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名飞行员都不希望在自己的飞行生涯中出现空中特情。因为,它瞬时突然、高度危险、无法预见,处置稍有差迟,就会铸成毁灭性灾难。然而,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的试飞员们却每天都在面对特情、与死神对阵,把遭遇飞行危局当作“家常便饭”——为在低空、超低空的“极限高度”飞出我国首型专用攻击直升机——直10的极限性能,他们凭借无畏的胆魄和高超的技能,勇当“刀尖上的舞者”,完成一、二、三类风险科目200多个,成功处置空中特情24起,获取重要科研参数近万个。
为准确验证每一架直升机的生产性能,确保部队用上高质量的军品,他们勇当“低空驯鹰人”,成功处置空中发动机停车、发动机起火、尾桨失效、水平尾翼折断等各类空中重大险情60余起,将数百架刚下生产线的新机逐一在空中“驯服”后交付部队。14年如一日,他们勇担使命,挑战极限,直面死神,搏击低空,安全飞行数千架次、上万小时,出色完成了4个系列20多个新型号国产直升机的科研试飞任务,无数次从“极限危机”中凯旋,创造了“一机未损”的航空器试飞奇迹。
对阵死神:
在挑战极限中“助产”科研新机型
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大队试飞员们却不畏艰险,从容应对,以一往无前的气概不断冲击飞行极限,反复经受生死考验。
普通飞行员可能飞行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一起空中特情,而大队试飞员们每年都要处理几起大的特情。2006年11月7日,试飞员张雷对某新型直升机进行悬停检查时,直升机突然剧烈飘摆,无法保持正常悬停姿态。数秒后,直升机就进入了侧翻状态,翼尖离地仅数十厘米,眼看就要旋翼打地机身翻转。紧要关头,张雷当机立断,在直升机向反方向倾斜经过水平位置的一刹那,迅速下放总距使直升机从3米的高度快速垂直下落。仅仅0.6秒,直升机迫降成功。此时,尾桨已断裂触地,碎片飞出数十米远。该型机的型号总师王贤玉至今心有余悸:“倘若错过这一次飘摆过水平位置的瞬间,那么下一个飘摆,直升机旋翼必将打地,后果不堪设想!”
试飞风险不仅源于特情,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直升机性能极限的挑战。2006年冬,大兴安岭白雪皑皑,气温零下40多度,试飞机组正在进行直10高寒条件下一类风险科目试飞。在没有任何加温防护的驾驶舱内,试飞员在手脚冻得几乎麻木的状态下驾机从3000米高度向下俯冲,银色大地扑面而来,空气与直升机的摩擦声呼啸而至,噪声像铁皮撕裂般强烈刺耳。此刻,直升机开始出现左右飘摆和剧烈抖动,随时面临变形甚至解体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但试飞员镇定自若,屏住呼吸,紧握驾驶杆,操纵着几乎要失去控制的直升机继续俯冲:100千米/时,200千米/时,300千米/时……当空速表显示时速达到极限值时,试飞员果断退出了俯冲动作。现场惊心动魄,这一速度超出了设计性能的1.1倍,创下了直10高寒飞行的极限纪录,填补了国产直升机飞行的又一项空白。
试飞永远是在充满挑战和极其险恶的未知世界中摸索。由于加装的各种设备都处于验证阶段,因此科研样机仿佛一头野性十足的“猛兽”,风险时刻潜伏在试飞员身边,就连平时最不起眼的地面操作也暗藏杀机。2003年3月20日上午,试飞机组正在对某新型直升机进行发动机地面共振试验,突然,试飞员宋义的耳机里传来指挥员急促的指令:“发动机起火!紧急关车!紧急关车!”原来,极限数据测试使得发动机急剧升温,油温逼近燃点,在高速运转旋翼风力的助势下,尾喷管喷射出滚滚烈焰。座舱被浓烟笼罩,油箱存有大量余油,直升机随时有爆炸危险。此时,只需轻轻一拉舱门就能逃离险境,但试飞机组却没人触碰把手。因为他们清楚,这架科研样机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宝贵科研数据,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多年心血,一旦损毁,国家投入巨资的新机研发将前功尽弃。凭借过硬技术和超强应变能力,他们按处置预案紧急关车并成功起动发动机灭火装置,火情在爆炸临界点上被“驯服”了。
一架新型直升机的诞生,试飞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形象地说试飞员就是新机型诞生的“助产士”。试飞的成败关系着型号的命运,直接影响着装备研制进程和国防军工发展。一位直升机总设计师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这些搞直升机的,可能一代人一辈子就搞这么一个型号,但如果核心性能飞不出来,这个型号就可能夭折,不仅国家投入的大量财力物力得不到回报,我们这一辈子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这番刻骨铭心的话,让试飞员们感到责重千钧。
2007年7月12日,一场险些使直10攻击直升机研制毁于一旦的试飞史上罕见特情不期而至。试飞员张志强和张云磊按计划进行直-10极限旋翼载荷测试试飞时,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报警指示灯全部亮起,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试飞机组在短短4分钟内,驾驶直升机避开多个居民区成功迫降在距机场20千米外的稻田里。现场检查发现,直升机尾部蒙皮多处撕裂,尾传动系统严重损坏,油管断裂,液压油已漏光。“倘若耽误几秒,直升机就会空中解体!”事后专家认定,这次迫降的成功保住了科研成果,挽救了直10这个型号,创造了航空科研试飞的奇迹。
