知,芜湖方特主题公园是第四代高科技型主题公园,科技旅游本来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芜湖依托方特主题公园进行科技旅游综合体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城市服务综合体也是可发展的一个方向,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整体发展中,注重“小而精”便于高科技产业集中式发展,并且有能力借助外力,扶持内力,快速入手。此外,小面积的科技小镇适合于整体规划,多元主体,统一组织,甚至能够进行一次性开发,易于形成规模。
3.3打造“双创”生态社区
科创小镇区别于创业文化产业园,在理念与内涵上也更进一步,科创小镇在建设的时候要形成区别于其他的双创生态,在建设的时候一要准确把握定位,打造成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智慧型、枢纽型的“双创”新社区。其次,要完善功能设计突出创新要素集聚功能、自主研发功能、孵化育成基地功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功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互动功能、创新人才综合服务功能、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功能和智慧城市网络功能建设。再者,需要创新建设模式。要坚持“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配合引导,坚持市场化运作,各类社会资本、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共同参与科技小镇的规划建设。最后,需要完善配套政策。科技小镇是新生事物,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突破政策上、制度上的各种瓶颈。要研究完善支持科技小镇建设的房地产政策、公共服务政策、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营造能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良好环境。强化实体支撑。要大力吸引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孵化育成实体、众创空间和风投创投企业等进驻科技小镇,夯实小镇发展基础[3]。
3.4营造“产城人”融合的环境
便捷的交通带来发展的可能,好的环境孕育卓越的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人才进驻科技小镇,如何在保持产业的基础上改善环境,真正留住人才,使“城市、产业、人才”相融一体,创造具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成为驱动科技小镇未来发展的原动力[4]。因此,建设科技小镇需要营造“产城人”融合的环境,是未来发展科创小镇的必要要求。科技小镇的新兴产业对高端要素依赖度更高,依托科创小镇,实现科技创新,将是科技小镇建设最基础的诉求。因此,要以芜湖特色新兴产业的科学研判、精准选择,来吸引特定人群集聚,或以特色人才群体储备现状与未来供需的科学分析,来选择需重点发展的产业,并积极实现产业与人才队伍培育壮大的密切结合、有机互促,这是科技小鎮规划的依据和建设的路径所在。创造出匹配科创小镇里人们生活、休闲与工作,最终产生具有特色的小镇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产城人融合的环境”是科创小镇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只有夯实好环境基础,科创小镇的发展才能永葆活力。
在规划建设时需整体设计,包括科创小镇中的建筑、景观、环境设施小品、标识导向这些载体都应共同塑造芜湖科创小镇的内在文化营造特定的场所氛围,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具有自身特质的科创小镇。
3.5 营建发展的“软机制”
“软机制”,就是营造利于科创的服务机制,主要围绕创新资源导入和网络营建展开,不断扩展科创网络的能力,提升科创小镇的自组织性。注重建立与核心城市的广泛连接,构筑小镇内部创新创业网络;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联盟、企业家俱乐部以及各类专业沙龙会议,强化小镇内部的技术链接、人才链接,加强与全球创新资源的链接。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作网络和朋友圈,依靠朋友圈的力量,与国内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松散合作,建立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和创业公司“成长档案”制度,促成外部投资资金快速对接区内项目。
科创小镇对于芜湖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未来芜湖在建设科创小镇时应结合区域发展要素因地制宜选择小镇主题、选址范围与科技产业,打造具有芜湖自身特质资源的科创小镇,在开发编制阶段围绕人的使用,创造出适合“双创”生态的社区环境,最终将小镇融入芜湖市整体区域发展中去,不断强化自身的辐射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参考文献
[1] 李岱素, 刘小青. 科技小镇小词典[J]. 广东科技, 2017(9):14-15.
[2] 石建莹, 舒洁, 刘琦. 特色小镇的现实需要、中外实践与西安策略[J]. 陕西行政学院学 报, 2017, 31(3):46-50.
[3] 林兴浩. 科技小镇兴起和发展的机遇[J]. 广东科技, 2017(9):10-13.
[4] 冯奎:特色小镇建设要理性,防止热炒产生新的库存[J]. 中华建设, 2017(2):39-39.
