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感激的“落榜”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嘉庆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这个人叫张居正,参加乡试时年仅13岁,人称“江陵才子”。顾璘在此之前就认识了张居正,第一次见面时就对他不凡的谈吐感到惊讶,以致“许以国士,呼为小友”,也就是放下了巡抚和长辈的双重架子,与张居正结为“忘年交”。后来他又专门请张居正到家里作客,而且以成人的礼节接待他。他还把自己的儿子叫出来,指着张居正说:“这位就是荆州张秀才,以后他当了中枢大要,你可以去见他,他一定会顾念到你是老朋友的儿子的。”
  果然,张居正虽然是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但考卷却答得相当漂亮。然而正当考官准备将他录取时,却被顾璘阻止了。原来张居正在考试之前曾写了一首《题竹》,其中写道:“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他把自己比为凤毛麟角,要就此直上青云。这一方面展现了一种自信与抱负,另一方面也透露着那么一点自负和高傲。这应该是才子们的通病,因为沾染了才气,难免眼光就高了,气也浮了,古代许多神童的折戟沉沙,大多因此。
  顾璘把朝廷派来监督招生工作的赵御史请来,对他说:“张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是13岁就让他中举,这么早入了官场,将来不过是多一个官场上吟风弄月、舞文弄墨的文人,对国家其实是一种损失。不如趁他现在年龄小,给他一个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些。”
  这事遭到了副主考官、湖广按察俭事陈束的坚决反对,因为他实在太爱惜张居正的才华了,他反对的理由是:“以后的事谁能说得准呢?但是从现在的卷面成绩看,你不录取他,那不是埋没人才吗?”
  赵御史很是犹豫了一番,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按照顾璘的意见,给张居正亮起了红灯。
  乡试结果公布,呼声最高的“江陵才子”落榜一时成为轰动的新闻。这对于此前早就习惯了顺风顺水、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的张居正来说,由此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他为此愤愤不平,很是不服气。
  顾璘也没瞒着这件事,他找到张居正说:“是我坚持不录取你。”虽然没有更多的解释,但从这一句话和那期待的眼神里,年少的张居正读懂了一切。顾璘没有看走眼,从此张居正没有了抱怨,转身投向了更扎实的学习与历练。
  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再次参加了乡试,并考中了举人。恰巧这年顾璘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市)督工,张居正前来拜见,顾璘很高兴,对他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作为中材的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上次耽误了你3年时间,这是我的错误。但是,我希望你有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说完,解下了自己犀牛皮的腰带送给他,说:“你将来是要系玉带的,我的这一条配不上你,只能暂时委屈你了。”
  在明代,衣服是不能随便穿的,什么品级的官员穿什么样的衣服,甚至系什么样的腰带都是有规定的,像顾璘这样级别的官员,系一条犀带已经算很牛了。但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少年将来是可以系玉带的,话语中的那种鼓励与期盼不言而喻。
  事实上,张居正的确没有辜负顾璘的一片苦心,日后正是他主持了明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成为国家的脊梁。清代的蔡岷瞻评价说“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作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一生最感激的人,就是曾经让他落榜的顾璘,他后来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道:“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意思说,我那时候年龄还小,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但是我内心知道顾大人是真正懂得我的人,即使以死相报也在所不惜,这种想法,我到现在还不敢忘记。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自己比别人高多少,而在于肯于把别人举上自己的肩膀。顾璘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至今依然给我们留下如此温暖的记忆。
