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颅脑外伤患者管道意外脱落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5例颅脑外伤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健康教育不到位、管道固定不良、患者肢体约束无效、护理人员对管道的管理重视不够等是管道脱落的多见因素。结论:防止颅脑外伤患者的管道脱落必须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有效的管道固定和病人的肢体约束、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薄弱时段的管理等工作。
【关键词】 颅脑外伤;管道脱落;预防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要留置各种管道,这些管道的畅通是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而一旦发生意外脱落,将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1]。为降低管道脱落发生率,笔者回顾总结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95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管道护理资料,分析管道意外脱落的常见原因和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人一般资料
本组195例,其中男144例,女48例;年龄1~82岁。致伤的原因:车祸135例,高处坠落25例,暴力打伤10例,自行摔伤15例,其他5例。神志清醒37例;深昏迷59例;浅昏迷87例;失语12例;CLasGon评分,>10分49 例;<10分146 例。
1.2 置管情况
气管切开套管45例;气管插管67例;血肿引流管85例;脑室引流管20例;深静脉插管25例;导尿管152例;鼻饲管125例。
1.3 管道意外脱落情况
本组病例中共发生管道意外脱落35例,气管切开套管4例;气管插管1例;血肿引流管2例;脑室引流管1例;深静脉插管2例;导尿管8例;鼻饲管15例。
2 意外脱管原因分析
2.1 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脑器质性损害,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出现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护理方面不能主动配合,而治疗上不主张多使用镇静剂及约束肢体活动。置管后患者极度不适、烦躁,置管时间长,患者无意识的自我强行拔管。老年人、儿童缺乏耐受力,自制能力差,患者及家属缺乏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特殊医疗环境,限制探视制度都可能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等情绪亦为故意拔管得原因。疼痛亦是患者经常伴随的症状。剧烈疼痛导致患者烦躁,使患者情紧张、恐惧,极易导致意外拔管。
2.2 肢体约束因素
对于谵妄、躁动、神志不清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约束带以预防患者拔除导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仍会出现患者挣脱约束或约束不到位而导患者导管拔出。由于身体约束使患者身心疲惫,产生气愤、 易怒情绪,致使其行为失去理智,还可能增加重症患者的躁动而出现强行拔管。
2.3 导管固定因素
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固定方法大多为胶带缠绕法、扁布带打结法、透明贴、缝线固定法,其中胶带固定时由于其粘度较差,且受热后易溶化亦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致固定失败;此外亦存在低年资护士导管固定时留出的长度太短或靠近患者的手部而导致自行拔管。
2.4 护理因素
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护理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交接班过程中内容不全、重点不突出,没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患者管道意外发生时出现意识恶化、躁动等临床变化不典型,易误认为是脑疾病所致,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难于与其正常沟通,护士也因此忽略了对其相关知识的宣教,患者对管道的刺激敏感性高,管道放置易使患者产生疼痛、紧张等不适,患者常因感到不适而自行拔管。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体位等操作时动作不当用力过猛会致使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此外,在转运或送患者做检查需搬动患者时动作不协调,也会使导管牵拉脱出。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沟通和健康教育
要注意与神志清醒的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置管的目的,作用、必要性、脱管的危险性和活动的注意事项。教会患者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如眼神、点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必要时提供写字板、卡片等,并注意学习、领会其表达需要。对恐惧、绝望、有自杀意图的患者要耐心疏导,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经常在床边陪伴患者,通过握手、抚摸皮肤等动作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和安慰。在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出现在其身边,使其有安全感。
3.2 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使用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取得理解与配合,评估约束部位皮肤情况,约束带松紧适宜,以放一指为宜,肢体处功能位,约束带q2h放松,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血运,予功能锻炼。严格交接班。约束带可分为肩部约束带、四肢约束带、膝部约束带,根据病情选择。约束带只能短期使用不宜长期使用。对于躁动不安病人应汇报医生,适当使用镇静剂。
3.3 严格交接班,加强管道护理
按要求做好管道标识,各班护士交接班时均要评估管道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尤其要加强高龄病人、神志模糊病人的评估。管道连接处加强固定,翻身、移动病人时适当放松引流管,注意管道长度,防止牵拉,翻身、活动后立即检查各管道,防止管道受压、折叠、扭曲、移位。气管插管更换胶布时两人协作,注意导管外露刻度,防止插管插入过深或脱出。各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拔管先兆,对高危管道要及时报告医生,中和低危管道要做好交接班,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4 加强薄弱时段管理
本组管道脱落多发生在夜间,且以后半夜为主,可能与患者夜间易出现精神兴奋和烦躁有关[2],因此要充实夜间护理人员,加强夜间病人的观察和陪护人员的护理教育指导,在颅脑外科采用护士包干管理病人,APN排班显得尤为重要,更有利于防止颅脑外伤病人管道脱落。
参考文献
[1]李燕芬,郑再菊.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0-1211.
