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性伤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影响社会安全的伤害事件。然突发事件大多难于预测,但是,突发性伤害事件必有其固有隐患,事前可能存在一些蛛丝马迹,社会症候群与社区诊断可为预测和预警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建立起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警与应急体系,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预案。
1突发性伤害事件的特征及界定
1.1突发性伤害事件:①造成群死群伤或对居民生命财产和心理造成巨大威胁的天灾;②化学中毒或职业中毒,包括职业毒物或毒物泄露等事故、化学恐怖袭击、故意投毒、意外中毒;③严重的火灾或爆炸事件;④重大交通伤害,如空难、海难、机车事故、地铁事故或特大道路交通伤害;⑤工程(矿山、建筑、工厂、仓库等)事故;⑥公共场所、娱乐场所或居民区的骚乱、暴动;⑦恐怖活动,有组织的大规模暴力活动,如暗杀、枪杀、袭击、劫持人质和邪教集体自杀等;⑧国内或国际的恐怖袭击。
1.2突发性伤害事件的特征: ①突发性和意外性:发生突然,较难预测,有的甚至不可预测。②群体性或社区危害性:往往同时波及多人甚至整个工作或生活的群体。③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由于其发生突然,累及数众,损失巨大,往往引起社会惊恐不安,危害相当严重。④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现场抢救、控制和转运救治,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必须在政府领导下综合协调处理。⑤常与违法行为、违章操作、责任心不强等有直接关系。
1.3突发性伤害事件的界定:①范围为一个社区(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自然村)或以上;②伤亡人数较多或可能危及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③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④需要政府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统一调配社会整体资源;⑤必须动员公众群测、群防、群控;⑥需要启动应急措施预案。
2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警
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有力的预警和应急理论,并建立起一系列快速、有效的应急机制,尽可能地将突发性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2.1预警方法
2.1.1①伤害监测;②伤害隐患;③急救系统功能;④安全促进;⑤上述各项的评价。
2.1.2部门协作:在政府统筹下卫生部门与公安、交通、消防、教育、宣传、工程、技术、劳动、消协等部门的协作。
2.1.3学科合作:临床医学(创伤、烧伤、急诊等),基础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法医学等),预防医学(流行病、职业中毒、环境卫生等),以及康复医学间的学科合作。
2.1.4提高领导和公众对突发性伤害事件预警的认识与理解,获得支持与配合。
3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应急措施
应急体系是指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在短时间内配齐人员、物资和能源,并且迅速采取措施,以便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体系。
3.1措施的法律依据:国务院公布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是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的法律依据。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依法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启动或终止应急预案、建立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技术平台、组建应对体系和队伍等。应急队伍则由抢险、公安(武警)、公共卫生、医疗急救、卫生监督人员组成,依法维护现场秩序,控制局面,抢救和运送伤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等,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3.2防控监测与社区诊断: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安全、疾病、环境、市场等社会监测资源和有关报告体系,建立统一的防控监测、报告网络,提高对突发伤害事件监测的准确性、敏感性;进一步完善与整合专用报告软件,实现信息共享。社区诊断是通过搜集与人群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资料,分析与确定社区的主要安全问题、社区的隐患及影响因素。
3.3群测、群防、群控与安全促进:形成一个地方政府负责与部门协调的突发伤害事件管理网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群测、群防和群控就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安全促进包括促进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改变,树立安全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处理突发性伤害事件的能力。居民要懂得预防和应对各种伤害的常识,学会自救、互救技能和逃生、求生的本领,必要时组织一些演练。医疗卫生单位是整个应急行动的依托,医疗卫生人员是义无反顾的应急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应明确在伤害事件出现时的职责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体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 3.4常备不懈:建立处理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医药器械、应急物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包括现场抢救工具、急救药品、医疗器械、卫生防护用品等。保证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转经费和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经费等。
4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的预警应急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是国家在社会层面上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宏观对策。预防与控制突发性伤害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危害,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和策略。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辖区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工作。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务必提高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工作的认识,把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4.2设立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或指挥部,主要任务:①拟定各类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并视情况及时修正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②构建完善的监测和通讯网络,与有关地区联系,互通情报;③组织应急队伍,收集和提供资料、情报和技术方法,组织学习、培训与演练;④应急物资的储备,定期补充、更换。
4.3指挥者必须亲临伤害现场第一线,迅速鉴别和准确判明事件原因,决定应对策略与措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抢救和转送伤员,防止事态发展或扩大,把损失降到最小。
4.4组建由临床急救、卫生、流行病、检验(检疫)、心理医生和现场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快速反应队伍。
4.5尊重公民知情权,让公众了解这些事件,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开展群测、群防、群控。
4.6与驻地部队的情报交换,取得部队的支持和配合。
5突发性伤害事件发生后
①居民的妥善安置;②恢复社区的交通、生活和生产;③事件原因的调查分析;④应急措施的及时性、合理性、成本与效益、总体损失等方面的评估;⑤居民和救援人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⑥预案的评估与修改;⑦总结、报告和通报。
6结语
目前我国重大突发性伤害事件形势依然严峻,预防、控制突发性伤害事件发生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重要的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履行职责,促进公共事业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培养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卫生意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广泛普及各种常见危害的预防常识,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作者单位:473000武警河南省南阳市支队
