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多重大举措实质上就属于今天我们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在经济建设领域更是多策齐发,成效逐步显现,而这其中深含的一条主线就是近期中央明确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2012年以來,我国经济呈现持续波动的下行趋势,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开始凸显,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需求侧看,旧动力增长乏力。一是消费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根据国际经验,户均住宅超过一套,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住宅和汽车的消费增长将会减速,我国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达到上述水平,这将使消费增速整体放缓。二是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00年来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其中,房地产库存较大,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接近于零;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制造业投资随之大幅缩减;受到融资渠道和投资收益的限制,基础设施投资也难有起色。三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我国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而新兴经济体在低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对我国又产生巨大压力。
从供给侧看,新动力成长不足。一方面,围绕传统消费、投资、出口的供给相对过剩。2015年全国发电量出现1978年以来首次零增长,水泥产量出现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钢铁产量也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的产能也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新兴消费和升级消费得不到有效供给。满足和创造新兴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供给还相对不足。培育新动力需要资源和时间,短期来看,部分产品的供给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以至于大量购买力持续外流。
总之,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供求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多重大举措实质上就属于今天我们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我们在不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实践过程中,主动选择结构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简政放权等改革实践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
以“营改增”为突破口的结构性减税,有利于减少市场要素流动障碍、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负水平、增进社会福利;而普遍性降费是在我国政府简政放权背景下实施的一种取消或降低各项收费的激励性政策,效果体现为直接降低企业负担。结构性减税与普遍性降费的匹配性在于深层次推进“费改税”,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体现着公共财政管理的进步,与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2015年9月底,《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国有企业在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从传统意义上的“管人、管事、管钱”升级为“管资本”,提高国有企业供给系统的生产效率。当前国有企业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必然让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回归到企业经营本质,重视投资效益、技术创新,最终通过微观的企业盈利状况改善,汇聚为宏观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积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案,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资本市场方面,则放松了金融行业管制,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突破,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同时资本市场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劳动力方面,则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束缚。
在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方面,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自贸区建设拓宽到天津、福建、广东,积极推行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制度。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签订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协定,着力推动中国经济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我国宏观经济的供需结构出现了矛盾,因此宏观调控就必须重视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的有效结合,在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出清过剩产能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激发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
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目前,国务院已出台煤炭和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随着过剩产能的化解,释放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将得到更高效的配置,促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任务都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去产能和稳增长的关系、市场选择与行政干预的关系、减税与政府债务的关系、长期增长与短期阵痛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在经济建设领域更是多策齐发,成效逐步显现,而这其中深含的一条主线就是近期中央明确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2012年以來,我国经济呈现持续波动的下行趋势,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开始凸显,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需求侧看,旧动力增长乏力。一是消费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根据国际经验,户均住宅超过一套,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住宅和汽车的消费增长将会减速,我国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达到上述水平,这将使消费增速整体放缓。二是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00年来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其中,房地产库存较大,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接近于零;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制造业投资随之大幅缩减;受到融资渠道和投资收益的限制,基础设施投资也难有起色。三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进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我国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而新兴经济体在低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对我国又产生巨大压力。
从供给侧看,新动力成长不足。一方面,围绕传统消费、投资、出口的供给相对过剩。2015年全国发电量出现1978年以来首次零增长,水泥产量出现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钢铁产量也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的产能也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新兴消费和升级消费得不到有效供给。满足和创造新兴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供给还相对不足。培育新动力需要资源和时间,短期来看,部分产品的供给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以至于大量购买力持续外流。
总之,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供求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多重大举措实质上就属于今天我们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我们在不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实践过程中,主动选择结构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简政放权等改革实践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家。
以“营改增”为突破口的结构性减税,有利于减少市场要素流动障碍、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负水平、增进社会福利;而普遍性降费是在我国政府简政放权背景下实施的一种取消或降低各项收费的激励性政策,效果体现为直接降低企业负担。结构性减税与普遍性降费的匹配性在于深层次推进“费改税”,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体现着公共财政管理的进步,与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2015年9月底,《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国有企业在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从传统意义上的“管人、管事、管钱”升级为“管资本”,提高国有企业供给系统的生产效率。当前国有企业市场化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必然让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回归到企业经营本质,重视投资效益、技术创新,最终通过微观的企业盈利状况改善,汇聚为宏观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积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案,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资本市场方面,则放松了金融行业管制,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突破,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同时资本市场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劳动力方面,则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束缚。
在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方面,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自贸区建设拓宽到天津、福建、广东,积极推行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制度。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签订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协定,着力推动中国经济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我国宏观经济的供需结构出现了矛盾,因此宏观调控就必须重视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的有效结合,在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出清过剩产能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激发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
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目前,国务院已出台煤炭和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随着过剩产能的化解,释放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将得到更高效的配置,促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任务都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去产能和稳增长的关系、市场选择与行政干预的关系、减税与政府债务的关系、长期增长与短期阵痛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