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与科学的教学方式不谋而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科学知识,再将其灵活运用于生活,使科学学习过程与科学认知过程相一致。
陶行知先生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是极其广阔自由的,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而“教育即生活”是将教育关在学校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那我们怎样去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这需要我们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并将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情境,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大胆探究。
(一)探究氛围的创设
要想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一种愉悦的探究氛围中,我们就要从孩子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探究,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我们要创设一种平等、轻松、开放的探究氛围,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提出探究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探究兴趣的引发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整个探究过程积极化;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高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个探究活动富有生气、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熟练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情感发展,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從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探究方法的引导
科学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把握好探究方法是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以一个平等者身份,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就如在教学《观察蜗牛》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不同的观察小组,明确任务后带领学生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从而全面地了解蜗牛。通过这样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没有老师的约束,才能让孩子们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赋予充足时间,拓展学生探究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与其他课程一样,一节课40分钟的探究时间,严重制约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开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主张有助于我们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我们要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拘泥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堂,要充分利用时间,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经验,从而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讲解时间缩短,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只有我们让学生真正探究了,才能使他们在探究中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观。
三、践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科学,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有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育内容一方面便于学生观察生活还可以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以丰富、发展和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能发现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因此,这样充满生活的教育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生活、感受生活。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其树立“生活也是学习”的理念;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学习的经历;将学生的生活成为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在课堂上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较低时,玻璃瓶盖很难拧开。可以激发有生活经验的学生说一说,并安排学生亲自试验,这样试过之后他们会对此原因感到很好奇,在吸引他们足够的兴趣时,告诉他们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天气寒冷时,瓶盖会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瓶口加热受热膨胀后,瓶盖就松了,于是毫不费力就可以打开了。解说完之后再让学生亲身实验,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活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主动将现实生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走进生活
好奇心是激励人们对新事物进行探索的动力之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等方式,排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干扰,摒弃一切有可能扼杀学生好奇心、泯灭学生创新意识的做法,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观察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如生活中用漏斗倒液体,一下子没法倒进去的现象。其实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碰到过类似的现象,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再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就会一下子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结语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让我们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适应,彰显教学生活的实质所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探究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
陶行知先生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是极其广阔自由的,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而“教育即生活”是将教育关在学校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那我们怎样去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这需要我们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并将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情境,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大胆探究。
(一)探究氛围的创设
要想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一种愉悦的探究氛围中,我们就要从孩子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探究,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我们要创设一种平等、轻松、开放的探究氛围,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提出探究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探究兴趣的引发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整个探究过程积极化;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高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个探究活动富有生气、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熟练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情感发展,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從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探究方法的引导
科学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把握好探究方法是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以一个平等者身份,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就如在教学《观察蜗牛》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不同的观察小组,明确任务后带领学生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从而全面地了解蜗牛。通过这样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没有老师的约束,才能让孩子们在“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赋予充足时间,拓展学生探究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与其他课程一样,一节课40分钟的探究时间,严重制约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开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主张有助于我们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我们要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拘泥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堂,要充分利用时间,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经验,从而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讲解时间缩短,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只有我们让学生真正探究了,才能使他们在探究中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观。
三、践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科学,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有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育内容一方面便于学生观察生活还可以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以丰富、发展和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能发现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因此,这样充满生活的教育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生活、感受生活。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其树立“生活也是学习”的理念;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学习的经历;将学生的生活成为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在课堂上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较低时,玻璃瓶盖很难拧开。可以激发有生活经验的学生说一说,并安排学生亲自试验,这样试过之后他们会对此原因感到很好奇,在吸引他们足够的兴趣时,告诉他们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天气寒冷时,瓶盖会收缩,紧紧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拧开,瓶口加热受热膨胀后,瓶盖就松了,于是毫不费力就可以打开了。解说完之后再让学生亲身实验,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活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主动将现实生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走进生活
好奇心是激励人们对新事物进行探索的动力之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等方式,排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干扰,摒弃一切有可能扼杀学生好奇心、泯灭学生创新意识的做法,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观察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如生活中用漏斗倒液体,一下子没法倒进去的现象。其实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碰到过类似的现象,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再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就会一下子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结语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让我们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适应,彰显教学生活的实质所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探究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