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三农问题中,核心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收入低,社会保障差,缺乏规模化经验的资金和经验,农民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要得到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农民的问题得到解决,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信贷领域对三农的扶持,主要表现为对农民的扶持。信贷对三农的投入是响应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信贷领域发展的自身要求。
关键词:信贷领域;三农;扶持;思考
一、信贷领域扶持三农的现实必要性
信贷领域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我国信贷行业完善的需要。
(一)国家政策的需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全国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只有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能有一个质的突破。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信贷走入农村,鼓励信贷行业大力支持农民的创业和投资。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中,鼓励各大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把以前信贷领域主要服务城市和服务工业转向服务农村和农业。近年来,银监督会先后批准多家银行开办县级城镇建设贷款业务。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信贷领域的业务向三农延伸,我国信贷领域响应国家政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策略,探讨支持三农发展的新模式。
(二)我国信贷领域发展完善的需要
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大量资金投入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中,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资金是农村资金。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我国城市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信贷领域也因过于依赖城市而造成了自身的体系的单一和脆弱。当城市的信贷业务接近一种饱和状态时,信贷领域的发展显得越来越艰难。而与城市信贷领域的接近饱和相比,我国的农村信贷极不发达。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推动影响很大,农民想利用更多的资金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投资,所以说我国农村的信贷需求和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信贷领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也是调整自己业务体系的需要。健康的信贷领域体系在农村和城市的投入比重应该是科学布局的,而不能单一的偏向一方,这不利于信贷业的长远发展。对农村信贷业务的加大和对三农的扶持,正是我国信贷业调整自己结构的一个战略机遇。
(三)三农对信贷业需求
农业是第一产业,关键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但是农业生产利润低,同时又因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着风险大的特点,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就会得不到保障,所以极需要信贷领域的进入,给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都是小国寡民的个体化生产,因为不成规模,所以盈利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要有规模才能见效益,而规模化的经营又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我国农民收入少,如果没有信贷领域的支持,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形式模式化的农业生产成了一句空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贷领域扶持三农,也是三农自身的需要。
二、信贷领域扶植三农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层面上信贷领域扶植三农有什么理论依据呢?下面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谈这一问题。
(一)资源配置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自由性,这种自由性大多时候是有效的,但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合理性。针对这种资源自由配置的不合理,就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干预。农业政策性金融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的工具。社会资源配置有两个目标: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这两个目标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常常会因为一个目标的实现而破坏了另一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目标,常常让社会合理性得到破坏。而注重社会的公平合理,又常常破坏经济发展积极性。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由于长时间农村过于贫困,而农业又风险大,回报低,信贷业因为害怕农民不能偿还贷款,所以不敢在农村投入过多的信贷。而农民又因为得不到信贷的支持,实现不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只会越来越贫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由于长时间信贷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和工业,就形成了单一化结构,整个信贷业和金融体系一度非常脆弱。我国政府为扭转这一局面,大力鼓励信贷业进行农村去扶植三农,让政策性金融和财政政策相互补充,这是对资源配置的一个优化处理方案,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农业弱质论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各产业之母,它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的,如果没有农业,那么人类所有的产业都成了空中楼阁。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它却有以下的诸多劣势表现出来:
第一,随着人民恩格尔系数的提高,食物消费的支出占人们总的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农业主要是的是为人类提供食品。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要落后与其他产业了,人们对农业和食物的依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从工业到农业体现“土地报酬递减”这一规律,这种规律也成为全球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集约化的程度越高,其产出越高,就越吸引投资者。也就是说,一个投资者在同样的土地上进行工业生产的收益远远多于投资在农业生产的收益,那投资者就会自觉的投资在工业的生产上,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
第三,农业生产风险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一个个的生命体,种植业的植物是有生命的,畜牧业的牲畜也是有生命的等等。这些有生命的对象生长受自然的影响比较大,如果遇到自然灾难,势必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所以我们说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是比较大的。
