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校文化为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是如何开展的,政府、大学和学校是具体如何开展工作的,各方为了促进学校改进是如何协作的,这种合作模式与其他模式有何不同;并对学校改进中三方的角色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校提高相应的文化建设能力,促进学校改进工作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驱动;学校改进;合作模式
  一、前言
  近年来学校改进发展很快,一直是学校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促进学校改进越来越普遍,而在这种合作项目大部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起的或由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的。国际上的很多实践经验表明,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和支持是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学校改进效果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这种机制不仅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学校改进项目中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中小学三者之间开展合作(简称三方协作)。综合以往研究和现实学校改进项目,本文探讨的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是指基于政府、大学和学校合作,学校的发展以学校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为核心,辅之以课例研究,围绕学校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促进学校整体改进与发展。
  二、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三方协作。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学校之间合作通力实现学校改进。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大学来帮助学校进行学校改进工作,以提升学校总体的办学水平。在三者合作中,学校改进的目标和要求直接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协助改进的学校也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政府提供资金来委托大学来开展学校改进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不直接参与项目合作,但其问责制度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项目的进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大学来开展学校改进工作要根据政府的要求来做,大学要了解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在合作组织中进行转换,采取适当方式沟通,以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学校改进进行中,大学与学校的关系最为密切,大学将项目的目的、操作规范、项目进度等问题与学校进行沟通。大学专家在通过了解学校的校长、中层领导、教师关于学校现状的基础上,帮助学校诊断和评估学校文化,指导学校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帮助学校向优质学校发展。如图1所示
  图1三方协作关系图
  (二)学校文化评估与策划。模式运行的中观内容是学校文化评估与策划,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专家单独下校、专家工作日活动和专家再次单独下校等。在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学校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之后,大学专家开始单独下校,大学专家深入到自己所负责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现状,帮助校长策划学校文化,与学校共同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帮助学校进行文化建设策划方案的写作。通过专家工作日活动对学校文化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大学专家和学校根据上一阶段的诊断与评估意见,结合学校的现实状况,确定改进和实施策略,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课例研究。模式运行的微观内容是课例研究,具体来说课例研究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校文化的研究,使课堂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课例研究经过三轮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诊断结束之后,不但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技能,促进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也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利用一切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
  三、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的特点
  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辅之以课例研究,从而全面驱动学校改进与发展的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府主持,以学校文化为核心。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中所有参与的学校都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来指定的,教育行政部门对项目提供资金、资源等条件支持,并负责对项目进行评估和信息联络。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文化的创建,全面带动学校的整体改进与发展,同时辅以课例研究,通过课例研究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二)在学校改进中大学主导,学校为主体。在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中,大学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处于主体地位,大学在学校改进中起引领中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来参与到学校改进中,学校在学校改进中是主要角色,在学校改进过程中大学与学校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创新和发展。
  (三)多因素影响学校改进。学校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中,充分考虑到了所有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研讨、谋划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从而促进学校改进和发展。
  四、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学与学校遇到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文化冲突问题。因为大学与学校各自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不一样,在学校改进过程中,二者难免会发生文化冲突与碰撞。大学属于研究型文化,在学校改进中更加注重理论,学校属于实践型文化,在学校改进中更加注重行动。比如:大学专家开始进入学校时,总是以理论者自居,注重向学校讲解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而不注重对学校文化建设具体操作的介绍。由于学校理论水平不高,听了大学专家的讲解之后对学校文化建设之后有疑惑,不知道如何去具体操作。这就需要大学与学校要多沟通,大学专家要多了解学校的实际状况,增加对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介绍,而学校也要多学习学校改进和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话语冲突问题。在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中,大学专家与学校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使命,使用着不同的工作语言系统,这就造成二者在合作过程因为话语的不同,在工作中会产生偏差。大学专家多是理论性的话语,而学校则更多的是实践性的话语。这就需要大学专家在学校改进过程中帮助学校人员提升其理论知识,促进他们思维方式与话语方式的转变,促使学校人员的话语跟大学专家的话语趋向一致。   (三)角色定位问题。在文化驱动的学校改进中,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平等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三者的角色是相同的。教育行政部门是大学与学校之间起沟通的作用,它全程参与学校改进,给予学校包括资金在内的所有支持,并对大学和学校之间的合作进行监督。大学专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他们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在学校改进过程中他们扮演者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的角色,深入学校改进,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学校中的校长、教师等人员是学校改进的主体,他们要在学校改进中不断提升其自身改进能力与专业能力。学校人员参与学校改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是具有决定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巴特·罗兰.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M].张振成,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楮宏启.基于学校改进的学校自我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2009.
  [3]迪尔·特伦斯E,彼德森·肯特D.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M].王亦兵,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董永华.英国:十一项指标引导校长自我评价[J].上海教育,2006(1A).
  [5]方乐,张民选.英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体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4).
  [6]方彤.美国跃进学校模式:薄弱学校的变革之道[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2).
  [7]富兰·迈克.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季诚钧,肖美良.中外学校组织文化研究之比较[J].教育研究,2006(3).
  [9]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10]卢立涛.权力下放、绩效责任与学校自我评估[J].高校教育管理,2007,(01).
  [11]卢乃桂,操太圣.立法者与阐释者:大学专家在“院校合作”中角色只嬗变[J].复旦论坛,2003.
  [12]卢乃桂、张佳伟.学校改进中的学生参与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
  卢乃桂.能动者的思考——香港学校改进协作模式的再造与更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13]宋敏.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背景、必要性及内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
  [14]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15]张东娇.三方协作同盟:学校发展新主张[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
  [16]张景斌.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动因、经验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8(3).
  [17]Goodlad,JohnI.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and parrtner schools.In:Hugh GPetrieed.Professionalization,Partnerships,and Power:Build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State University of NY Press,1995.
  [18]Kenneth A.Sirotnik,John I Good lad,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in Ac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肾功能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其中24只为对照组,另24只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动物模型,在术后1、2、4、8周
目的:探讨治疗PostⅢ级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2例、锁骨远端骨折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Karlsson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作者简介:宋妍,博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摘要:新闻实务课程建设是当下新闻教育改革的核心,这是由新闻学学科特征所决定的。新闻学是一门有行业背景的,兼具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  本文认为当下可以借由教学改革之机,厘清新闻行业范围,审视行业现状,进行必要的前沿探索。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尊重“行业逻辑”,遵守“学科逻辑”,遵循新媒体时代的“技术逻辑”,立体化、多维化地设计新闻实务课程
介绍了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几种合成方法——常规法、水相法和有机溶剂法,重点对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以三甲胺盐酸盐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的有机溶剂法进行了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其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张成为近几年高等教育显著的特点。其质量也成为了当下关注的重点,在社会和学界的广泛讨论和质疑中,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对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存在的质量和数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教育规模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