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团聚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守本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镇中学当老师,教政治课。那年他已经26岁了。一天,他去镇上逛书店,一个站柜台的姑娘嗖地让他动了心。那姑娘细高挑儿,长相俊俏,尤其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顾盼留情。姑娘名叫钟芬。
  从此,王守本成了新华书店里的常客。从中学到书店并不远,他却专门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有段时间,他和他的自行车做贼般地守候一堵墙的拐角,耐心等待钟芬的出现。不久,钟芬就扭扭捏捏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了。
  很快,两人的恋爱关系就确定了。一次,王守本去县城参加教师培训,只一个礼拜的时间,回来后,火急火燎地跑到钟芬那里,却见她躲在墙角抹眼泪。“你真狠心啊,一去就是六七天!”钟芬抽抽搭搭地说。平时能说会道的政治教师词穷理屈,内心柔情涌动,泪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
  恋爱后的第二年,王守本离开了学校,调到了镇政府,从事行政工作。钟芬主动提出把婚结了,王守本说不急,等他打开了工作的局面,站稳了脚跟,再谈结婚的事。这一等就是两年多,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个小事件,让两人心里都有了底。一天晚上,钟芬去了王守本在镇政府大院的单身宿舍,直到第二天凌晨她才贴着墙根溜出了镇政府的大院。
  王守本和钟芬终于结了婚,婚房是中学校院里的一间宿舍。在他俩结婚之前,王守本就把钟芬弄到了校工厂,当了工厂的出纳。可是,婚后不到两个月,一纸调令,王守本被调到了县城。县城距离镇上足有七十公里。不过,这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他们想,好日子在后头呢!王守本一心奔前程,工作勤谨,又因两地路途较远,因此,两人相聚的日子掰着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有一次,王守本回到了学校的家,忽见他睡觉的枕头上有大片的水渍,就皱着眉头问钟芬。钟芬难为情地娇嗔道:“还能是什么,眼泪呗!”
  王守本半懂不懂,看着钟芬。钟芬略带气恼:“想你想的!”
  一晃几年就过去了,王守本通过关系把钟芬调到了县城,在一家粮油门市部上班。可是,一切安顿好后不到两个月,又是一纸调令传来,王守本去了市里。县城离市里近二百公里,这下他俩真成牛郎织女了。
  一次夫妻相聚,钟芬叹道:“我们得有个孩子啊!”
  于是,他俩去了医院,一查,两人生殖方面都没有问题。王守本问钟芬怎么回事。钟芬没好气地说:“我一个人能生孩子啊,你八百年回来一次就那么巧?”
  转眼又是多少年,王守本把钟芬整到市里来了,安排在街道办事处。可是,幾个月后,王守本被调到省会工作了。为了进省城,他整个人几乎脱了一层皮。
  市里距省会六百多公里。在省会工作的头两年里,王守本一如既往,既勤奋又讲原则。可后来他就渐渐明白了,他的事业已经到头了。他忽然开了悟,省城就是他这一生的最后一站,即使再来一纸调令让他去首都,他也会一笑了之。因此,他动用了自己的全部能量,要把妻子钟芬调到省城来。
  在王守本为妻子的调动而奔波的几年里,他回市里的次数相对多了起来。那时,他和钟芬对生育之事已经不抱希望了。他对钟芬说:“我们领养个孩子吧。”
  钟芬勉强同意了。他们去过福利院几次,甚至还动员过亲朋好友,但最终因为不中意而作罢。大概,他们都习惯于一个人的世界了。
  后来,王守本几乎用尽了他的全部积蓄,在省城买了一套大房子。钟芬专程来看过,比较满意。不久,钟芬借着办事处裁人的政策,主动提出了辞职。于是,王守本和钟芬这对老夫妻,终于团聚了。他们过上了真正有家和有家庭氛围的生活。紧接着,因年龄的关系,王守本也被内退了。
  可是,两个人的共同生活已经不能让他们适应了。经常地,因为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他们会吵上半天,除了争吵,就是冷战的阴云弥漫在室内的每个角落。为了逃离荒漠般家,王守本经人指点,下载了一个滴滴专车的软件。于是,他用前年买的小轿车,跑起了滴滴快车。夫妻见面的时间少多了,但夫妻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一天早上,王守本打开了滴滴软件,他闷闷地坐在那里,专心听单。
  钟芬橐橐走了过来:“我得回去,这日子让人受不了。”
  恰在这时,来单的声音响了起来,王守本没去管她:“也好。”他像是在跟自己说。
  【责任编辑:何光占 xiaoshuoyuekan1@sina.com】
其他文献
庄希再次回到M城,是两年之后。  庄希现在叫花脸,是个乞丐。脸上,甚至连没有毛发的头皮上,疤痕纵横。几个月前,在抗联与鬼子的一场战斗中,炮弹和大火,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如今,M城里,再也没人能认出他。  一进M城,他便不停地告诫自己,在这世上,庄希像一缕轻烟,消失了。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脚步,不由自主来到这个街区,在一个肮脏的角落,放下破铺盖卷儿,住了下来。  他坐在地上,按捺住心跳,紧盯着对面的
