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箔和天青石上色的手绘本插画、宝石镶嵌的封面和书匣,都不在话下,最珍贵的则是艺术家们在充裕的资金赞助和有意识的多层宗教文化艺术交流影响下放飞了最瑰丽的想象,为俗众们展示了惟美的天堂及理想生活画卷。
这个秋季的都柏林戏剧节儿童剧都很有意思,几周前在市中心一个先锋剧院Project Arts Center看了名为《萤火虫》的儿童剧,讲得是一个牛津生物学家的侄女爱好和探寻昆虫学,并在青春期不断探寻自我与真我的故事。小剧团都是一人分饰几角,念、弹、说、唱、演无不精彩。小朋友很爱象征夢境与季节/时间的灯光变化,不停问我为什么灯光又变了,然后说蓝紫色交汇处的光线很美。
秋天来了,我们都像负重的刺猬,在一片流光溢彩中缓缓挪动。戏后我和小朋友一致认为这是今年看过的所有儿童剧里我们最喜欢的一出!演员退场后小朋友们冲进剧场痛快玩耍,我站在场边碰到了编剧。我跟他说这戏真美,场景就像一幅幅流动的画一样。他说自从切斯特·比替手稿图书馆展出14 - 15世纪的《时令之书》系列中世纪手稿插画以来,他在两年时间里常去观展。最使他着迷的,是插画中人们的生活和劳作充分与季节交替相融合,他们通过纪念季节相关的节庆,按季改变生活方式,以融入世界的循环,从而理解生命的循环。
这位编剧提到的切斯特·比替手稿图书馆是我在都柏林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它位于市中心的都柏林城堡,主要功能是博物馆,同时也举办大量艺术和文学相关的公众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藏品主要是爱尔兰第一位荣誉国民艾佛德·切斯特·比替爵士的私人收藏。其被誉为二十世纪私人所有的最珍贵的手稿和书籍藏品,其中不乏极为珍稀的世界文化遗产,囊括了艺术的、宗教的、世俗的方方面面,藏品年代跨度极大,从公元前2700多年到上个世纪的都有。不仅常设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且每次有珍贵手稿修复,在重新装帧成书之前,都会将散页独立装帧镶框,进行单部手稿特展,配合以来自世界各地最好的手稿研究者的讲座,和资深学者们志愿向公众提供的导览讲解。
比替图书馆的西方馆藏包括了最早的圣经蒲草纸抄本,和一系列非常珍贵的摩尼教文本。切斯特·比替圣经残卷为11个写在纸莎草纸上的古老手抄本圣经的合集,其中7个包含旧约片段,3个包含新约。一个含有哈诺客书,另外一篇讲道;用希腊语写成,来源于基督徒信仰的初期。早期旧约圣经残卷的内容包括四部福音书中最早的已知副本和使徒行传、圣保禄书、启示录和其它早期文本。这些残卷的写成时间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至公元4世纪,一部分保存在比替图书馆,一部分保存在密歇根大学和另外几个地方。中世纪馆藏部分最抢眼的展品包括14 - 17世纪西欧各地工坊中出品的最精美奢华的时辰书(Book of Hours)。金箔和天青石上色的手绘本插画、宝石镶嵌的封面和书匣,都不在话下,最珍贵的则是艺术家们在充裕的资金赞助和有意识的多层宗教文化艺术交流影响下放飞了最瑰丽的想象,为俗众们展示了惟美的天堂及理想生活画卷。今年的特展《金与蓝》就是法国14世纪工坊中出品的最精美的时辰书作品,不仅可以作为中世纪圣徒节日名册,还有一系列诡谲华美的“与死神共舞”画面(这个法国工坊的特色),而且是中世纪装帧艺术与宗教-王权象征最繁复精细的呈现。
比替图书馆的伊斯兰世界藏品同样扬名四方,超过六千件藏品中大部分为书籍手稿和独立书法作品。这其中包括超过260件完整的或残缺的古兰经抄本,最早的源自8 - 9世纪,包括当时伊斯兰世界顶尖书法家的作品。在这些古兰经抄本中,不仅书法与诗篇相得益彰,使得文本本身和诗篇的韵律水乳交融,在页面上舒展为那个时代最好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且其装帧插绘的难度之高,让人望而生畏。去年的特展是比替图书馆伊斯兰艺术藏品中最古老的一部古兰经抄本之一,每一页经文的书法篇幅都精心编排过,每一页都有30种以上的花卉和藤蔓插绘装饰,绝大部分植物特别是花卉的细节都需要用放大镜看,而且各个不同。据说无论是书法还是插绘稍有差池整页就要销毁重做,无论已经用了多少金箔和珍贵矿物制成的颜色去涂绘上色。所以虽然细看仍会有小细节上的细微涂改,但总体上几乎每一页都是完美的,而且奢华繁复得难以想象。