作者简介:
杨小庆(1987—),女,汉,籍贯:湖北武汉,单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方向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作为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镇化的空间载体,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新常态发展阶段下,传统的“增长主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瓶颈、资源瓶颈和劳动力瓶颈等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门槛开始促使城镇转型。特色小镇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新常态下,国家提出的特色镇重大发展战略,是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但绝大多数是以农业或文旅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但其实在特色小镇中,还有一个后起之秀,这就是——科创小镇。随着地方各类科技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产业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科技型产业小镇发展初步成型,开发与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国内外资本纷纷抢滩投资发展科技产业小镇,为全国有产业经济基础的小镇发展成为科技小镇提供了支持和预期。
近年来,科技小镇独树一帜。目前建设得比较成熟的代表性科技小镇包括有云栖小镇、上海枫泾科创小镇、佛山高新区科技小镇群、佛山北滘智造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青岛城阳动车小镇、成都菁蓉创客小镇、余杭传感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等。其实,科技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它既不是行政区域,也不是一个行政单元,而是按照协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1]。科技小镇“非镇非区”,不能按照传统镇区的发展模式发展运行。只有转变建设思路才是建设一流科创小镇的第一步。
与以往传统的产业园区等有很大的不同,科技小镇追求的是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式发展。浙江、广东一些科技小镇的面积就只有3平方公里。科技小镇的面积虽小,但功能却是“五脏俱全”。科技小鎮的主要功能载体有三类,一是科技产业综合体,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等;二是科技旅游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公园、科技博览中心、科技文化创意中心等;三是城镇服务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等。科技小镇聚焦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孵化和创新创业企业[1]。未来,科技小镇将与新兴科技产业共融共生,新兴产业也将成为科技小镇的发力点。我国将依拖新兴科技产业作为载体,将科技小镇打造成为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小镇是在举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不仅在形态上与传统产业园区有所区别,而且在理念和内涵上也有新的跃升。科技小镇的内涵策划要更完善,要形成区别于任何其他社区的“双创”生态,成为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安徽科创小镇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目前已经涌现出蜀山区大数据小镇、巢湖市黄麓建筑科创小镇、包河区滨江金融小镇、巢湖市旗山·中科精密智造小镇、经开区南艳湖机器人小镇。皖江地区特色小镇继承了工业和旅游优势,已经开始向金融服务与创业创新等高端化发展转变,“非镇非区”特色小镇发展迅速,出现了以业态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发展导向的优势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各类特色小镇。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科创小镇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对科创小镇“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理念认识还不全面,存在着传统城镇化倾向、突击开发倾向、产业园区倾向、房地产化倾向等这些旧的建设思路,限制了科创小镇建设成果。针对上述问题,在规划发展时需要理清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科创小镇的概念和内涵,使安徽科创小镇建设起好步、开好局,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芜湖科创小镇发展可能性评估
科创小镇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发展明显后劲不足,芜湖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趋缓。从结构看,水泥、汽车、材料等支柱产业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产业低端锁定倾向与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达到块状经济的提质增速,进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从发展要素方面看,特色科创小镇也是集聚高端要素的重要手段,芜湖较之长三角上海、南京乃至省会合肥自身高校资源有限,不具备自有人才优势。然而,较之生活成本高、工作节奏快的大城市,芜湖交通发达,宜居宜业,颇具江南小城风貌。发展科创小镇,打造产业、工作、生活、休闲一体优质环境,更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驻足停留,吸引高端要素聚集为芜湖企业提供智库支撑。
科创小镇的发展,对文化、区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要求较高,反观芜湖,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禀赋卓越、经济基础扎实,几乎符合科创小镇发展的所有条件。目前,芜湖也涌现了青梅小镇、孙村服装小镇、滨江松鼠小镇、六郎殷港艺创小镇等,为未来发展科创小镇提供了发展预期。
区位方面,芜湖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交通枢纽,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至上海、至杭州高铁单程2.5-4小时,商合杭高铁通车后,芜湖至省会合肥单程约40分钟。便利的交通优势为芜湖特色科创小镇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作为科创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芜湖的产业集聚程度高,拥有扎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拥有安徽海螺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全国知名企业,呈现明显的块状经济特征。扎实的经济基础和显著的产业集群特征是发展科创小镇的优势所在。本研究前瞻性的提出芜湖科创小镇发展规划研究,前瞻性提出芜湖科创小镇发展战略规划,以期为未来芜湖科创小镇发展规划提供更多指导与有益意见。
3.芜湖科创小镇规划发展路径
