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计算GFR,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尿白蛋白水平。 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较全面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 肾动态显像;2型糖尿病;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9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215-02
动态显像技术(renal dynamic imaging)包括肾动脉灌注显像(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ing)和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其中,肾动脉灌注显像能够反映肾脏血流,肾动态显像能够反映肾功能和上尿路引流情况。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为肾实质摄取并且快速的随着尿液排出显像剂,用显像剂动态采集人体两侧肾脏的放射性影像,能够对肾动脉灌注影像和肾实质影像进行连续的观察[1],最后,显像剂会随着尿液流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最后到达膀胱,所经过的部位均可以显像。肾动态显像时,受试者正常饮食。进行显像前半小时适量饮水,排尿后取仰卧位平躺在SPECT机上,探头对肾后位进行影像采集。采集图像的视野包含双肾以及部分膀胱,采用“弹丸”式注射显像剂,通常使用的显像剂有两类:一类是肾小球过滤型显像剂,顾名思义该类显像剂通过肾小球的过滤进入肾脏内,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之后快速的随着尿液排出,通常为99mTc-DTPA,体积小于1 mL;第二类是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即显像剂伴随血液流经肾脏,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近端的上皮细胞所吸收,之后分泌到管腔,最后部分被肾小球过滤,两者在小管腔内汇集后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通常为I-OIH,体积小于1 mL[2]。本研究通过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2年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5例,女35例;健康者男13例,女7例,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有关标准确诊。糖尿病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55.0±1.5)岁;健康对照组年龄26~70岁,平均(52.0±1.5)岁。糖尿病患者病程1~15年。所有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无心、脑和其他脏器病史。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受试者进行检查前半小时饮水500 mL,显像前排空小便。检查时取仰卧位,探头置于后位,采集图像的视野包含双肾以及部分膀胱,经“弹丸”式注射99mTc-DTPA(体积控制在1 mL内)显像剂后,即刻用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E.CAM型)进行双时相肾动态显像,肾动脉灌注显像采集相:连续采集60 s,帧/2 s;肾功能动态采集相:连续采集20 min,帧/30 s;矩阵均为128×128。采集完毕,用专用GFR处理软件,计算总肾及分肾的肾小球过滤率(GFR),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体表面积校正;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尿白蛋白水平。
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白蛋白尿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两因素多水平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且发病具有隐匿性,一旦发病,病情不加控制,则进行性恶化,其病理基础是微血管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肾脏血流学和肾功能的变化,GFR是反映这一变化的灵敏指标,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改变发生在肾脏形态学与临床DN以前,DN患者早期即存在以GFR升高为主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一旦出现蛋白尿,绝大多数患者GFR随着尿蛋白增高的程度呈下降趋势[3],GFR也与病程密切相关,最终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资料显示DN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体内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等。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有正相关关系,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其发病率显著提高。由于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不多,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型以1型糖尿病肾病作为参考。按此将其分为:诊断初期,Ⅰ期;发病数年后正常白蛋白尿期,Ⅱ期;微量白蛋白尿期-早期,Ⅲ期;临床白蛋白尿期,IV期;尿毒症期,V期。
核素肾动态显像能够获得反应肾脏摄取和分泌功能的肾功能曲线峰值,残留率等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能够从多角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摄取和分泌功能做出评判[4]。采用核素法对肾功能进行测定具有很多优点,如灵敏度高,容易重复,符合生理特点等,其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方法[5]。本研究中糖尿病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FR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GFR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水平和糖尿病白蛋白尿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FR值和糖尿病白蛋白尿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本研究中,可看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临床蛋白尿前GRF已有一定程度下降,在出现明显临床蛋白尿时,GRF已出现明显下降,因此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明显优于尿白蛋白测定等常规的肾功能生化指标,且可分别测定总肾和分肾GFR、方法灵敏、操作简便、无创性、重复性好、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在临床广泛开展[6]。
[参考文献]
[1] Kouturek PC,Kania J,Konturek JW,et al.H. pylofi infection, atrophic gastritis, cytokines,gaatrin,COX-2,PPAR gamma and impaired apoptosis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J]. Med Sci Monit,2003,9(7):SR53-SR66.
[2] Joh T,Kataoka H,Tanida S,et al.Helicobacter pylofi-stimulated interleukin-8(IL-8)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transactiv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by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mase(ADAM) activation[J].Dig Dis Sci,2005,50(11): 2081-2089.
[3] 印小红,李莎,刘蔓莉,等.铀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4):22-33.
[4] 陈雪红,钟甘平,王正江,等.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分离现象”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21.
[5] 王俊起,刘颖,齐纳.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检测肾功能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0,25(12):2468-2470.
[6] 陈香美.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3.
