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目前的后进只是暂时的,应该给他们以转变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地信任他们,用希望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
【关键词】因材施教;后进生;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向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我们的教育工作来说,怎样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担当起民族复兴重担的全面人才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我们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即每个学生的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这也就要求教学既面向全体,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中的“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指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中的实际水平,特别是他们的智能和性质水平,“教”则指教学与教育工作。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特有的全部心理活动实际水平,个别差异及其它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育学和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是导源于经验的原则,具有典型的朴素经验特点。而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史上,很早就有因材施教的宝贵经验。孔子认为“心之莫同”,教师要“知其心”从而“长善而其实”;还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强调因材施教是以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的。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既继承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同时又兼收并蓄了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将因材施教主要放在了那些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身上,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对这些尖子生来讲,“后进生”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要求我们不但要突出尖子,更要注意整体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困此上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所谓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需要我们真正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好的大事。如何施教?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主张表明,只有侧重发展,才能使差生的状况“良性循环”,这是差生转化为优生的根本办法。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及时发现其“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是极有成效的。
下面我先就这三方面后进的“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并对这类问题的工作办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道德品质问题。学生品德不良是在某种客观条件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一定的心理活动形成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形成学生不良品行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学校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品质,因此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行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交际往来的增多这就使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学生不良的主观心理因素是学生年龄大部偏小,其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不够稳定,道德评价能力低,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理解。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是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个性,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只要我们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长期坚持不懈,转化工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
其次是智力问题。智力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智力包含着先天因素,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发展而成的。而大批后进生与其智力的先天不足有很大关系,对于这类后进生来说,一条很重要的策略是绝不能嫌弃他们,鄙视他们,而是要在各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他们每时每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和变化也要充分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以求得他们今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最后是学业问题:形成学业成绩不良的原因比较复杂,这类症状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原因,而是由于几个关系密切的原因综合导致的。例如有的学生是先天智力问题,有的是家庭出现变故。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得当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部分后进生转化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后进的原因,针对问题辨证施治,因材施教,提高其学习效率,进而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也起到转化的目的。
以上是结合这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后進生只所以后进,类型却是很多,如品优学劣智优型,品优智劣学劣型,以及品劣学劣智劣型等不同的复合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认真观察,反复比较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并且反复抓,抓反复,投入极大地热情和耐心,使他们尽快提高,达到各方面共同进步的目的。以上主要是对后进生的后进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了转化的一些方法,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所有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必须掌握以下三条共同的教育策略。
首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后进生,教育实践证明,信任和尊重后进生是一种强有力的法宝,使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全身心力量,是进行转变的重要精神因素。其次,要树立后进生并非全后进的观念和思想,要勇于发现后进生的专长,并加以引导和支持。要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促其转化和进步。最后,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目前的后进只是暂时的,应该给他们以转变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地信任他们,用希望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切实遵循后进生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使后进生在最大程度上成为品优、学优、智优的“三优”学生。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因材施教;后进生;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向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我们的教育工作来说,怎样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担当起民族复兴重担的全面人才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我们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即每个学生的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这也就要求教学既面向全体,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中的“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指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中的实际水平,特别是他们的智能和性质水平,“教”则指教学与教育工作。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特有的全部心理活动实际水平,个别差异及其它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育学和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是导源于经验的原则,具有典型的朴素经验特点。而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史上,很早就有因材施教的宝贵经验。孔子认为“心之莫同”,教师要“知其心”从而“长善而其实”;还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强调因材施教是以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的。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既继承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同时又兼收并蓄了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将因材施教主要放在了那些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身上,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对这些尖子生来讲,“后进生”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要求我们不但要突出尖子,更要注意整体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困此上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所谓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需要我们真正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好的大事。如何施教?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主张表明,只有侧重发展,才能使差生的状况“良性循环”,这是差生转化为优生的根本办法。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及时发现其“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是极有成效的。
下面我先就这三方面后进的“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并对这类问题的工作办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道德品质问题。学生品德不良是在某种客观条件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一定的心理活动形成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形成学生不良品行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学校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品质,因此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行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交际往来的增多这就使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学生不良的主观心理因素是学生年龄大部偏小,其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不够稳定,道德评价能力低,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理解。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是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个性,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只要我们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长期坚持不懈,转化工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
其次是智力问题。智力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智力包含着先天因素,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发展而成的。而大批后进生与其智力的先天不足有很大关系,对于这类后进生来说,一条很重要的策略是绝不能嫌弃他们,鄙视他们,而是要在各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他们每时每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和变化也要充分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以求得他们今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最后是学业问题:形成学业成绩不良的原因比较复杂,这类症状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原因,而是由于几个关系密切的原因综合导致的。例如有的学生是先天智力问题,有的是家庭出现变故。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得当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部分后进生转化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后进的原因,针对问题辨证施治,因材施教,提高其学习效率,进而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也起到转化的目的。
以上是结合这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后進生只所以后进,类型却是很多,如品优学劣智优型,品优智劣学劣型,以及品劣学劣智劣型等不同的复合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认真观察,反复比较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并且反复抓,抓反复,投入极大地热情和耐心,使他们尽快提高,达到各方面共同进步的目的。以上主要是对后进生的后进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了转化的一些方法,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所有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必须掌握以下三条共同的教育策略。
首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后进生,教育实践证明,信任和尊重后进生是一种强有力的法宝,使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全身心力量,是进行转变的重要精神因素。其次,要树立后进生并非全后进的观念和思想,要勇于发现后进生的专长,并加以引导和支持。要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促其转化和进步。最后,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目前的后进只是暂时的,应该给他们以转变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地信任他们,用希望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切实遵循后进生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使后进生在最大程度上成为品优、学优、智优的“三优”学生。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