比替手稿图书馆大量卓绝的馆藏中,有一小部分数量不多但精选的上等亚美尼亚手稿收藏。上世纪最出色的亚美尼亚手稿研究者之一,Sirarpie Der Nersessian (1896 - 1989) 教授曾经在1958年第一次出版比替图书馆的亚美尼亚手稿编目。在编目过程中Der Nersessian把比替图书馆的馆藏亚美尼亚手稿放在整个亚美尼亚手稿演化史中观察,努力辨别每个插画画家,其风格、其象征手法、其师承、其工作的缮写室等等。而这基于67部手稿的编目结果已经足以成为亚美尼亚手稿绘画研究史上的重要作品。很大原因是因为比替图书馆的亚美尼亚手稿收藏品质之精。馆藏中相当部分的手稿来自13-14世纪西利西亚王国时期,也是亚美尼亚中世纪手稿编绘的全盛期;而馆藏大部分手稿来自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对亚美尼亚艺术影响极大的时期。馆藏最早的两部12世纪手稿分别来自埃德萨和安提阿,彼时都是十字军国家所在地。也有同一时期在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编绘的手稿。2016 - 2017年,我和复旦大学英语系的中世纪手稿学者包慧怡曾合写并发表过关于比替图书馆亚美尼亚手稿研究的论文,作为我们学生时代一起在比替图书馆度过的无数美好时光的纪念。
都柏林戏剧文化节期间我们还带小朋友到城北的“巧克力工厂”(都柏林独立艺术家们的一处集中工作坊租赁地),他学校的美术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自己的画作和建筑内大大小小几十个艺术工作坊。小朋友对杂乱无章的工作坊很好奇,尤其对他老师的那张炼金术士工作台感兴趣。据老师说她在乐施会二手家具店前后讲价讲了一年两个月,终于从五百欧元讲到八十欧元拿下。不仅小朋友,连我都觉得在那张工作台上工作会有魔法发生。
这个秋季的都柏林戏剧节儿童剧都很有意思,几周前在市中心一个先锋剧院Project Arts Center看了名为《萤火虫》的儿童剧,讲得是一个牛津生物学家的侄女爱好和探寻昆虫学,并在青春期不断探寻自我与真我的故事。小剧团都是一人分饰几角,念、弹、说、唱、演无不精彩。小朋友很爱象征夢境与季节/时间的灯光变化,不停问我为什么灯光又变了,然后说蓝紫色交汇处的光线很美。
秋天来了,我们都像负重的刺猬,在一片流光溢彩中缓缓挪动。戏后我和小朋友一致认为这是今年看过的所有儿童剧里我们最喜欢的一出!演员退场后小朋友们冲进剧场痛快玩耍,我站在场边碰到了编剧。我跟他说这戏真美,场景就像一幅幅流动的画一样。他说自从切斯特·比替手稿图书馆展出14 - 15世纪的《时令之书》系列中世纪手稿插画以来,他在两年时间里常去观展。最使他着迷的,是插画中人们的生活和劳作充分与季节交替相融合,他们通过纪念季节相关的节庆,按季改变生活方式,以融入世界的循环,从而理解生命的循环。
这位编剧提到的切斯特·比替手稿图书馆是我在都柏林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它位于市中心的都柏林城堡,主要功能是博物馆,同时也举办大量艺术和文学相关的公众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藏品主要是爱尔兰第一位荣誉国民艾佛德·切斯特·比替爵士的私人收藏。其被誉为二十世纪私人所有的最珍贵的手稿和书籍藏品,其中不乏极为珍稀的世界文化遗产,囊括了艺术的、宗教的、世俗的方方面面,藏品年代跨度极大,从公元前2700多年到上个世纪的都有。不仅常设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且每次有珍贵手稿修复,在重新装帧成书之前,都会将散页独立装帧镶框,进行单部手稿特展,配合以来自世界各地最好的手稿研究者的讲座,和资深学者们志愿向公众提供的导览讲解。