期刊
雕刻家相中一块大石头,想把这块大石头雕琢成两尊佛像,便把它切割成两块。  雕刻家在雕琢左边这块石头的时候,这个石头一会儿喊疼,一会儿装哭,一会儿打滚,一点也不配合雕刻家的工作,天天这样吵吵闹闹,雕刻家没办法,就把这块石头简简单单雕琢成了一级台阶。  雕刻家开始雕琢右边这块石头,这块石头不声不响,主动配合。不管雕刻家蹲着,还是站着;不管雕刻家用什么雕琢技法,这个石头总是把最佳角度呈现给雕刻家。雕刻家
期刊
戚阳有个癖好,就是喜欢皮鞋。在戚阳老家陈墩镇的方言中,有一种特定的称谓,就是某物加“斯”,有另一种含义。比如,戴眼镜的,称“眼镜斯”,那便是对戴着眼镜挺斯文的一类人的尊称。还有,常穿皮鞋的,称“皮鞋斯”,那是对穿着皮鞋,有钱、有地位、有威望的一类人的尊称。  戚阳小时候,家里没有一个人穿得起皮鞋。爷爷是渔民,爹妈、叔伯、姨婶也都是渔民。渔民除了赤脚,就是穿草鞋,布鞋也难得上脚。  戚阳跟爹去镇上卖
期刊
一  花贵田在村头的井边打好两桶水,刚挑起扁担,腰身一发力,就觉得腰椎处像是突然被人猛地从后面横劈了一闷棒,他哎哟一声,仰面倒在了地上,哐当当的两桶水随即撒泼得到处都是。村里人看见了,赶紧过来帮忙把他抬回家去。  花贵田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犟汉子。养了两女一儿,大女儿花红云不仅当年得了全县理科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又读了硕士,如今在京城一所大学里当教师,被视为老花家的祖坟冒了青烟。二女儿花青云,就好像接不
期刊
张明东一向对自己比较刻薄,这里的刻薄是说他过日子比较委屈自己。  搁二十年前这可是优点,人们首先会想到传统美德。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当然是勤俭节约,诸如此类的褒扬了,最次也是张明东这人晓得过日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不幸得到印证,晓得过日子的张明东因为刻薄加身,眼下还形单影只地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没办法的事!人们思维全一边倒了,一个对自己刻薄的人,能指望他对老婆孩子好到哪儿去?思维这么
期刊
前几天,副局长不幸病倒在了岗位上。大家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免发出感慨,不知又要有多少人明争暗斗了。  私下里大伙认为老刘一定要参与副局长的竞争。  老刘在单位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从上班那天起,他就对当领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单位人事变动前,老刘总要绞尽脑汁,请领导吃饭,陪领导打麻将,总会想方设法从领导口中打探出一些消息,然后开始找人找关系。老刘一心想当当领导,过过当官的瘾。  可老刘忙活了半辈子,
期刊
“杨县长昨天夜里掉进河里淹死了,你知道吗?”一上班,万事通小刘冲黄主任嚷叫。  “又在制造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黄主任推推眼镜,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今天电视新闻马上播放。”小刘自信地补充说。  “嘿嘿……”黄主任幽默地笑了笑,不再理会小刘。  小刘扫兴地嘟囔着离开:“这样爆炸新闻都不信,不可救药了!”  黄主任自然不会相信小刘的话,因为杨县长曾获得过全县游泳冠军,他掉水里会淹死,这不是天大的笑
期刊
“處长”与“民工”  贾二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床头上放了好多大大小小的袋子、盒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奶粉等补品。奇怪!哪儿来的这么多贵重的东西?他环视了一下其余人,有的还没醒,有的正给婴儿喂奶换尿布,门外护士匆匆来去,没有什么不对劲的。  他摇醒了妻子:“刚才谁来了?”  “不知道,我睡着了。”  “那你看,这么多的礼品,谁送的?”  “不知道,先别动,送错了人家会来拿走的,不是我们的不能动。”
期刊
星期天,王局长推掉几个约请,带孙子去云台山玩。臨走时,孙子从屋里提出一只包,腰都直不起来了,对他说,爷爷,我们李班长今天也要去云台山玩,我给他捎上的。王局长笑哈哈地接过包,放进车里,心里想,这孩子人小鬼大,长大一定有出息!  到了云台山,王局长把车子停在山脚下,要带孙子上山。孙子说,爷爷,你把那只包带上。王局长说,我打他手机让他过来拿吧。孙子说,他没有手机,你给我带上嘛,我们说好要在山顶碰面的。王
期刊
汪鑫像幽灵一样混迹在这座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城市里。初三那年,学习让他喘不过气来,更让他受不了的是,老师们的冷嘲热讽。终于,在距离中考还有一百天的日子里,他选择了辍学。  父亲用皮鞭也没能把他赶回学校,相反,汪鑫用仇恨的眼神对父亲说,没有你们我照样能活下去。第二天,他从家里偷了五百块钱离家出走。  在城市混生活不是他想象得那样简单,小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又累又脏,搬运工的活让他眼冒金星双腿打颤,干门卫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