艺高胆大,英雄无畏。每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试飞员们抖掉满身征尘,稍作休整,又奋勇驾机直冲云霄、开始了新的挑战。他们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试飞数百架次高等级风险课目,成功处置了一起又一起空中重大险情,勇敢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死亡陷阱”,为国家挽回了数十亿元财产损失,从试飞禁区拿回了大量宝贵数据,为我国攻击直升机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勇担使命:
在主动作为中探索新装新战法
试飞员,既是装备性能的验证者,又是装备质量的把关者,肩负着国防和军工发展的双重重任。每一架新出厂的直升机必须经他们空中试飞,排除一切质量缺陷和故障隐患后,才能成为合格品交付部队飞行员。
一次试飞中,一架即将出厂交付部队的新机右侧发动机尾喷管5个固定支点中的4个接连脱落,仅剩1个与发动机相连,随时都有分离的危险。究竟是试飞员操作不当,还是设计问题?试飞连着战场,绝不可埋下任何一个重大隐患!大队党委组织试飞机组连夜研读该机的设计、安装、飞行等技术资料,深入剖析故障原因,最终判断出尾喷管固定设计存在缺陷,第二天一早就向科研单位报送了得到专家一致认可的改进方案。正是凭着这股劲头,他们先后圆满完成了直8、直10、直11军机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试飞任务,将数百架直升机安全无故障交付到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为国防装备建设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位航空专家说,优秀的试飞员是高素质的集合体,在他们身上应该体现出科学品质与战斗精神、良好心理素质与深厚技术功底的完美结合。而这些,正是大队试飞员们的不懈追求。2010年夏天,试飞机组在西北某试验基地执行直10武器靶试地面试验时,发生意外——直升机旋翼被出膛的火箭弹击穿,碎片溅射至数十米外,火发器内部元器件被烧焦,电源口盖被震落——这是一起罕见的重大险情。然而,试飞机组并没有被眼前的惨烈景象所吓倒,第一时间参与到专家组的故障分析论证中,积极查找问题原因,并协助科研人员迅速改进试验方案。新方案一出炉,他们就立即投入到新一轮试验试飞之中,并最终确保直10取得了空中靶试100%命中目标的喜人成绩。
试飞员的肩上,扛的是科研人员的心血,是人民的血汗钱,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时间。作为试飞员,仅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给勇敢插上智慧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稳、更精。直10攻击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感叹地说:“在直10的研制中,试飞大队的贡献太大了!试飞员是设计理论与飞行实践相联系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直升机人机工效方面有着最大的发言权。他们最清楚部队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也最了解企业的研发能力,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影响一个型号的进程。”近年来,大队试飞员们始终坚持“把试飞融入科研”、“让试飞前伸到科研”,结合试飞实践,先后向直升机设计部门和生产厂家提出可行性建议上千条,解决了大量影响直升机性能品质和飞行安全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新型直升机的研发进度,提升了装备的技战术性能。
“5·12”汶川抗震救灾,全军上百架直升机紧急飞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由于当时直8直升机的高原性能数据不明,执行救灾任务的飞行机组对进入高海拔山区飞行有些担心。“立刻组织试飞验证!”得知这一情况后,大队领导当即拍板。他们找到直8直升机设计总工程师商讨对策,迅速组织高原试飞机组加班加点试飞,获取了第一手数据,紧急论证该型机在北川灾区飞行的可行性,并协助工厂对该型机迅速完成改装。随后,改进飞行方案很快反馈到救灾部队,直8直升机在运送伤员、投送物资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紧要关头,试飞员们快速反应、主动作为,不仅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为陆军航空兵执行多样化非军事作战任务拓展了空间。
试飞不仅要检验装备的质量性能,更要为部队的战斗力负责。为此,大队提出了“为了实现部队已知,我们努力探索和验证未知”的工作理念,积极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铺路搭桥。每当部队直升机发生重大和普遍性故障时,他们都会主动跟进,及时帮助部队解决难题。2013年,直10多次发生异常振动的事故征候,甚至一度造成该机型停飞。大队闻讯,迅速派出骨干力量赶赴各作战部队进行验证试飞,不仅找出了异常振动的原因,而且积极建议并主动承办了全军陆航部队直10型机技术骨干集训班,推动了新型号在部队快速生成战斗力。