比替图书馆的西方馆藏包括了最早的圣经蒲草纸抄本,和一系列非常珍贵的摩尼教文本。切斯特·比替圣经残卷为11个写在纸莎草纸上的古老手抄本圣经的合集,其中7个包含旧约片段,3个包含新约。一个含有哈诺客书,另外一篇讲道;用希腊语写成,来源于基督徒信仰的初期。早期旧约圣经残卷的内容包括四部福音书中最早的已知副本和使徒行传、圣保禄书、启示录和其它早期文本。这些残卷的写成时间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至公元4世纪,一部分保存在比替图书馆,一部分保存在密歇根大学和另外几个地方。中世纪馆藏部分最抢眼的展品包括14 - 17世纪西欧各地工坊中出品的最精美奢华的时辰书(Book of Hours)。金箔和天青石上色的手绘本插画、宝石镶嵌的封面和书匣,都不在话下,最珍贵的则是艺术家们在充裕的资金赞助和有意识的多层宗教文化艺术交流影响下放飞了最瑰丽的想象,为俗众们展示了惟美的天堂及理想生活画卷。今年的特展《金与蓝》就是法国14世纪工坊中出品的最精美的时辰书作品,不仅可以作为中世纪圣徒节日名册,还有一系列诡谲华美的“与死神共舞”画面(这个法国工坊的特色),而且是中世纪装帧艺术与宗教-王权象征最繁复精细的呈现。
比替图书馆的伊斯兰世界藏品同样扬名四方,超过六千件藏品中大部分为书籍手稿和独立书法作品。这其中包括超过260件完整的或残缺的古兰经抄本,最早的源自8 - 9世纪,包括当时伊斯兰世界顶尖书法家的作品。在这些古兰经抄本中,不仅书法与诗篇相得益彰,使得文本本身和诗篇的韵律水乳交融,在页面上舒展为那个时代最好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且其装帧插绘的难度之高,让人望而生畏。去年的特展是比替图书馆伊斯兰艺术藏品中最古老的一部古兰经抄本之一,每一页经文的书法篇幅都精心编排过,每一页都有30种以上的花卉和藤蔓插绘装饰,绝大部分植物特别是花卉的细节都需要用放大镜看,而且各个不同。据说无论是书法还是插绘稍有差池整页就要销毁重做,无论已经用了多少金箔和珍贵矿物制成的颜色去涂绘上色。所以虽然细看仍会有小细节上的细微涂改,但总体上几乎每一页都是完美的,而且奢华繁复得难以想象。
比替手稿图书馆大量卓绝的馆藏中,有一小部分数量不多但精选的上等亚美尼亚手稿收藏。上世纪最出色的亚美尼亚手稿研究者之一,Sirarpie Der Nersessian (1896 - 1989) 教授曾经在1958年第一次出版比替图书馆的亚美尼亚手稿编目。在编目过程中Der Nersessian把比替图书馆的馆藏亚美尼亚手稿放在整个亚美尼亚手稿演化史中观察,努力辨别每个插画画家,其风格、其象征手法、其师承、其工作的缮写室等等。而这基于67部手稿的编目结果已经足以成为亚美尼亚手稿绘画研究史上的重要作品。很大原因是因为比替图书馆的亚美尼亚手稿收藏品质之精。馆藏中相当部分的手稿来自13-14世纪西利西亚王国时期,也是亚美尼亚中世纪手稿编绘的全盛期;而馆藏大部分手稿来自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对亚美尼亚艺术影响极大的时期。馆藏最早的两部12世纪手稿分别来自埃德萨和安提阿,彼时都是十字军国家所在地。也有同一时期在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编绘的手稿。2016 - 2017年,我和复旦大学英语系的中世纪手稿学者包慧怡曾合写并发表过关于比替图书馆亚美尼亚手稿研究的论文,作为我们学生时代一起在比替图书馆度过的无数美好时光的纪念。
都柏林戏剧文化节期间我们还带小朋友到城北的“巧克力工厂”(都柏林独立艺术家们的一处集中工作坊租赁地),他学校的美术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自己的画作和建筑内大大小小几十个艺术工作坊。小朋友对杂乱无章的工作坊很好奇,尤其对他老师的那张炼金术士工作台感兴趣。据老师说她在乐施会二手家具店前后讲价讲了一年两个月,终于从五百欧元讲到八十欧元拿下。不仅小朋友,连我都觉得在那张工作台上工作会有魔法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