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中的材料选用、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设计、验算、施工及构造措施、安装拆除要求等方面,并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益增多,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高支模系统必须具备高要求的刚强度及稳定性,由于高支模体系施工技术的不娴熟及经验的不足,造成工程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下文就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1 材料选用
某工程高大支模施工部分全部采用了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和 50 mm×100 mm 方木作为背楞方木,18 mm 木模作为底模。钢管规格全部为标准件Ф48×3.5 mm,但由于目前市场钢管壁厚存在误差,经现场实际检测,均按Ф48 mm×3.0 mm 进行计算、校核,立柱顶端高度调节用可调钢支托。
2 材料技术要求
杆件材质要求: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700。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1.7 mm;壁厚允许偏差-0.35 mm,外径允许偏差<-0.5mm,钢管内外两面的锈蚀深度之和不得大于 0.50 mm,且必须涂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
3 模板的计算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 4 m,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支模各部分进行计算及验算:模板面板计算;穿梁螺栓的计算;梁底模板的计算;梁底支撑的计算;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4 模板搭设顺序
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 3~4 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5 支撑架构造要求
5.1 立杆:(1)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 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 m。(2)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且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3)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 1/300,且控制在 50 mm 以内。(4)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 mm。
5.2 纵向水平杆:(1)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 1/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 m,应等距离设置 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
5.3 剪刀撑: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接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 10 m 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 4~6 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 45 °~60 °,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5.4 扣件:(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 45~60 Nm。(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 mm。(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6 主要部位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6.1 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内墙为普通混凝土。先浇筑外墙,后浇筑内墙。浇筑前先将模板底部与楼板混凝土之间用密封条贴牢,下口用砂浆封堵,以防止漏浆。
6.2 地下室柱混凝土浇筑
柱子混凝土施工工艺同剪力墙,柱子必须振捣密实。当柱和梁(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柱头处的混凝土,且在柱头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6.3 梁板混凝土浇筑
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40 cm。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反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部位,撒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浇筑顺序以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确保架体受力均匀,变形协调。
7 高大支模的拆除
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 1 后,方可拆除模板。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高支模拆除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拆除 4.5 m 以上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搭设或拆除的支模下通行。高大支模应在日间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光线不足的地方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过程应有质量和安全检查员在场监督。高支模应设爬梯,严禁操作人员爬支模上下。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当拆除钢楞、木楞、钢桁架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楞梁及桁架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 2 层时,应首先拆除 2 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当拆除 4~8 m 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式。
8 结束语
总得来说,只有方案设计正确、规范施工、构造措施合理及监测措施得当,重视模板及支架系统安全问题,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的顺利完工。
关键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益增多,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高支模系统必须具备高要求的刚强度及稳定性,由于高支模体系施工技术的不娴熟及经验的不足,造成工程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下文就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1 材料选用
某工程高大支模施工部分全部采用了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和 50 mm×100 mm 方木作为背楞方木,18 mm 木模作为底模。钢管规格全部为标准件Ф48×3.5 mm,但由于目前市场钢管壁厚存在误差,经现场实际检测,均按Ф48 mm×3.0 mm 进行计算、校核,立柱顶端高度调节用可调钢支托。
2 材料技术要求
杆件材质要求: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700。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1.7 mm;壁厚允许偏差-0.35 mm,外径允许偏差<-0.5mm,钢管内外两面的锈蚀深度之和不得大于 0.50 mm,且必须涂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
3 模板的计算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 4 m,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支模各部分进行计算及验算:模板面板计算;穿梁螺栓的计算;梁底模板的计算;梁底支撑的计算;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4 模板搭设顺序
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 3~4 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5 支撑架构造要求
5.1 立杆:(1)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 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 m。(2)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且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3)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 1/300,且控制在 50 mm 以内。(4)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 mm。
5.2 纵向水平杆:(1)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 1/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 m,应等距离设置 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
5.3 剪刀撑: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接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 10 m 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 4~6 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 45 °~60 °,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5.4 扣件:(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 45~60 Nm。(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 mm。(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6 主要部位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6.1 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内墙为普通混凝土。先浇筑外墙,后浇筑内墙。浇筑前先将模板底部与楼板混凝土之间用密封条贴牢,下口用砂浆封堵,以防止漏浆。
6.2 地下室柱混凝土浇筑
柱子混凝土施工工艺同剪力墙,柱子必须振捣密实。当柱和梁(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柱头处的混凝土,且在柱头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6.3 梁板混凝土浇筑
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40 cm。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反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部位,撒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浇筑顺序以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确保架体受力均匀,变形协调。
7 高大支模的拆除
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 1 后,方可拆除模板。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高支模拆除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拆除 4.5 m 以上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搭设或拆除的支模下通行。高大支模应在日间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光线不足的地方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过程应有质量和安全检查员在场监督。高支模应设爬梯,严禁操作人员爬支模上下。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当拆除钢楞、木楞、钢桁架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楞梁及桁架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 2 层时,应首先拆除 2 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当拆除 4~8 m 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式。
8 结束语
总得来说,只有方案设计正确、规范施工、构造措施合理及监测措施得当,重视模板及支架系统安全问题,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的顺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