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担负起一系列重大历史使命,应确定其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治国理政承载着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
  【关键词】治国理政 历史使命 核心地位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治国理政承载着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担负起一系列重大历史使命。
  一是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从过去看,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渴望。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现在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来看,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全国各族人民、社会各个阶层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
  从宏观上讲中国梦,讲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国梦就是和平发展之梦,是合作共赢之梦。从中观上讲中国梦,讲的是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微观上讲中国梦,讲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人“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这样的梦,实际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就我们党来讲,提出中国梦,就是要整合中国多元化的社会意识,以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1978年以后,我们相对注重打破“思想僵化”。之后,我国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了,社会意识也呈现多样化倾向,甚至出现以“多”淡化“一”的“思想分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并克服“思想分化”,以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就至关重要了。提出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就是要通过确立一种共同目标,重建能达成最大共识和广泛认同,进而凝聚力量的意识形态。
  就国家来讲,提出中国梦,就是要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进而增大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对话、交流、合作的基础和空间。提出并实现中国梦,首先就是要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方式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积极学习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世界上显示中国力量和中国声音。
  就社会来讲,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以攻坚克难。中国梦是一种关系范畴,涉及到国家、民族、人民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本质上是要实现国家、民族、人民和个人的共生共进。这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进而有利于攻坚克难。中国梦也是一种价值范畴,它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它以大众话语表达中国目标和中国理想,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易让民众认知和认同。
  二是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首先,这是历史新阶段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集中体现为“整体转型升级”。这里所谓的“整体转型升级”,主要指1978年以来到今天所实现的由“欠发展”阶段向“发展起来以后”阶段的转型。邓小平同志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欠发展”阶段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总体上是“发展起来以后”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其次,这是为了解答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整体转型升级”阶段治国理政,特别注重解答“时代课题”。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及其历史新阶段新实践新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时代课题可概括为: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与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治国理政的目标问题;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和方略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丰富内容,都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系统解答和理论设计。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历史阶段特征新概括、时代课题新解答、哲学思维新高度、核心理念新提升、根本主线新阐述、奋斗目标新升级、强国之路新整合、治国理政思路新拓展、战略布局新设计、执政品格新展现和哲学思想新表述等方面,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飞跃,建构起了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三是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干部从政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注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二是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勇于破解发展进程中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命运性问题”。大多数领导干部愿意走第一种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也认同第一种思路,但更加注重第二种思路。他提出的两大命题,即“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反映了这一点。
  之所以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因为我们党面临“四大挑战”,我们党要经受“四大考验”,我们党要克服“四种危险”,我们党还要打“四块坚硬的铁”,即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和难题,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新出现的难题,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问题,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既有强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围堵打压问题。这意味着新一届党中央是踏着“尖刀”前进,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汇聚社会正能量,同时又以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来进行斗争,从而在经济转型、铁腕反腐、意识形态建设、改善民生、军队改革、外交战略、网络强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方面,取得卓著成就,使党和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三个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中思考全面从严治党的,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种全新思路,目的是使党自身真正硬起来,能担负起所担当的重大使命。其中,“三个伟大”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和“从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在“三个伟大”实践框架中思考党的建设,就是要使党真正成为实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治党,就是要使党成为治国理政坚强的领导主体;在“全面”中治党,就要使党的建设达到科学化水平,真正能站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从严”中治党,就是使党自身硬起来从而能把“铁”真正打好,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考验和风险。