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个着力点”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建设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基本要求就是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历来是民生的第一大事,是民生之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德育教育,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构建现代文明教育体系。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是优化教育结构。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教育结构。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四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都有利于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重要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着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是百姓关注的重点利益问题。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让劳动者有工作,而且有好工作,必须抓好一下工作:一是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岗位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没有充足的岗位就难以实现充分的社会就业。因此应当把开发就业岗位作为扩大就业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地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结构性、长期性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报告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够、管理服务分散的现状提出的明确要求。按照报告中的要求,就是要把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面纳入培训体系中来,形成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普遍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三是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要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赢互利、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派遣用工。政府、工会和企业应加快协调尽快建立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
  三、着力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仍然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乃至不同的群体之间,仍存在不少差距。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实际是分配不公。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要强化三项举措:一是实现“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就是实现国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比重”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这“两个同步”和“两个比重”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提高“两个同步”、“两个比重”着眼于“民富”与“国强”的相互协调,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二是完善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按照报告的要求,完善分配格局,就是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并且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分配制度的总原则。具体做法是在初次分配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现这一分配制度,其目的就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一分配制度更能体现效率与公平。在再分配中,要“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这是报告中新增加的一个提法。就是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再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报告中还提到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就是要鼓励居民通过诚实、合法的手段取得收入,让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比如,对城市居民来说,可以通过市场的完善与成熟来增加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来说,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房屋、林权等农村资产要素市场化机制,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着力推进农村金融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三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按照报告的提法,总的原则是“增低、调高、取非”。“增低”就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居民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地增加。“调高”就是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取非”就是取缔非凡收入,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害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和惩处。还要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同时,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方法,合理分配利润。   四、着力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们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尽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形成,但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制度碎片化、保障水平存在差距、公平性和规范性有所欠缺、统筹层次不高、转移接续不畅等问题。目前,在社会保险领域,涉及城乡的主要社保制度有四组,包括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其中,养老保障制度就有三个系统并行运转,即“新农保”、“城居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因为在特定发展阶段,这些制度和政策大都是城乡分别设计和实施,统筹和融合度相对较低。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劳动力和居民在城乡之间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涉农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不足矛盾凸显,重复参保、重复建设、公平性欠缺等问题初现端倪,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度、体制层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为此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二是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全和保值增值。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是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等,对城乡的贫困家庭和居民给予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城乡贫困群众、在校贫困大学生等人员的基本生活。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民生和民心工程。不断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能,积极探索建立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长效机制,全力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目标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五、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平均寿命在74.3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在医疗卫生方面仍然存在着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着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金额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要落实责任,保障经费,增强能力,改善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流行,做好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探索建立以农村和社区为基础的重大疾病防控干预机制,指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重点防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二是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作、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切实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的制度,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承担着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9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公立医院形成了“以药补药”的模式,公益性淡化,趋利性增强,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度攀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可见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深化医改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看病贵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改革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探索建立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治理规范、监管有力的医院管理制度。加大政府投入,规范财务收支管理,改革以药补医政策和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有责任、有保障、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四是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如何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身体上用药安全、舒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它既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和民生问题。为此要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责权利相对应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实行无缝隙、全覆盖监管网络,真正解决因监管体系不健全而导致食品药品出现安全问题。五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施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重要内容的人口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与和谐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人口和谐问题主要受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迁移、安全五大因素制约。因此做好人口工作的途径着重在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功夫。
  六、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对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社会管理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突破口也在基层,因此要将更多的人财物投向基层,通过政府公共服务、建立社工服务站、社区自治等形式,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在当代中国,流动人口是在城镇化大潮中形成的一个庞大而独特的经济社会群体。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主要是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提高对实有人口的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把他们纳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三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做到“两个完善”,即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一个畅通”,即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有效防止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其他文献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某一产品的极大丰富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最终将使企业的市场竞争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移,这种规律在工程机械行业同样适用。随着国内市场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 要】本文以西方政治自由主义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对三个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以及内在逻辑的阐述,分析不同时期自由主义理念影响下的政府职能与定位转变,从而提供一些对推进当前政府改革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自由主义;主要思想;政府改革  本文对自由主义的发展分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为17世纪自由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相伴随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以洛克为代表;第二阶段是18至19世纪,自由主义制度已经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007年6月5-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配套件分会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小型液压挖掘机配套研讨会暨国内外产品推介会”,以27家小挖企业、77家配套件企业共230余人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