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使着一线教育工作者创新了多重教学方法,一大批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将建模教学的策略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已经开始了实施。我们都知道数学建模理念是通过将数学教学过程中抽象内容的简化而得出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运用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15-01
引言
什么是建模思想呢?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将数学语言和方法合二为一,便于将数学中抽象知识具体化,提升问题解决的速度,小学阶段学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出题,所以我们引进思维目的就是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思维课题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中出现的公式才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小学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例能够作为数学模型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所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掌握生活中存在的规律,为解决具体问题奠定基础,也促进了建模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建模意识。
从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我们可以看出,编排工作大都是基于建模而完成的,在课内容的选择要是从生活情境到抽象的模型,然后在从模型到验证模型。因此,我们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解读教材内容,为学生建立模型的概念,这样才能使得模型思想得到落实。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后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識去验证,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我们的一线教学人员也要为提升学生模型建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操作来积累直接经验,提升建模能力。
对于贴近生活的内容,要促使学生运用建模来独立解决问题,通过生活中事物为模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简单高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2.增强建模体验。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促进对生活中涉及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抽象化,并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型。然后通过相关的数学规律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并对结果进行验证,从而促进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例如,在问题解决方法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建模经验,形成正确的建模理念和良好的建模习惯。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或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遇到问题时,才能运用建模思维将模型意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小学数学图形领域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与图形相关的模型,使他们能够仔细观察生活。并考虑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通过在生活积累建模经验,从而达到培养模型创新能力的目的。
3.通过建模实现自主成长。
若想促使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得到充分的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就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积极创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当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合、提炼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对实际问题的适度调整,促进学生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借助建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独立建模奠定基础。例如,在比较大小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可以以学校内的跷跷板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体重的学生玩跷跷板的实际情况,并借助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联想和体验,最终掌握“>,<”等符号的用法。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在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起到基础作用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优化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可以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应用数学建模概念和经验,全面培养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小学生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榜样,促进良好的课堂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秀芳,陈芳芳,穆思雨.引领探究过程建构策略模型——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倒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11):0213-0214.
[2]马明明,马继东,王淑英.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以《解决问题策略——倒推》教学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14):0225-0226.
[3]张玉霞,裴玉柱,郑宝珠.用建模思想审视解决问题的教学——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6(08):0105-0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15-01
引言
什么是建模思想呢?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将数学语言和方法合二为一,便于将数学中抽象知识具体化,提升问题解决的速度,小学阶段学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出题,所以我们引进思维目的就是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思维课题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中出现的公式才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小学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例能够作为数学模型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所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掌握生活中存在的规律,为解决具体问题奠定基础,也促进了建模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建模意识。
从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我们可以看出,编排工作大都是基于建模而完成的,在课内容的选择要是从生活情境到抽象的模型,然后在从模型到验证模型。因此,我们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解读教材内容,为学生建立模型的概念,这样才能使得模型思想得到落实。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后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識去验证,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我们的一线教学人员也要为提升学生模型建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操作来积累直接经验,提升建模能力。
对于贴近生活的内容,要促使学生运用建模来独立解决问题,通过生活中事物为模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简单高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2.增强建模体验。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促进对生活中涉及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抽象化,并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型。然后通过相关的数学规律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并对结果进行验证,从而促进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例如,在问题解决方法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建模经验,形成正确的建模理念和良好的建模习惯。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或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遇到问题时,才能运用建模思维将模型意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小学数学图形领域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与图形相关的模型,使他们能够仔细观察生活。并考虑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通过在生活积累建模经验,从而达到培养模型创新能力的目的。
3.通过建模实现自主成长。
若想促使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得到充分的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就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积极创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应当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合、提炼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对实际问题的适度调整,促进学生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增强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借助建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独立建模奠定基础。例如,在比较大小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可以以学校内的跷跷板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体重的学生玩跷跷板的实际情况,并借助多媒体等方法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联想和体验,最终掌握“>,<”等符号的用法。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在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起到基础作用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优化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可以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应用数学建模概念和经验,全面培养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小学生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榜样,促进良好的课堂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秀芳,陈芳芳,穆思雨.引领探究过程建构策略模型——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倒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11):0213-0214.
[2]马明明,马继东,王淑英.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以《解决问题策略——倒推》教学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14):0225-0226.
[3]张玉霞,裴玉柱,郑宝珠.用建模思想审视解决问题的教学——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6(08):010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