习近平总书記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党自身硬”的问题,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五是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当今世界无论多么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归根结底,各个国家都要处理党政力量、市场力量和民众力量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美国主要是以市场或资本力量为主导的资本文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及其话语体系大都与这种文明相关,比如美国强调的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以及金钱政治等。当今欧洲一些国家也注重资本的力量,但更加注重以社会力量为主导来建构社团文明或社群文明,比如其所强调的社群主义、公民社会等话语体系,大都与此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利用市场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仅如此,要真正解决好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既要在政治方面注重党政主导力量,发挥党政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在经济方面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还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注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就是:积极使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举并形成合力。人民主体力量体现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党政主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表达和主体表达,市场力量是“中国特色”的经济表达。只有协举并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能真正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对优势和影响力。这一哲学精髓,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本质内涵与核心要义,揭示了中国创造发展奇迹且逐渐拥有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奥秘,确证了在当今世界上,基于这一哲学精髓,我国正在建构一种新型的中国话语体系和新型文明。
  1978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这三种力量的正确发挥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协举并形成合力有关。党政主导力量,使我国集中资源和力量办成了许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事”,大力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显示出我们的最大优势。市场支撑力量,把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主体力量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城市、农村及各行各业的具体建设者。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由此,把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显示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世界意义。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举并形成合力,是中国成为强国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三大根本支柱,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并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三大根本支柱,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并形成一种新型文明的基石、核心。这种话语体系及其新型文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具有竞争力,具有魅力,也是我们充满自信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自然形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自然形成的,有其历史依据、实践根基和理论基础,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在带领新一届党中央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而且在这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五个伟大”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核心作用,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贡献。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经受“四大考验”和克服“四种危险”中也卓有成效。有为必有位。这是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核心地位的实践根基或业绩基础。
  其次,習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的气概与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格局基本形成,也使我国社会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这其中,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敢于担当的气概与经验和智慧:一是“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刚性执行”;二是“破解难题、建构秩序、唱响中国”;三是“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支点”;四是“哲学思维、顶层设计、凝聚力量”;五是坚持“党政主导、市场支撑、人民主体”;六是“把控方向、战略定力、充满自信”。这是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核心地位的人格基础。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显示出一种大国领袖的伟人风范和亲民情怀。比如直面难题的勇者担当,改革清障的问题倒逼,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抓铁有痕的刚性执行,梦想引领的力量凝聚,严以修身的主体锻造,充满自信的战略定力,以民为本的责任担当。这是确立其在全党核心地位的群众基础。
  最后,中国共产党本质上就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委员会,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几次重要讲话中也突出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个核心领导层,要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人民满意的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的核心,也有其政治基础。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也正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所指出的: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核心的重要意义
  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牢固不牢固,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都很重要,其领导基础或政治基础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党中央的这个核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可能会缺乏凝聚力,中央政治局也可能缺乏凝聚力,中央委员会就可能会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国家就没有希望,人民也会怨声载道。
  二是有利于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进而有利于使中国由大国成为强国。实现中国梦、使中国从大国成为强国,是所有中华儿女、全国各族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明確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有利于使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从而全力以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使中国由大国成为强国而努力。
