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要教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但要唱“好”一首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唱“会”了教材中的歌曲,只是完成了纸面上的作品,而要把一首歌唱“好”,教师必须在领会作曲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同样的一首歌曲,所作的艺术处理不一样,其演唱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好的艺术处理,可较好地提示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进行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呢?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谈几点看法。
  一、从速度的快慢来处理歌曲
  一首缓慢的曲子,带来的是柔和、安详的气氛,而快速的音乐则能使人活跃起来,或者处于紧张的状态中。速度在音乐表现上有明显的作用,是作曲家们极为重视的。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如果没有将速度把握准,就会把歌曲唱砸。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歌曲内容的要求,把速度的快慢处理好。
  例如学唱《小拜年》时,这首歌曲要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表现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如果把速度放慢,就会有悖于歌曲所表达的含义。
  又如演唱《雪绒花》,它的旋律优美抒情,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因而要唱得稍慢一些。反之,就很难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在处理歌曲的速度时,首先要从歌曲的内容需要出发,一般歌谱中均有标明。如无,则应根据歌曲情绪需要加以确定。
  二、从力度的强弱来处理歌曲
  力度也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弱的声音,带有温柔、亲切、神秘的色彩;强的声音,则使人感到激动、振奋或是紧张。
  唱歌时,有的学生容易出现大声地喊唱,目的是让老师觉得他唱得认真、带劲。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持久,而且歌也唱得不好,甚至会对嗓子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教师在教学歌曲时要告知学生,强弱是在对比之下才表现出来的,一首歌或强或弱,或者有强有弱,都要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例如,《折纸船》的最后一句宜采用渐强,表达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
  歌曲《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最后结束音长达五拍,处理成渐弱的效果,以象征少先队员的歌声荡漾在神州大地,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又如歌曲《忆江南》,最后的结束句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呢?可以引导学生用渐慢渐弱结束法、渐慢渐强结束法来唱一唱进行体验。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用这两种方法演唱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用渐慢渐弱结束法来演唱,表现了歌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而用渐慢渐强结束法演唱则表现了歌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回味之情。根据歌曲的内容,用渐慢渐弱结束法演唱结束句更为合适。
  三、从声音的变化来处理歌曲
  美学家叔本华认为:“音乐绝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不过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时象化而已。音乐则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特别能够有力地透入人心的原因。”叔本华的这一论述,指出了音乐与感情的本质关系。唱歌教学就应该把“情感”渗透到歌曲之中,歌曲中常常标有“欢快跳跃” “坚定有力” “优美抒情” “喜悦热情”等表情术语,这就是每首歌曲特定的情绪,而这种情感的变化更多时候是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的。
  演唱《我们美丽的祖国》这类歌颂党、歌唱祖国、赞美家乡的歌曲时,总是感情真挚而亲切,声音应优美、明亮、自豪,将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尽情地表达出来。
  演唱《共产儿童团歌》之类富于战斗性或进行曲式的歌曲时,要特别注意节奏准确,强弱分明,声音坚定有力,表达对胜利充满信心或精神抖擞,步伐整齐。
  对歌唱我们幸福生活或者风趣的歌曲,因为它们的情绪都较轻松、愉快,演唱时大都轻巧、欢快、跳跃,喜悦热情,富有生活情趣。而优美抒情的歌曲,则应唱得优美、动听且圆润、流畅。
  四、从演唱的形式来处理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很多:齐唱、合唱、对唱、领唱、独唱等。这些不同的演唱方式,要依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和曲调的特点来处理。
  如在《我爱米兰》这首歌中,第一乐段可处理为领唱,第二乐段为齐唱,较好地表达借米兰来颂扬老师,表现了儿童对老师的热爱。
  又如,另有些情绪欢快热烈、节奏明快的歌曲,如处理为轮唱,就很有效果像《白鸽》《竹马》,但要注意强弱拍子要分明。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唱歌曲时,要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更深地了解歌曲所体现的艺术形象。通过这样的教学,大多数学生不再是随声附和地喊歌,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地唱歌,既唱出了歌曲的感情,得到了美的享受,也表达出了歌词的意义,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能,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不但教“会”学生唱,而且能唱“好”歌曲。
其他文献
翻译是博物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好的翻译尤为重要,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其相关问题向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
一次学校对外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目前此课的教学设计大多采用“选棒拼图,归纳总结”的方法,即:教师提供若干长度不等的一组小棒、
《云和花》是我国台湾《国语1上》中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十分简短,共两句话:“一朵云,两朵云,天上共有多少云?一朵花,两朵花,天上共有多少花?”但是,在其备课教师手册中.相应的
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十余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一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异彩纷呈:“以疑导学”模式,“自读—积累”模式,“熟读精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作文教学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下面简单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    小至学校和家庭,大至社会和世界,发生的许多事情大都会叩击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拿来当作文的材料。然而,农村的孩子们总是不开窍,常常提起笔来觉得没什么可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说起写作文,学生们觉得头疼,很多老师也感到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尤其对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感到困惑。有的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孩子小,他们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尤其是农村孩子见识少),就是想说也表达不出来。”其实孩子们虽小,但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能喜欢作文,快乐轻松地去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