  (编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中国盆景大师王永康,作品曾连续三届在中国盆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中国唐风盆景展”上获得金奖,他因此被国际盆栽协会授予“国际盆栽大师”的称号。有次采访,王永康对记者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毛孩子蜕变成大师:  1951年,我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普通家庭。15岁时,我的邻居中有一位早年的国民党军医。这个老军医整日侍弄盆景,不辞劳苦。我见老人家身单力薄,搬运盆景时显得很吃力,一得空就去帮助他。在与老人相处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时光飞逝,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一个人走在乡间的林荫道上,思绪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飘泊不定,随风飘逝。  我们一直在路上,远方有我们理想中渴望的人和事,旅途中的欢歌笑语,悲欢离合,装饰和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每一次的停留,是我们心灵栖息的驿站和归宿,启程的时候,一切不复存在,留下的也只有岁月的痕迹。  生命不息,生活不
摘要:本文以Photoshop图层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度挖掘,为在教学设计中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图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06-0027-02  随着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方向已经从学科素养走向核心素养。那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呢?本文
一张老相片上,一枝桃花,没有一片叶子。太单调了,可惜,真可惜!“红花还须绿叶衬”,红花美,有绿叶陪衬,更添韵味。“红”与“绿”,颜色的对比;“花”与“叶”,物象的对比。对比,审美的一大原则,也颇有搭配、合作的意思。  冰心《谈生命》:“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有了云翳的衬托,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的。  时隔多年,我赏花的水准变了。再看这枝桃花,依旧鲜嫩欲滴,何况当年那景。桃
不久前,“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我爱桃花》。笔者观赏了演员尹铸胜和梅婷“让多少爱可以重来”的情感戏剧之后,当即激起我对当年一场桃花梦呓的怀想。不过,它不属于儿女喃呢的情爱范畴,而是知识分子的一曲梦中彩虹;在那旋而即逝的桃花梦中,深藏着中国的历史的经纬,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绝唱。故而笔者行文,将当年驿路桃花之情梦,呈现给今天的读者……  上  记得,前几年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我时,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古人说,“仁者乐山”,我不敢以“仁者”自居,但出生后取名就含有“山”字,冥冥之中,山与我,似乎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我总觉得,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血脉相通的。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便觉山是人类的老师,它教人开阔眼界,神游八荒。试想,置身于秀山峻岭,侧耳有虫鸣鸟唱,松风阵阵,举目是浓绿滴翠,雾岚戏风。到得山顶,又觉天高地迥,万里风来,群峰皆伏于下,于是陶然悠然,顿生逸兴
1  爱毁灭了一个人,一定是这个人被爱绑架了。香风艳酿,到后来,成了毒。  这毒,是罂粟,越爱越依赖,城池坍圮,江山倾覆,醉生梦死。然而,突然爱到不爱了,这毒已经离不开了,心被绑架,情已沦陷,最后,慌了手脚,乱了心思,没了方向。  你用最浓的痴情,买到的是最荒凉的破败,以及最深的绝望。  2  爱到最后,一定还要让对方看到你最初的影子。  也就是说,无论爱走了多远,让对方最初怦然心动的那一种感觉,
朋友失恋,醉了酒,和我诉苦,问我如何消除心中的痛。我告诉他,痛是你心中的一棵草,你迁就它,纵容它,只会让它更加肆意地生长。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连根拔起,那样或许会牵连出你的血肉,令你肝肠寸断,却会换来一个健康、晴朗的明天。这样总好过你浑浑噩噩地度过暗无天日的每一天。就像病入膏肓的人,若来一剂以毒攻毒的猛药,反而会有回春的奇迹。  一番话令他醍醐灌顶,第二天见到的他,果然是脱胎换骨面貌一新,犹如从即将
如何在“不争之争”中获胜?老子道出了七种秘诀: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容、言善信、正善直、事善能、动善时。  “善”的类型诸多,有具体的又有抽象的,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善,是做人之基石。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就是在道德、规则、法制的范围内做事。  这里的“善”,是善于的善,擅长的善,是长于能做好的善。我想,做领导工作的,做机关工作的,做官乃至做人,都应抓住一个“善”字,才能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改进自己的工
犹记得少年时的一个深秋,跟着父亲去看坡,就是去守护收获完毕、来不及运送回家的庄稼。  背着苫子走在乡路上,两旁庄稼婆娑,暗影横斜,极有情致,吱吱吱……田地里有促织不住地鸣叫,连响成一片,让这秋天的傍晚一点都不寂寞。天上圆月明亮,照得大地一片银白,周围散溢着成熟的秋稼的味道。朦胧的月光里,远处不时有红红的烟头,一明一灭,还有咯咯啦啦说话的声音,隐约顺风飘来,这说明看坡的人不少。稀疏的几颗朗星,在墨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