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尚自主的大学阶段,在学习、生活、交际等各方面均与中学明显不同。学生由中学进入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容易使其产生不适应感。因此,加强大学与中学的衔接教育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和中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一)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学阶段,青少年渴望独立自主,希望改变依赖成人的现状,要求拥有和成人平等的权力。但他们在经济上不独立,需要依赖家庭,还不具备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2.封闭性与社会性的冲突。中学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尊心强,不愿向他人吐露内心的想法。同时,他们理想、兴趣等个体意识逐渐清晰,社会性逐步增强,渴望别人接纳。
所以,中学到大学的阶段同属于青年期,在心理发展上有许多共性,也有连续性和发展性,注重教育的衔接是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每个阶段,均是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的集合,由诸多要素构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只有加强各个阶段联系,使之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协调解决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整个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两个相邻的阶段,更需要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二、加强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的策略与建议
(一)中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里没有時刻叮嘱学生的教师,也没有反复强调的分数,学生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突然进入基本上无短期压力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因此,中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的改善,从而为适应大学教育做好准备。
(二)学习方式的衔接
在中学教育中,知识的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中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当中。而到大学之后,课外时间远多于课堂时间,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且大学知识的专业性更强、理论性更深,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要求更高。很多大学新生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时间、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容易出现茫然无措之感。为了减少这种不适应感,教师要在中学期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的自主学习提供基本保障。
(三)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认为前期的目标已经实现,学习的动力大减,而且面对大量的课外时间,很容易产生空虚感。为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学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要着重强调规划人生的重要性。第二,在家庭中,父母要鼓励孩子为长期发展作准备,不可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人生理想。第三,在中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长期的目标,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 编 东 方)
一、加强大学和中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一)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学阶段,青少年渴望独立自主,希望改变依赖成人的现状,要求拥有和成人平等的权力。但他们在经济上不独立,需要依赖家庭,还不具备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2.封闭性与社会性的冲突。中学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尊心强,不愿向他人吐露内心的想法。同时,他们理想、兴趣等个体意识逐渐清晰,社会性逐步增强,渴望别人接纳。
所以,中学到大学的阶段同属于青年期,在心理发展上有许多共性,也有连续性和发展性,注重教育的衔接是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每个阶段,均是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的集合,由诸多要素构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只有加强各个阶段联系,使之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协调解决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整个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两个相邻的阶段,更需要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二、加强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的策略与建议
(一)中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里没有時刻叮嘱学生的教师,也没有反复强调的分数,学生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突然进入基本上无短期压力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因此,中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的改善,从而为适应大学教育做好准备。
(二)学习方式的衔接
在中学教育中,知识的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中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当中。而到大学之后,课外时间远多于课堂时间,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且大学知识的专业性更强、理论性更深,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要求更高。很多大学新生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时间、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容易出现茫然无措之感。为了减少这种不适应感,教师要在中学期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的自主学习提供基本保障。
(三)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认为前期的目标已经实现,学习的动力大减,而且面对大量的课外时间,很容易产生空虚感。为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学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要着重强调规划人生的重要性。第二,在家庭中,父母要鼓励孩子为长期发展作准备,不可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人生理想。第三,在中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长期的目标,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