  三是有利于推进民主法治社会建设。在当今中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也需要循序渐进、稳步进行,因此也需要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民主法治情怀,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有利于顶层设计,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四是有利于实现人民幸福。党好、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才会幸福。党好不好,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直接相关。
  五是有利于解决思想分化问题。当今,我国社会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思想分化的情境。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凝聚共识;要凝聚共识,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必须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人民满意的党的总书记这个核心。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就有利于解决思想分化的问题。
  六是有利于顺利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处在“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阶段,整体转型升级是这一阶段最大的现实逻辑和本质特征。能否顺利实现整体转型升级,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實“新发展理念”,进而影响着能否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这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七是有利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整体转型升级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生态、外交等领域和方面都会面临诸多难题,会遇到一系列困难、风险、挑战。人心齐,泰山移。此时,党和国家特别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只有明确和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了主心骨,才能凝聚力量,进而才能攻坚克难。否则,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习近平总书记执政四年来所带来的巨变,足以证明确立其核心的必要。
  (本文选自:人民论坛 2016年38期)
其他文献
今天,中国的发展站上新起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机遇与挑战同在眼前。  95年前,引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今天,中国的发展站上新起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机遇与挑战同在眼前——  放眼世界,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搭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大平台,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有一个名字与中国革命史、中国青年运动史紧密相连,那就是36岁即于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的恽代英。  这位中国共产党创建早期领导人,知识渊博、胸怀大志、坚守信仰、高瞻远瞩,他在短暂一生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重要贡献,留下丰厚宝贵的思想遗产,是优秀中华儿女中的杰出代表。在当今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恽代英的思想与精神,仍具有跨越时空的现实价值和恒久生命
期刊
作家贾平凹以一句词感念陈忠实: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他是关中的正大人物,文坛的扛鼎角色。”引人深思的是,陈忠实以一部《白鹿原》成就了自己的“扛鼎角色”,而这位“正大人物”实是凭着一种“笨拙”的工匠精神一步步走过来的。  诚如评论家郜元宝所说,陈忠实写了许多作品,都是为《白鹿原》这一本书做准备,或者都是围绕《白鹿原》而发。陈忠实的大半生在西安灞河边的白鹿原度过,从读小学到当民办教师、在公社工作,
期刊
对陈独秀,应给予一个更为明确的定论性说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新民周刊》记者赴北京,独家专访了中共党史学家石仲泉。  石仲泉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在中国共产党走进第95个春秋之际,石仲泉将自己近些年深入研究党史的创新成果呈现给读者,推出《我观党史四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因其文章辩证地审视中共党史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分析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事件,评价中共党史中的
期刊
长安城是唐朝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基本相当于现在北京在全国的地位。  和如今的“北漂族”一样,当年长安城内也居住着大量的国内外“西漂”人口。  同样,当北漂们在为暂住证、户口、房租头疼骂街的时候,长安城内的“西漂”也面临着相似甚至更为严重的烦恼。  就拿户口和暂住证来说,大家在影视剧里看到,唐朝的英雄侠客美女们都是大大咧咧走进城门,随便找个客栈要一间上房,拍张银票出来就住下了。只要
期刊
要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局”,非“鸿门宴”莫属了。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里,项羽设好了圈套,就等刘邦上钩。结果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第一场“鸿门宴”以刘邦的顺利逃脱而仓促收场。  不过,古往今来,发生过的“鸿门宴”不知凡几。觥筹交错的背后,埋伏的是层层的杀机。一些人能看穿计谋,逃出生天,但更多的人栽了跟头,不得翻身。  不知怎的,连看了三集中纪委和央视联合推出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让笔者想到了两千
期刊
司马光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写了一部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这是他用了19年时间,完成的一部涵盖16朝1362年历史的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来帮助皇帝加强统治。书中充满了古人的经验、智慧和谋略,不仅值得古代统治者吸取和借鉴,也值得现在人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视其为枕上之宝,一生读过17遍之多,还将其运用到指挥作战和治国理政中,充分证明了该书的重要性和
期刊
从2015年年底至今,一些西方主流媒体陆續报道“伊斯兰国”在利比亚的扩张动向,称利比亚的“伊斯兰国”分支正成为该极端组织多个海外分支中最重要的一支。“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武装人员数量有所下降,但在利比亚的武装人员却在增多。  在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持续打击下,极端武装分子被迫选择向处于安全真空、各派斗爭激烈的利比亚转移,“伊斯兰国”正企图在利比亚建立另一个大本营。
期刊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西班牙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其现实主义杰作《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宝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塞万提斯生前曾在阿尔及尔度过了五年的囚徒时光,这次囚禁经历,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门。  学者玛丽亚·安东尼娅·加茜丝也曾经被扣为人质,她现身说法,
期刊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让国人心意难平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个报道案例,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当红产品iPhone,其在市场上为苹果公司赚取了200%的利润;而生产这一产品的中国组装厂,毛利仅在2%到4%之间。两者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别”。  这不是孤立的事件。在这之前,类似的事例曾经被广泛地报道。记忆所及,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那是说,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的所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