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尚处发展阶段,科创小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发展更是相对缓慢,虽然各方参与建设的热情很高,但经验缺失。一个大型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在做规划前的策划方向阶段就已经注定了。从国内相关政策及国内成功科创小镇的经验可以看出,科创小镇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模式。当前,芜湖已经开始重视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涌现了滨江松鼠小镇、青梅小镇、孙村服装小镇、六郎殷港艺创小镇,但是科创小镇仍未有进展,由于芜湖的地理区位、文化特质、经济基础、产业规模等均不同于其他区域,因此芜科创小镇建设不能仅是对其他区域模式的生搬硬套,更不能仅以旅游热点为导向,而应该在深入分析芜湖城镇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促进科创小镇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对策路径,构建安徽科创小镇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芜湖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聚集新兴科技产业
芜湖科创小镇建设应聚集新兴科技产业,从招商引资开始,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应以工业经济发展主“抓手”、主“引擎”,在平台建设、土地升级、硬件改造与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快科创小镇的建设步伐。其中特别重要的的是,芜湖市应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一律不予入驻。鼓励科技创新建设项目的建立,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科技创新孵化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面对未来发展,提出的目标是,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的原则,未来建成一个“创新创业示范、体制机制灵活、功能配套齐全、生活环境优美”的科技创新特色小镇。
3.2“小而精”的集中型发展
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注重“小而精”的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式发展,浙江、广东一些科技小镇的面积就只有3平方公里,虽然面积小,但功能齐全。科技小镇的主要功能载体有三类,一是科技旅游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公园、科技博览中心、科技文化创意中心等,二是城镇服务综合体,包括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等,三是科技产业综合体,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等[2]。芜湖市可以由以上三类功能角度先试点发展一或者两个3平方公里左右的科创小镇,目前可依托的科技产业综合体较适宜的有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行业,同时芜湖科创小镇还可以依托的一大亮点是科技旅行综合体,众所周知,芜湖方特主题公园是第四代高科技型主题公园,科技旅游本来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芜湖依托方特主题公园进行科技旅游综合体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城市服务综合体也是可发展的一个方向,科技主题酒店、智能医院、智能化社区管理、科技人才公寓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整体发展中,注重“小而精”便于高科技产业集中式发展,并且有能力借助外力,扶持内力,快速入手。此外,小面积的科技小镇适合于整体规划,多元主体,统一组织,甚至能够进行一次性开发,易于形成规模。
3.3打造“双创”生态社区
科创小镇区别于创业文化产业园,在理念与内涵上也更进一步,科创小镇在建设的时候要形成区别于其他的双创生态,在建设的时候一要准确把握定位,打造成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智慧型、枢纽型的“双创”新社区。其次,要完善功能设计突出创新要素集聚功能、自主研发功能、孵化育成基地功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功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互动功能、创新人才综合服务功能、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功能和智慧城市网络功能建设。再者,需要创新建设模式。要坚持“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配合引导,坚持市场化运作,各类社会资本、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共同参与科技小镇的规划建设。最后,需要完善配套政策。科技小镇是新生事物,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突破政策上、制度上的各种瓶颈。要研究完善支持科技小镇建设的房地产政策、公共服务政策、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营造能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良好环境。强化实体支撑。要大力吸引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孵化育成实体、众创空间和风投创投企业等进驻科技小镇,夯实小镇发展基础[3]。
3.4营造“产城人”融合的环境
便捷的交通带来发展的可能,好的环境孕育卓越的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人才进驻科技小镇,如何在保持产业的基础上改善环境,真正留住人才,使“城市、产业、人才”相融一体,创造具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成为驱动科技小镇未来发展的原动力[4]。因此,建设科技小镇需要营造“产城人”融合的环境,是未来发展科创小镇的必要要求。科技小镇的新兴产业对高端要素依赖度更高,依托科创小镇,实现科技创新,将是科技小镇建设最基础的诉求。因此,要以芜湖特色新兴产业的科学研判、精准选择,来吸引特定人群集聚,或以特色人才群体储备现状与未来供需的科学分析,来选择需重点发展的产业,并积极实现产业与人才队伍培育壮大的密切结合、有机互促,这是科技小鎮规划的依据和建设的路径所在。创造出匹配科创小镇里人们生活、休闲与工作,最终产生具有特色的小镇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产城人融合的环境”是科创小镇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只有夯实好环境基础,科创小镇的发展才能永葆活力。
在规划建设时需整体设计,包括科创小镇中的建筑、景观、环境设施小品、标识导向这些载体都应共同塑造芜湖科创小镇的内在文化营造特定的场所氛围,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具有自身特质的科创小镇。
3.5 营建发展的“软机制”
“软机制”,就是营造利于科创的服务机制,主要围绕创新资源导入和网络营建展开,不断扩展科创网络的能力,提升科创小镇的自组织性。注重建立与核心城市的广泛连接,构筑小镇内部创新创业网络;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联盟、企业家俱乐部以及各类专业沙龙会议,强化小镇内部的技术链接、人才链接,加强与全球创新资源的链接。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作网络和朋友圈,依靠朋友圈的力量,与国内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松散合作,建立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和创业公司“成长档案”制度,促成外部投资资金快速对接区内项目。
科创小镇对于芜湖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未来芜湖在建设科创小镇时应结合区域发展要素因地制宜选择小镇主题、选址范围与科技产业,打造具有芜湖自身特质资源的科创小镇,在开发编制阶段围绕人的使用,创造出适合“双创”生态的社区环境,最终将小镇融入芜湖市整体区域发展中去,不断强化自身的辐射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参考文献
[1] 李岱素, 刘小青. 科技小镇小词典[J]. 广东科技, 2017(9):14-15.
[2] 石建莹, 舒洁, 刘琦. 特色小镇的现实需要、中外实践与西安策略[J]. 陕西行政学院学 报, 2017, 31(3):46-50.
[3] 林兴浩. 科技小镇兴起和发展的机遇[J]. 广东科技, 2017(9):10-13.
[4] 冯奎:特色小镇建设要理性,防止热炒产生新的库存[J]. 中华建设, 2017(2):39-39.
作者简介:
杨小庆(1987—),女,汉,籍贯:湖北武汉,单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