第四,由于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的分散性以及土地本身的分散性和广泛性,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和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矛盾的,我国农业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建国后长时间处在农业为工业作贡献的负保护时期。从国家大兴炼钢铁,老百姓砸锅也要炼钢的全民大运动到工业化用地占用大量耕地。我国的农业一直在为工业做出牺牲,不管是从国家财政上面,还是资源配置上面。面对这一情况,今后的战略应是将农业负保护调整到趋向零保护再转向工业支援农业的正保护。 在这种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信贷领域的投入结构也势必将有一个调整,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和信贷投入,这和农业弱质是分不开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信贷领域扶植三农策略
(一)健全贷款担保体系
因为农业生产的风险比较大,如果遇到自然灾难,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破坏,也无可还清银行的贷款,久而久之,就成了赖账和死账。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农村信贷实践中极为常见,出现这种情况,和我国的信贷担保体系不健全有关。在健全我国农村信贷体系中,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
第一,可以建立联合信贷担保小组。这种小组就是要让几家农户联合在一起去银行贷款,这些农户之间形成一种互相担保的关系。这种措施在个别农村信贷中进行过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联合信贷小组让以前作为个体面对种种风险的农村有了一个小的集体,这样就有了在集体中的安全感和进行农业生产时承担风险的信心。其次,这种农户之间联合担保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减少银行的损失。因为这些农户是联合担保的,就算第一还款人没有了偿还能力,那第二还款人还可以作为第一还款人的补充,这就大大的减少了死账和赖账的机会。
第二,可以让农民的抵押物更多样化。我们知道,农民的收入低,他们的私有财产也极为有限,这样在贷款时,他们能拿出的抵押物品也很有限。因为缺乏抵押物而不能贷款,成了很多一个大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让农民的抵押物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抵押物可以包括农民的个人树木、房屋、牲畜等等与农民生活较为贴近的个人财产。只有拓宽农民抵押物的形式,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有贷款的资格。
(二)加强信贷领域的各层次监管
我们谈到的信贷领域的监管应该是多层面的和多元化的监管。有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有信贷服务对象之间的监管和信贷领域内部的监管。
首先,政策对银行的监管。上文我们提到,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常是矛盾的双方,所以常常有一些信贷从业者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情况,所以加强政府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再者,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求有好的监管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
其次,信贷服务对象之间监管。在信贷服务三农的这一过程中,服务的对象就是农民。我们前文中提到的要建立信贷担保小组,这个小组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农村信贷领域的风险,也可以在这个小组中加强各自的监督工作,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责任心和信誉度。
其次,信贷领域内部监管。有一些信贷的销售人员利用农民知识文化有限的特点,就用模糊语言麻痹甚至欺骗农民。我们在信贷领域内部要加强监管,从各个环节保障我们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君.德国、日本、韩国政策性银行的动作[J].财政金融,2002(09)
[2]王冰,刘振光.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07(05)
[3]王伟.中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吴怀农.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J].货币时论,2004(08)
【作者单位: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键词:信贷领域;三农;扶持;思考
一、信贷领域扶持三农的现实必要性
信贷领域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我国信贷行业完善的需要。
(一)国家政策的需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全国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只有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能有一个质的突破。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信贷走入农村,鼓励信贷行业大力支持农民的创业和投资。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中,鼓励各大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把以前信贷领域主要服务城市和服务工业转向服务农村和农业。近年来,银监督会先后批准多家银行开办县级城镇建设贷款业务。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信贷领域的业务向三农延伸,我国信贷领域响应国家政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策略,探讨支持三农发展的新模式。
(二)我国信贷领域发展完善的需要
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大量资金投入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中,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资金是农村资金。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我国城市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信贷领域也因过于依赖城市而造成了自身的体系的单一和脆弱。当城市的信贷业务接近一种饱和状态时,信贷领域的发展显得越来越艰难。而与城市信贷领域的接近饱和相比,我国的农村信贷极不发达。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推动影响很大,农民想利用更多的资金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投资,所以说我国农村的信贷需求和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信贷领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也是调整自己业务体系的需要。健康的信贷领域体系在农村和城市的投入比重应该是科学布局的,而不能单一的偏向一方,这不利于信贷业的长远发展。对农村信贷业务的加大和对三农的扶持,正是我国信贷业调整自己结构的一个战略机遇。
(三)三农对信贷业需求
农业是第一产业,关键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但是农业生产利润低,同时又因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着风险大的特点,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就会得不到保障,所以极需要信贷领域的进入,给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都是小国寡民的个体化生产,因为不成规模,所以盈利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要有规模才能见效益,而规模化的经营又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我国农民收入少,如果没有信贷领域的支持,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形式模式化的农业生产成了一句空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贷领域扶持三农,也是三农自身的需要。
二、信贷领域扶植三农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层面上信贷领域扶植三农有什么理论依据呢?下面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谈这一问题。