[2]朱玲凤,项昌富,徐冰等.六西格玛管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71-72.
【关键词】 颅脑外伤;管道脱落;预防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要留置各种管道,这些管道的畅通是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而一旦发生意外脱落,将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1]。为降低管道脱落发生率,笔者回顾总结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95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管道护理资料,分析管道意外脱落的常见原因和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人一般资料
本组195例,其中男144例,女48例;年龄1~82岁。致伤的原因:车祸135例,高处坠落25例,暴力打伤10例,自行摔伤15例,其他5例。神志清醒37例;深昏迷59例;浅昏迷87例;失语12例;CLasGon评分,>10分49 例;<10分146 例。
1.2 置管情况
气管切开套管45例;气管插管67例;血肿引流管85例;脑室引流管20例;深静脉插管25例;导尿管152例;鼻饲管125例。
1.3 管道意外脱落情况
本组病例中共发生管道意外脱落35例,气管切开套管4例;气管插管1例;血肿引流管2例;脑室引流管1例;深静脉插管2例;导尿管8例;鼻饲管15例。
2 意外脱管原因分析
2.1 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脑器质性损害,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出现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护理方面不能主动配合,而治疗上不主张多使用镇静剂及约束肢体活动。置管后患者极度不适、烦躁,置管时间长,患者无意识的自我强行拔管。老年人、儿童缺乏耐受力,自制能力差,患者及家属缺乏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特殊医疗环境,限制探视制度都可能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等情绪亦为故意拔管得原因。疼痛亦是患者经常伴随的症状。剧烈疼痛导致患者烦躁,使患者情紧张、恐惧,极易导致意外拔管。
2.2 肢体约束因素
对于谵妄、躁动、神志不清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约束带以预防患者拔除导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仍会出现患者挣脱约束或约束不到位而导患者导管拔出。由于身体约束使患者身心疲惫,产生气愤、 易怒情绪,致使其行为失去理智,还可能增加重症患者的躁动而出现强行拔管。
2.3 导管固定因素
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固定方法大多为胶带缠绕法、扁布带打结法、透明贴、缝线固定法,其中胶带固定时由于其粘度较差,且受热后易溶化亦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致固定失败;此外亦存在低年资护士导管固定时留出的长度太短或靠近患者的手部而导致自行拔管。
2.4 护理因素
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护理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交接班过程中内容不全、重点不突出,没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患者管道意外发生时出现意识恶化、躁动等临床变化不典型,易误认为是脑疾病所致,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难于与其正常沟通,护士也因此忽略了对其相关知识的宣教,患者对管道的刺激敏感性高,管道放置易使患者产生疼痛、紧张等不适,患者常因感到不适而自行拔管。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体位等操作时动作不当用力过猛会致使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此外,在转运或送患者做检查需搬动患者时动作不协调,也会使导管牵拉脱出。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沟通和健康教育
要注意与神志清醒的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置管的目的,作用、必要性、脱管的危险性和活动的注意事项。教会患者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如眼神、点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必要时提供写字板、卡片等,并注意学习、领会其表达需要。对恐惧、绝望、有自杀意图的患者要耐心疏导,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经常在床边陪伴患者,通过握手、抚摸皮肤等动作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和安慰。在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出现在其身边,使其有安全感。
3.2 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使用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取得理解与配合,评估约束部位皮肤情况,约束带松紧适宜,以放一指为宜,肢体处功能位,约束带q2h放松,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血运,予功能锻炼。严格交接班。约束带可分为肩部约束带、四肢约束带、膝部约束带,根据病情选择。约束带只能短期使用不宜长期使用。对于躁动不安病人应汇报医生,适当使用镇静剂。
3.3 严格交接班,加强管道护理
按要求做好管道标识,各班护士交接班时均要评估管道位置、外露刻度、固定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尤其要加强高龄病人、神志模糊病人的评估。管道连接处加强固定,翻身、移动病人时适当放松引流管,注意管道长度,防止牵拉,翻身、活动后立即检查各管道,防止管道受压、折叠、扭曲、移位。气管插管更换胶布时两人协作,注意导管外露刻度,防止插管插入过深或脱出。各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拔管先兆,对高危管道要及时报告医生,中和低危管道要做好交接班,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4 加强薄弱时段管理
本组管道脱落多发生在夜间,且以后半夜为主,可能与患者夜间易出现精神兴奋和烦躁有关[2],因此要充实夜间护理人员,加强夜间病人的观察和陪护人员的护理教育指导,在颅脑外科采用护士包干管理病人,APN排班显得尤为重要,更有利于防止颅脑外伤病人管道脱落。
参考文献
[1]李燕芬,郑再菊.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0-1211.
[2]朱玲凤,项昌富,徐冰等.六西格玛管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