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土壤特征与发展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灌区位于寒旱区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具有独特的农业土壤.尽管有关河套灌区农业土壤性质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缺乏对其整体特征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与调查,探索河套灌区农业土壤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规律及其原因,旨在为增效土壤利用及制定土壤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业土壤起源于黄河改道产生的沉积层及其人工熟化,具有周期性的次生盐渍化特征,其pH值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但变化趋势稳定,氮磷含量较低、钾硫含量较高,养分分布不均衡,生产性能多样性,生态性能较弱但趋势稳定,土壤质量具有异质性但变化趋势稳定.这些发现预示着耐不同盐碱的、需不同养分的、多样化的作物能够在此土壤中生产;此农业土壤具有可持续性,但也面临一定程度的碱化增加、养分流失、污染等问题.
其他文献
为探究环境因子和不同种植管理因素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讨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垣曲县耕地有机质含量介于3.90~34.40 g/kg之间,平均含量15.99 g/kg,变异系数为29.33%,属于中等变异.(2)垣曲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半方差函数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系数为49.94%.(3)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现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系统反映河南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及发展状况,依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2008—2018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DPSIR模型状况,并采用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呈增长态势,警情由中警转变为轻警,耕地生态安全整体向好发展;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子系统障碍因子大小排序为压力(26.34%)>影响(20.15%)>响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