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三星堆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文物一出土,
  立即如火山爆发一般,
  轰动了全世界!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北去40公里的德阳市所辖的广汉市三星堆,发掘出了一座距今4800多年的古城。据检测,这座古城面积有12平方公里。从1号和2号坑中出土了1700多件造型奇特、举世无双的青铜器、玉器、金器、漆器、陶器,还有80根大象牙,4600多枚当时的货币——海贝和铜贝,18座屋基,100多个生物灰坑和夯土梯形城墙及土坯砖。这些实物证明:遥远的古代,这里是古蜀国的中心都邑,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殒灭了。
  三星堆文物一出土,火山爆发一般,曾经轰动世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多种媒体纷纷报道消息,引来了国内外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面对如此众多的、真人大小的、造型奇特的青铜人头像,将近4米高的青铜通天大神树,2.6米高的青铜大立人像,金光耀眼的金权杖,大量的玉器,数以吨计的陶器和石器,专家们几乎是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是什么东西?奇迹,怪状?他们中有许多曾经游历过世界,见过多少奇形怪状的文物;银发苍苍的老学者,一生把玩过多少文物,踏勘过多少古迹,可就是没有见过如此奇特的宝贝儿。他们把惊喜放在眼角上,把疑问深深地埋在心头。
  你看那青铜纵目人面具,宽1.4米,高0.6米,一对微闭的眼睛里伸出两只望远镜似的长筒,又像蟹目;两只硕大的耳朵,像一对展开的翅膀;那卷花的鼻饰,伸过头顶老高,像一支复杂的天线,仿佛能够接收四面八方的信息;那张出奇的大嘴,薄薄的嘴唇,占据了整个下腭,直接到两个耳根下面。这个纵目人面具,看来既庄严又慈祥,令人望而生畏。她仿佛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天神,其神力似乎说明:她能够眼观四海,耳听八方,鼻嗅天地,令万众皈服,不可造次。
  于是,专家学者们便回去翻书,查遍古籍,“无史可考”,仅从《左传》、《史记》、《华阳国志》的远古传说中找到一丁点儿文字:“纵目人”、“蚕丛,其身黑,其目纵”,这些不能说明三星堆文物,就连最早的《甲骨文》、《古竹书纪年》中也找不到影子。这就成了一团云雾,一个谜,一群神秘莫测的宝贝。
  
  三星堆出土文物,
  比中国的兵马俑
  更加不同凡响,
  世界各国考古专家认定,
  它是——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也在追索她的踪迹,也在比较,但是都找不到根据,于是,他们惊呼:“这是天外来客!”“地球上怎么会有这种奇形怪状的人物呢?”有的人根据人头像普遍的大眼睛,高鼻子,宽嘴巴判断为可能是欧洲人或西亚人迁移到中国去的,因为那相貌与当今欧洲人、西亚人有许多相似,否则,川西平原里,没有什么地表文物,竟然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下面埋藏着如此的人头像呢?而现在的四川人相貌与那人头像似乎相差远了一些。总之,在外国人眼里,这同样是一个难解的谜。
  经过一年多的深思熟虑,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首席中国考古专家杰西卡·罗森作出了慎重评价,说三星堆出土文物“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香港、日本、美国一些考古专家,大都从她存在的价值上去评判,认为那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等等,却很少去探索她的来源。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十分明确地说,那是中国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不久,三星堆便破例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文物
  终于渡海出国展览,
  外国朋友惊呼:
  “外星人,外星人!”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将三星堆文物搬到他们国家去展览。
  三年以后,一个青铜兵团——三星堆文物终于渡海出国了,先后在瑞士、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登台亮相,这些国家都以最高的礼遇、最好的场地来接待这个青铜兵团。每到一国,轰动一时,参观者络绎不绝,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外国人善于比较思维,他们说,远古时代,金字塔是石头艺术的顶尖杰作,中国的三星堆就是青铜艺术和玉石艺术的顶尖杰作,都无与伦比。有的外国朋友指着青铜通天大神树上那条龙说,中国是龙的传人,以龙为图腾的文明古国,这条龙塑造在至少4000年以前,说明这可能是中国的第一条龙了。
  在外国人的眼里,尤其那些多数普通外国人的眼里,对于中国始终认为是神秘的东方古国,除了北京这个地名之外,其他大中城市的名字大凡都不清楚,但是,提起龙,他们都知道是指中国。这次又见到龙的故乡来了个三星堆,又是更神秘的宝贝,神上加秘,这就使那些外国朋友的脑袋里神得头晕目旋,不知所措,只得惊呼起来:“唔!外星人,外星人。”当然,在他们心目中,同时也产生了对中国的敬意和那探索的向往之情。
  据说,在英国展出期间,英国人看了那个世界上最高的青铜大立人像后,颇感兴趣,愿意出资10亿英镑买了去,这可算文物拍卖中的天价了,你想想,我们能卖给他们么?又据说,在美国展出时,那个大型纵目人面具青铜像,光抵押金就与美国方面商妥为7000万美金,这也算个天价,而且仅仅是为了防止文物丢失的抵押金,还不算整件文物的价值。与情感一样,文物也无价,说多少是多少。
  现在三星堆文物还有部分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影响愈来愈深广。
  《点击三星堆》 冯学敏 梅子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4 定价:25.50元
  题图:三星堆出土的青侗纵目人面具,两只眼睛像望远镜,选自《点击三星堆》。
其他文献