(一)资源配置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自由性,这种自由性大多时候是有效的,但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合理性。针对这种资源自由配置的不合理,就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干预。农业政策性金融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的工具。社会资源配置有两个目标: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这两个目标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常常会因为一个目标的实现而破坏了另一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目标,常常让社会合理性得到破坏。而注重社会的公平合理,又常常破坏经济发展积极性。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由于长时间农村过于贫困,而农业又风险大,回报低,信贷业因为害怕农民不能偿还贷款,所以不敢在农村投入过多的信贷。而农民又因为得不到信贷的支持,实现不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只会越来越贫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由于长时间信贷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和工业,就形成了单一化结构,整个信贷业和金融体系一度非常脆弱。我国政府为扭转这一局面,大力鼓励信贷业进行农村去扶植三农,让政策性金融和财政政策相互补充,这是对资源配置的一个优化处理方案,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农业弱质论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各产业之母,它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的,如果没有农业,那么人类所有的产业都成了空中楼阁。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它却有以下的诸多劣势表现出来:
第一,随着人民恩格尔系数的提高,食物消费的支出占人们总的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农业主要是的是为人类提供食品。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要落后与其他产业了,人们对农业和食物的依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从工业到农业体现“土地报酬递减”这一规律,这种规律也成为全球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集约化的程度越高,其产出越高,就越吸引投资者。也就是说,一个投资者在同样的土地上进行工业生产的收益远远多于投资在农业生产的收益,那投资者就会自觉的投资在工业的生产上,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
第三,农业生产风险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一个个的生命体,种植业的植物是有生命的,畜牧业的牲畜也是有生命的等等。这些有生命的对象生长受自然的影响比较大,如果遇到自然灾难,势必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所以我们说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是比较大的。
第四,由于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的分散性以及土地本身的分散性和广泛性,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由于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和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矛盾的,我国农业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建国后长时间处在农业为工业作贡献的负保护时期。从国家大兴炼钢铁,老百姓砸锅也要炼钢的全民大运动到工业化用地占用大量耕地。我国的农业一直在为工业做出牺牲,不管是从国家财政上面,还是资源配置上面。面对这一情况,今后的战略应是将农业负保护调整到趋向零保护再转向工业支援农业的正保护。 在这种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信贷领域的投入结构也势必将有一个调整,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和信贷投入,这和农业弱质是分不开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信贷领域扶植三农策略
(一)健全贷款担保体系
因为农业生产的风险比较大,如果遇到自然灾难,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破坏,也无可还清银行的贷款,久而久之,就成了赖账和死账。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农村信贷实践中极为常见,出现这种情况,和我国的信贷担保体系不健全有关。在健全我国农村信贷体系中,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
第一,可以建立联合信贷担保小组。这种小组就是要让几家农户联合在一起去银行贷款,这些农户之间形成一种互相担保的关系。这种措施在个别农村信贷中进行过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联合信贷小组让以前作为个体面对种种风险的农村有了一个小的集体,这样就有了在集体中的安全感和进行农业生产时承担风险的信心。其次,这种农户之间联合担保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减少银行的损失。因为这些农户是联合担保的,就算第一还款人没有了偿还能力,那第二还款人还可以作为第一还款人的补充,这就大大的减少了死账和赖账的机会。
第二,可以让农民的抵押物更多样化。我们知道,农民的收入低,他们的私有财产也极为有限,这样在贷款时,他们能拿出的抵押物品也很有限。因为缺乏抵押物而不能贷款,成了很多一个大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让农民的抵押物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抵押物可以包括农民的个人树木、房屋、牲畜等等与农民生活较为贴近的个人财产。只有拓宽农民抵押物的形式,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有贷款的资格。
(二)加强信贷领域的各层次监管
我们谈到的信贷领域的监管应该是多层面的和多元化的监管。有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有信贷服务对象之间的监管和信贷领域内部的监管。
首先,政策对银行的监管。上文我们提到,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常是矛盾的双方,所以常常有一些信贷从业者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情况,所以加强政府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再者,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求有好的监管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
其次,信贷服务对象之间监管。在信贷服务三农的这一过程中,服务的对象就是农民。我们前文中提到的要建立信贷担保小组,这个小组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农村信贷领域的风险,也可以在这个小组中加强各自的监督工作,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责任心和信誉度。
其次,信贷领域内部监管。有一些信贷的销售人员利用农民知识文化有限的特点,就用模糊语言麻痹甚至欺骗农民。我们在信贷领域内部要加强监管,从各个环节保障我们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君.德国、日本、韩国政策性银行的动作[J].财政金融,2002(09)
[2]王冰,刘振光.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07(05)
[3]王伟.中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吴怀农.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J].货币时论,2004(08)
【作者单位: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