1突发性伤害事件的特征及界定
1.1突发性伤害事件:①造成群死群伤或对居民生命财产和心理造成巨大威胁的天灾;②化学中毒或职业中毒,包括职业毒物或毒物泄露等事故、化学恐怖袭击、故意投毒、意外中毒;③严重的火灾或爆炸事件;④重大交通伤害,如空难、海难、机车事故、地铁事故或特大道路交通伤害;⑤工程(矿山、建筑、工厂、仓库等)事故;⑥公共场所、娱乐场所或居民区的骚乱、暴动;⑦恐怖活动,有组织的大规模暴力活动,如暗杀、枪杀、袭击、劫持人质和邪教集体自杀等;⑧国内或国际的恐怖袭击。
1.2突发性伤害事件的特征: ①突发性和意外性:发生突然,较难预测,有的甚至不可预测。②群体性或社区危害性:往往同时波及多人甚至整个工作或生活的群体。③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由于其发生突然,累及数众,损失巨大,往往引起社会惊恐不安,危害相当严重。④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现场抢救、控制和转运救治,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必须在政府领导下综合协调处理。⑤常与违法行为、违章操作、责任心不强等有直接关系。
1.3突发性伤害事件的界定:①范围为一个社区(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自然村)或以上;②伤亡人数较多或可能危及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③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④需要政府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统一调配社会整体资源;⑤必须动员公众群测、群防、群控;⑥需要启动应急措施预案。
2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警
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有力的预警和应急理论,并建立起一系列快速、有效的应急机制,尽可能地将突发性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2.1预警方法
2.1.1①伤害监测;②伤害隐患;③急救系统功能;④安全促进;⑤上述各项的评价。
2.1.2部门协作:在政府统筹下卫生部门与公安、交通、消防、教育、宣传、工程、技术、劳动、消协等部门的协作。
2.1.3学科合作:临床医学(创伤、烧伤、急诊等),基础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法医学等),预防医学(流行病、职业中毒、环境卫生等),以及康复医学间的学科合作。
2.1.4提高领导和公众对突发性伤害事件预警的认识与理解,获得支持与配合。
3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应急措施
应急体系是指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在短时间内配齐人员、物资和能源,并且迅速采取措施,以便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体系。
3.1措施的法律依据:国务院公布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是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的法律依据。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依法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启动或终止应急预案、建立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技术平台、组建应对体系和队伍等。应急队伍则由抢险、公安(武警)、公共卫生、医疗急救、卫生监督人员组成,依法维护现场秩序,控制局面,抢救和运送伤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等,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3.2防控监测与社区诊断: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安全、疾病、环境、市场等社会监测资源和有关报告体系,建立统一的防控监测、报告网络,提高对突发伤害事件监测的准确性、敏感性;进一步完善与整合专用报告软件,实现信息共享。社区诊断是通过搜集与人群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资料,分析与确定社区的主要安全问题、社区的隐患及影响因素。
3.3群测、群防、群控与安全促进:形成一个地方政府负责与部门协调的突发伤害事件管理网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群测、群防和群控就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安全促进包括促进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改变,树立安全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处理突发性伤害事件的能力。居民要懂得预防和应对各种伤害的常识,学会自救、互救技能和逃生、求生的本领,必要时组织一些演练。医疗卫生单位是整个应急行动的依托,医疗卫生人员是义无反顾的应急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应明确在伤害事件出现时的职责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体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 3.4常备不懈:建立处理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医药器械、应急物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包括现场抢救工具、急救药品、医疗器械、卫生防护用品等。保证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转经费和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经费等。
4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突发性伤害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的预警应急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是国家在社会层面上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的宏观对策。预防与控制突发性伤害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危害,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和策略。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辖区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工作。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务必提高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工作的认识,把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4.2设立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或指挥部,主要任务:①拟定各类突发性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并视情况及时修正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②构建完善的监测和通讯网络,与有关地区联系,互通情报;③组织应急队伍,收集和提供资料、情报和技术方法,组织学习、培训与演练;④应急物资的储备,定期补充、更换。
4.3指挥者必须亲临伤害现场第一线,迅速鉴别和准确判明事件原因,决定应对策略与措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抢救和转送伤员,防止事态发展或扩大,把损失降到最小。
4.4组建由临床急救、卫生、流行病、检验(检疫)、心理医生和现场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快速反应队伍。
4.5尊重公民知情权,让公众了解这些事件,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开展群测、群防、群控。
4.6与驻地部队的情报交换,取得部队的支持和配合。
5突发性伤害事件发生后
①居民的妥善安置;②恢复社区的交通、生活和生产;③事件原因的调查分析;④应急措施的及时性、合理性、成本与效益、总体损失等方面的评估;⑤居民和救援人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⑥预案的评估与修改;⑦总结、报告和通报。
6结语
目前我国重大突发性伤害事件形势依然严峻,预防、控制突发性伤害事件发生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重要的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履行职责,促进公共事业与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培养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卫生意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广泛普及各种常见危害的预防常识,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作者单位:473000武警河南省南阳市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