为全军及武警部队改装培训新机型飞行员是试飞大队一项编外的职能任务,也是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一项关键任务。为此,试飞员们总会根据机型和参训人员的技术水平特点,认真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始终做到理论与技术并重,技术与作风同严,有效确保了培训带教质量,得到了受训部队的一致好评。目前大队改装培训的200多名飞行员,大都成为了各部队的骨干力量,在遂行联合军演、国庆阅兵和救灾抢险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着中坚作用。2014年5月,大队又承办了“全军陆航部队特情处置科目飞行骨干集训”,为陆航部队培养了一批特情飞行技术教学骨干,开创了关闭发动机状态下“自转着陆”普训的先河,规范了特情训练的组训、教学及保障方法,形成了特情组训体系教案,为提升陆航部队整体战斗力水平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队长姚海忠谈起我军第一部《陆军航空兵试飞员训练大纲》的编写经过时,对当初试飞员们主动请缨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试飞员特情训练课目设置难度比部队大、时间要比部队长”,“每名试飞员的飞行课目、训练方法、评估标准都应高于部队飞行员”……这种自加压力、追求卓越的作风和品质,始终贯穿在试飞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甘于牺牲:
在无私奉献中打造过硬团队
飞行员和试飞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不同。飞行员飞的是定型成熟的飞机,有严格的大纲规定和安全包线。试飞员飞的是正在研制中的飞机和机载设备,谁也无法给一个“试”字打包票。从一定意义上讲,试飞就是"膛雷”,几乎是拿性命在为新装备的安全飞行探路。而大队的试飞员们始终以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和国家直升机工业崛起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像冲锋的战士一样,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向着一个个“雷区”发起冲击。
为了获取某型直升机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数据,试飞机组先后三上雪域高原无人区,在高原缺氧、气象复杂、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扎下帐篷野外试飞,创造了国产直升机的多项飞行纪录。期间,试飞员赵锋试飞时空中氧气系统故障紧急迫降,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但迫降时气压急剧变化导致耳膜穿孔,耳鸣、头疼等后遗症至今折磨着他。在大队,罹患失聪、面瘫等职业病的试飞员不在少数,然而只要不影响任务谁也不愿停飞,他们总说“今天我们试飞多担一点风险,明天部队作战就少一分牺牲”。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一连飞出了国产直升机的多个极限数据最大飞行表速、最大过载值、最大仰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
盛夏的赣北某机场,骄阳似火,直10攻击直升机进行旋翼载荷测试。这项测试要求飞行过载值必须从1.6飞至2.6.这对于直升机本身和飞行员生理极限都是个严峻考验。“做1.6动作!”、“做1.8动作!”、“做2.0动作I”随着塔台指令难度的增加,飞行仪表数据迅速飙升至极限值。机场内空气仿佛瞬间凝滞,跟班的科研人员都为试飞员们捏着一把汗。“现在做2.6动作I”塔台指令再一次下达,所有监控人员都屏住了呼吸,各种数据急剧变化,有的甚至超过了直升机关键部件设计的使用寿命值。3秒钟后,直升机慢慢地恢复正常,试飞员成功飞出了该机的又一项设计极限。当耳机中传来“动作完成、机组返场”时,试飞员已全身浸透汗水,精疲力竭。
近年来,随着国家直升机研制和军队装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陆航试飞员承担的试飞任务量逐年攀升。为了确保试飞任务节点,试飞员节假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一等功集体—直10武器系统试飞机组先后转战8个省区,历时4年时间,创造了国产直升机空空靶试的多项试飞纪录,为加速国产专用攻击直升机的研制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4年中,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所付出的牺牲却是常人所无法体味的——任务之余,在荒凉孤寂的试验场,试飞员们对家人的牵挂与惦念,是多么痛苦的煎熬!任务之中,千里之外的家中,家人们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他们对试飞员安全的担心与忧虑,又是多么痛苦的折磨!
