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联合应用有抗病毒作用的无环鸟苷(acyclovir,ACV)和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胸腺生成素(thymopentin,TP5),治疗高度复发性或严重性的疱疹感染。选择2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或口面单纯疱疹(OFHS)发展为多形红斑(EM)的病人用ACV治疗3个月然后皮下注射TP5,最后比较治疗前后疱疹的复发率。22例患者至少有5年发作史,其中9例OFHS患者,平均复发率6.11次/年,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联合应用有抗病毒作用的无环鸟苷(acyclovir,ACV)和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胸腺生成素(thymopentin,TP5),治疗高度复发性或严重性的疱疹感染。选择2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或口面单纯疱疹(OFHS)发展为多形红斑(EM)的病人用ACV治疗3个月然后皮下注射TP5,最后比较治疗前后疱疹的复发率。22例患者至少有5年发作史,其中9例OFHS患者,平均复发率6.11次/年,13例GH患者,平均复发次数8.67次/年,转为EM的复发率为6.37次/年。
其他文献
目前认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发病机理是多源的,其定义为一种由微生物从阴道、宫颈上行进入子宫内膜、输卵管及(或)邻近组织而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现主要对预后方面最具重要性的急性输卵管炎作了复习。
如有可能研制一种完全监服的联合化疗(MDT)方案,使所有药物均可与利福平(RFP)一起每月一次监服,将大大提高治疗的服从性和明显减少发生RFP耐药的危险。为此作者应用动力法检测了一次量甲红霉素(CLARI)和二甲胺四环素(MINO)合用抗麻风菌的活力,并分析了药物组成和比较了上述药物以不同剂量合用或单用时的活力。
介绍一种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对沙眼衣原体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作了比较.PCR的寡核苷酸引物是根据文献中的沙眼衣原体L2型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基因序列而合成的.
长期外用皮质激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萎缩。作者报告了应用计算机形态计量分析法(MCA)测定皮质激素引起皮肤萎缩的方法及结果。观察所用的皮质激素为市售0.05%17-丙酸氯倍他索霜(CBP)及0.1%二丙酸阿氯米松霜(ACD),以不含皮质激素的基质做对照。
从1例34岁女性患者头皮切除了2个囊肿, 1个光镜证实为杂合囊肿(毛发及表皮样混合), 另1个囊内很多角蛋白显示角化不全, 囊壁乳头瘤样增生, 颗粒层增厚, 并有空泡化细胞。对2个囊肿进行了抗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抗原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标记。结果:“疣状囊肿壁”上的空泡化细胞标记阳性。
对外伤性纹身、痣样瘤、雀斑、扁平痣、黄褐斑等色素沉着症,汗管角化症和皮脂溢性角化症等,用磨皮机(砂轮机,grinder)进行削皮术,切除较浅时,表皮部分残存的可能性较高;切除较深时,则可形成瘢痕和色素脱失等合并症,难以掌握切除的强弱水准。为确保切除表皮部分,笔者探讨了用超声波刀进行削皮术。
掌跖脓疱病(PPP)以周期性发生于掌跖部的无菌性脓疱为特征,其发病机理仍不明.该病是否是独立于银屑病的疾病尚有争议.HLA-A,B,C和DR抗原与银屑病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
作者分析了麻风病人对三种分支杆菌抗原―PGL-I,35kD(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和LAM(分支杆菌的一种共同抗原)的血清反应。
皮肤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单纯用皮肤病不能解释的症状或体征,使诊断和治疗棘手。本文从精神病学角度出发,对重症精神病、强迫症、人工皮炎和抑郁症的皮肤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作了较详细地论述。有助于皮肤科医生早期发现先到皮肤科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并采用相应措施。
解脲支原体是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文介绍了解脲支原体的血清学试验方法,血清学异质性,血清型和人类疾病的关系,解脲支原体的抗原特性以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