(收稿日期:2012-11-26)
[关键词] 肾动态显像;2型糖尿病;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9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215-02
动态显像技术(renal dynamic imaging)包括肾动脉灌注显像(renal artery perfusion imaging)和肾动态显像(renal dynamic imaging)。其中,肾动脉灌注显像能够反映肾脏血流,肾动态显像能够反映肾功能和上尿路引流情况。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为肾实质摄取并且快速的随着尿液排出显像剂,用显像剂动态采集人体两侧肾脏的放射性影像,能够对肾动脉灌注影像和肾实质影像进行连续的观察[1],最后,显像剂会随着尿液流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最后到达膀胱,所经过的部位均可以显像。肾动态显像时,受试者正常饮食。进行显像前半小时适量饮水,排尿后取仰卧位平躺在SPECT机上,探头对肾后位进行影像采集。采集图像的视野包含双肾以及部分膀胱,采用“弹丸”式注射显像剂,通常使用的显像剂有两类:一类是肾小球过滤型显像剂,顾名思义该类显像剂通过肾小球的过滤进入肾脏内,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之后快速的随着尿液排出,通常为99mTc-DTPA,体积小于1 mL;第二类是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即显像剂伴随血液流经肾脏,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近端的上皮细胞所吸收,之后分泌到管腔,最后部分被肾小球过滤,两者在小管腔内汇集后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通常为I-OIH,体积小于1 mL[2]。本研究通过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2年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5例,女35例;健康者男13例,女7例,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有关标准确诊。糖尿病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55.0±1.5)岁;健康对照组年龄26~70岁,平均(52.0±1.5)岁。糖尿病患者病程1~15年。所有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无心、脑和其他脏器病史。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受试者进行检查前半小时饮水500 mL,显像前排空小便。检查时取仰卧位,探头置于后位,采集图像的视野包含双肾以及部分膀胱,经“弹丸”式注射99mTc-DTPA(体积控制在1 mL内)显像剂后,即刻用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E.CAM型)进行双时相肾动态显像,肾动脉灌注显像采集相:连续采集60 s,帧/2 s;肾功能动态采集相:连续采集20 min,帧/30 s;矩阵均为128×128。采集完毕,用专用GFR处理软件,计算总肾及分肾的肾小球过滤率(GFR),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体表面积校正;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尿白蛋白水平。
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白蛋白尿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两因素多水平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GFR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且发病具有隐匿性,一旦发病,病情不加控制,则进行性恶化,其病理基础是微血管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肾脏血流学和肾功能的变化,GFR是反映这一变化的灵敏指标,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改变发生在肾脏形态学与临床DN以前,DN患者早期即存在以GFR升高为主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一旦出现蛋白尿,绝大多数患者GFR随着尿蛋白增高的程度呈下降趋势[3],GFR也与病程密切相关,最终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资料显示DN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体内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等。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有正相关关系,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其发病率显著提高。由于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不多,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型以1型糖尿病肾病作为参考。按此将其分为:诊断初期,Ⅰ期;发病数年后正常白蛋白尿期,Ⅱ期;微量白蛋白尿期-早期,Ⅲ期;临床白蛋白尿期,IV期;尿毒症期,V期。
核素肾动态显像能够获得反应肾脏摄取和分泌功能的肾功能曲线峰值,残留率等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能够从多角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摄取和分泌功能做出评判[4]。采用核素法对肾功能进行测定具有很多优点,如灵敏度高,容易重复,符合生理特点等,其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方法[5]。本研究中糖尿病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FR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GFR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组尿白蛋白水平和糖尿病白蛋白尿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FR值和糖尿病白蛋白尿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本研究中,可看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临床蛋白尿前GRF已有一定程度下降,在出现明显临床蛋白尿时,GRF已出现明显下降,因此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明显优于尿白蛋白测定等常规的肾功能生化指标,且可分别测定总肾和分肾GFR、方法灵敏、操作简便、无创性、重复性好、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在临床广泛开展[6]。
[参考文献]
[1] Kouturek PC,Kania J,Konturek JW,et al.H. pylofi infection, atrophic gastritis, cytokines,gaatrin,COX-2,PPAR gamma and impaired apoptosis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J]. Med Sci Monit,2003,9(7):SR53-SR66.
[2] Joh T,Kataoka H,Tanida S,et al.Helicobacter pylofi-stimulated interleukin-8(IL-8)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transactiv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by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mase(ADAM) activation[J].Dig Dis Sci,2005,50(11): 2081-2089.
[3] 印小红,李莎,刘蔓莉,等.铀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4):22-33.
[4] 陈雪红,钟甘平,王正江,等.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分离现象”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21.
[5] 王俊起,刘颖,齐纳.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检测肾功能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0,25(12):2468-2470.
[6] 陈香美.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3.
(收稿日期: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