在个人与集体这架天平上,陆航试飞员的重心永远倾向集体,心里永远装着神圣的试飞事业。不用说地方航空公司飞行员的优越待遇,就连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工业部门青年专家的工资奖金也往往比他们高出很多。因此,经常会有一些地方航空公司出于对试飞员过硬飞行技术的垂慕,找到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出优厚条件,动员转过去工作,但无论人家如何软磨硬泡,都未能动摇试飞员们的意志。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试飞员面对风险与收益的巨大差异缘何如此淡定?采访中,大队政委陈风华细数大队传家宝的讲述解开了人们心中的问号。陈政委如数家珍:
群雁高飞头雁领。从宋义到徐国林,再到姚海忠的三任大队长,十几年如一日以身作则立下了一个铁规矩——最新最难最险的科目,大队长飞第一个架次。
试飞干部无小事。大队地面干部默契地形成了一个没有成文的好传统——待遇,优先考虑试飞干部:困难,优先解决试飞家庭。
大队党委针对试飞员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定期对任务机组家庭进行家访,不遗余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试飞员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消除后顾之忧。
好班子带出好团队。如今,大队试飞员人人立功受奖,人人有科研成果,人人都能成功处置空中特情,是我军航空试飞领域的一个胆识过人、技艺高超的英雄群体。
为准确验证每一架直升机的生产性能,确保部队用上高质量的军品,他们勇当“低空驯鹰人”,成功处置空中发动机停车、发动机起火、尾桨失效、水平尾翼折断等各类空中重大险情60余起,将数百架刚下生产线的新机逐一在空中“驯服”后交付部队。14年如一日,他们勇担使命,挑战极限,直面死神,搏击低空,安全飞行数千架次、上万小时,出色完成了4个系列20多个新型号国产直升机的科研试飞任务,无数次从“极限危机”中凯旋,创造了“一机未损”的航空器试飞奇迹。
对阵死神:
在挑战极限中“助产”科研新机型
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大队试飞员们却不畏艰险,从容应对,以一往无前的气概不断冲击飞行极限,反复经受生死考验。
普通飞行员可能飞行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一起空中特情,而大队试飞员们每年都要处理几起大的特情。2006年11月7日,试飞员张雷对某新型直升机进行悬停检查时,直升机突然剧烈飘摆,无法保持正常悬停姿态。数秒后,直升机就进入了侧翻状态,翼尖离地仅数十厘米,眼看就要旋翼打地机身翻转。紧要关头,张雷当机立断,在直升机向反方向倾斜经过水平位置的一刹那,迅速下放总距使直升机从3米的高度快速垂直下落。仅仅0.6秒,直升机迫降成功。此时,尾桨已断裂触地,碎片飞出数十米远。该型机的型号总师王贤玉至今心有余悸:“倘若错过这一次飘摆过水平位置的瞬间,那么下一个飘摆,直升机旋翼必将打地,后果不堪设想!”