在这个世界上,20%的人占有着80%的财富,无论古今中外,这种财富倾斜的状况似乎从未改变过。许多人为之愤愤不平。  看了《来自财富巅峰的声音》一书,才发现,财富的严重倾斜或许是不公平的,却合乎逻辑,就像流水理所当然要向大海汇集一样,财富也理所当然地要向某些人手中汇集,无论别人是如何的嫉妒和忿恨,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三百六十行,一行有一行的道,成功总是归于那些依道而进的人。那么是什么使那些大富豪
期刊
毛泽东与庐山    毛泽东一生乐山。少年时攀登岳麓山,造反走向井冈山,瑞金时住在云石山,辉煌始于宝塔山,暮年时则三上庐山。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最喜欢庐山。"为什么庐山会成为毛一而再、再而三的登临之地?它与毛的个人情感以及中共的政治风云又有哪些纠扯不清的渊源?本书力图通过对毛1959、1961、1970年三上庐山的经历给出一个答案。  李国强等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10 定价:19.00元 
期刊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一生熟读古诗文,留下精彩妙评无数。本书收录了大量此类文字,共分三部分,一是作品简介;二是毛泽东评点(主要是从毛泽东的讲话,谈话、诗、文章、书信、批注等方面选录的);三是鉴赏,是对索引原文的简析与毛泽东评点的解析。本书不仅能使读者透过一个特殊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名著、古代诗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通过这些评点,对毛泽东的历史观、价值观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刘修铁编著新疆
期刊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备受公众关注。为了及时广泛宣传这部新修正并开始实施的婚姻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此婚姻法修正案通过后的第5天,便抢在第一时间出版了20万字的《新婚姻法百问》一书。这本很有特色的手册式工具书,并没有沿袭以前配合新法律文本出台作一般性释义的方法,而是以浅显平实的问答形式详细阐明了此次婚姻法条文修改的来龙去脉,并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及修改过程中的
期刊
散文是作者的影子,最能表现作者的个人性情和文学修养,是作者内外表里的全貌写真。当下各种各样负载重大文化内蕴,富于艺术探索的散文百家园里,刘亮程独树一帜,以一个异类的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阅读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你会为如此亲切、睿智、细腻而敏锐的文字所感动,你如坐在田间地头,听一个庄稼人娓娓摆谈,诉说庄稼人为何一代又一代地坚守着那块土地,为何幸福而自在地活着。   评论家蒋子丹说,刘亮程的散文
期刊
《廊桥遗梦》几年前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一阵旋风。这阵风在中国(不论是中文本的发行还是电影的播放)刮过的时候,更多的是引起人们对中青年人婚姻和感情生活的思考。至少当时见诸报端的文章在这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然而,成为畅销书或者“大片”的文化产品,有时候它的艺术价值也会在人们心目中打一个折扣。也许,当时有些“专业人士”看了这本书以后,本来是有很多话要说的,但是一听到不分行伍的人都言必称《廊桥遗梦》的时
期刊
巴顿千方百计努力创造有利于集团军事业发展的条件。在极其危险的布尔格之战前夕,约在1944年12月14日,他把第三集团军随军牧师叫进自己的办公室:  巴顿将军:“牧师,我想让你写一篇祈祷好天气的祈祷文。我已经腻味了战士们既要同德军作战又要同泥泞和洪水作战。看看我们能否让上帝站在我们这边。”  奥尼尔牧师:“先生,那种祈祷要一块很厚的地毯。”  巴顿将军:“我不管是否要用飞毛毯,我只想做祈祷。”  奥
期刊
大自然是神奇的。当我们仰望深邃莫测的宇宙星空;当我们凝视巍峨壮丽的高山大河;当我们置身于千姿百态的奇花异卉;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动物生灵,我们无不为大自然的创造力所震憾、为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所折服。  大自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是在大自然的启迪中感悟和创造出来的,在观察自然、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成就了许多伟大的发现和精美的发明,直至现代科学技术的空前辉煌。  “大自然
期刊
一份风靡全国,被民间广为翻印、传抄至68种“地下手抄本”的健康报告,最近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健康礼品”。  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洪昭光教授,近年应邀在中央直属机关和各省市连续作了数十场关于《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专题报告。这份报告由于观念新颖,语言通俗幽默,而且所讲内容易学易用,各种文本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飓风一
期刊
旅游的热闹正方兴未艾,“五一”、“十一”、“春节”,接踵的长假更是推波助澜。与此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到此一游”式的旅游,而寻求更具特色,更高层次的旅游方式。这不仅对旅游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旅游书籍的出版不能总是停留在简单导游这一层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城文化随笔系列”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可喜的努力。  目前出版的《家住六朝烟水间——南京》、《西湖新梦寻——杭州》、《遥望姑苏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