试飞风险不仅源于特情,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直升机性能极限的挑战。2006年冬,大兴安岭白雪皑皑,气温零下40多度,试飞机组正在进行直10高寒条件下一类风险科目试飞。在没有任何加温防护的驾驶舱内,试飞员在手脚冻得几乎麻木的状态下驾机从3000米高度向下俯冲,银色大地扑面而来,空气与直升机的摩擦声呼啸而至,噪声像铁皮撕裂般强烈刺耳。此刻,直升机开始出现左右飘摆和剧烈抖动,随时面临变形甚至解体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但试飞员镇定自若,屏住呼吸,紧握驾驶杆,操纵着几乎要失去控制的直升机继续俯冲:100千米/时,200千米/时,300千米/时……当空速表显示时速达到极限值时,试飞员果断退出了俯冲动作。现场惊心动魄,这一速度超出了设计性能的1.1倍,创下了直10高寒飞行的极限纪录,填补了国产直升机飞行的又一项空白。
试飞永远是在充满挑战和极其险恶的未知世界中摸索。由于加装的各种设备都处于验证阶段,因此科研样机仿佛一头野性十足的“猛兽”,风险时刻潜伏在试飞员身边,就连平时最不起眼的地面操作也暗藏杀机。2003年3月20日上午,试飞机组正在对某新型直升机进行发动机地面共振试验,突然,试飞员宋义的耳机里传来指挥员急促的指令:“发动机起火!紧急关车!紧急关车!”原来,极限数据测试使得发动机急剧升温,油温逼近燃点,在高速运转旋翼风力的助势下,尾喷管喷射出滚滚烈焰。座舱被浓烟笼罩,油箱存有大量余油,直升机随时有爆炸危险。此时,只需轻轻一拉舱门就能逃离险境,但试飞机组却没人触碰把手。因为他们清楚,这架科研样机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宝贵科研数据,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多年心血,一旦损毁,国家投入巨资的新机研发将前功尽弃。凭借过硬技术和超强应变能力,他们按处置预案紧急关车并成功起动发动机灭火装置,火情在爆炸临界点上被“驯服”了。
一架新型直升机的诞生,试飞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形象地说试飞员就是新机型诞生的“助产士”。试飞的成败关系着型号的命运,直接影响着装备研制进程和国防军工发展。一位直升机总设计师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这些搞直升机的,可能一代人一辈子就搞这么一个型号,但如果核心性能飞不出来,这个型号就可能夭折,不仅国家投入的大量财力物力得不到回报,我们这一辈子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这番刻骨铭心的话,让试飞员们感到责重千钧。
2007年7月12日,一场险些使直10攻击直升机研制毁于一旦的试飞史上罕见特情不期而至。试飞员张志强和张云磊按计划进行直-10极限旋翼载荷测试试飞时,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报警指示灯全部亮起,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试飞机组在短短4分钟内,驾驶直升机避开多个居民区成功迫降在距机场20千米外的稻田里。现场检查发现,直升机尾部蒙皮多处撕裂,尾传动系统严重损坏,油管断裂,液压油已漏光。“倘若耽误几秒,直升机就会空中解体!”事后专家认定,这次迫降的成功保住了科研成果,挽救了直10这个型号,创造了航空科研试飞的奇迹。
艺高胆大,英雄无畏。每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试飞员们抖掉满身征尘,稍作休整,又奋勇驾机直冲云霄、开始了新的挑战。他们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试飞数百架次高等级风险课目,成功处置了一起又一起空中重大险情,勇敢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死亡陷阱”,为国家挽回了数十亿元财产损失,从试飞禁区拿回了大量宝贵数据,为我国攻击直升机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勇担使命:
在主动作为中探索新装新战法
试飞员,既是装备性能的验证者,又是装备质量的把关者,肩负着国防和军工发展的双重重任。每一架新出厂的直升机必须经他们空中试飞,排除一切质量缺陷和故障隐患后,才能成为合格品交付部队飞行员。
一次试飞中,一架即将出厂交付部队的新机右侧发动机尾喷管5个固定支点中的4个接连脱落,仅剩1个与发动机相连,随时都有分离的危险。究竟是试飞员操作不当,还是设计问题?试飞连着战场,绝不可埋下任何一个重大隐患!大队党委组织试飞机组连夜研读该机的设计、安装、飞行等技术资料,深入剖析故障原因,最终判断出尾喷管固定设计存在缺陷,第二天一早就向科研单位报送了得到专家一致认可的改进方案。正是凭着这股劲头,他们先后圆满完成了直8、直10、直11军机等多个系列直升机的试飞任务,将数百架直升机安全无故障交付到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为国防装备建设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位航空专家说,优秀的试飞员是高素质的集合体,在他们身上应该体现出科学品质与战斗精神、良好心理素质与深厚技术功底的完美结合。而这些,正是大队试飞员们的不懈追求。2010年夏天,试飞机组在西北某试验基地执行直10武器靶试地面试验时,发生意外——直升机旋翼被出膛的火箭弹击穿,碎片溅射至数十米外,火发器内部元器件被烧焦,电源口盖被震落——这是一起罕见的重大险情。然而,试飞机组并没有被眼前的惨烈景象所吓倒,第一时间参与到专家组的故障分析论证中,积极查找问题原因,并协助科研人员迅速改进试验方案。新方案一出炉,他们就立即投入到新一轮试验试飞之中,并最终确保直10取得了空中靶试100%命中目标的喜人成绩。
试飞员的肩上,扛的是科研人员的心血,是人民的血汗钱,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时间。作为试飞员,仅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给勇敢插上智慧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稳、更精。直10攻击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感叹地说:“在直10的研制中,试飞大队的贡献太大了!试飞员是设计理论与飞行实践相联系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直升机人机工效方面有着最大的发言权。他们最清楚部队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也最了解企业的研发能力,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影响一个型号的进程。”近年来,大队试飞员们始终坚持“把试飞融入科研”、“让试飞前伸到科研”,结合试飞实践,先后向直升机设计部门和生产厂家提出可行性建议上千条,解决了大量影响直升机性能品质和飞行安全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新型直升机的研发进度,提升了装备的技战术性能。
“5·12”汶川抗震救灾,全军上百架直升机紧急飞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由于当时直8直升机的高原性能数据不明,执行救灾任务的飞行机组对进入高海拔山区飞行有些担心。“立刻组织试飞验证!”得知这一情况后,大队领导当即拍板。他们找到直8直升机设计总工程师商讨对策,迅速组织高原试飞机组加班加点试飞,获取了第一手数据,紧急论证该型机在北川灾区飞行的可行性,并协助工厂对该型机迅速完成改装。随后,改进飞行方案很快反馈到救灾部队,直8直升机在运送伤员、投送物资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紧要关头,试飞员们快速反应、主动作为,不仅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为陆军航空兵执行多样化非军事作战任务拓展了空间。
试飞不仅要检验装备的质量性能,更要为部队的战斗力负责。为此,大队提出了“为了实现部队已知,我们努力探索和验证未知”的工作理念,积极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铺路搭桥。每当部队直升机发生重大和普遍性故障时,他们都会主动跟进,及时帮助部队解决难题。2013年,直10多次发生异常振动的事故征候,甚至一度造成该机型停飞。大队闻讯,迅速派出骨干力量赶赴各作战部队进行验证试飞,不仅找出了异常振动的原因,而且积极建议并主动承办了全军陆航部队直10型机技术骨干集训班,推动了新型号在部队快速生成战斗力。
为全军及武警部队改装培训新机型飞行员是试飞大队一项编外的职能任务,也是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一项关键任务。为此,试飞员们总会根据机型和参训人员的技术水平特点,认真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始终做到理论与技术并重,技术与作风同严,有效确保了培训带教质量,得到了受训部队的一致好评。目前大队改装培训的200多名飞行员,大都成为了各部队的骨干力量,在遂行联合军演、国庆阅兵和救灾抢险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着中坚作用。2014年5月,大队又承办了“全军陆航部队特情处置科目飞行骨干集训”,为陆航部队培养了一批特情飞行技术教学骨干,开创了关闭发动机状态下“自转着陆”普训的先河,规范了特情训练的组训、教学及保障方法,形成了特情组训体系教案,为提升陆航部队整体战斗力水平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队长姚海忠谈起我军第一部《陆军航空兵试飞员训练大纲》的编写经过时,对当初试飞员们主动请缨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试飞员特情训练课目设置难度比部队大、时间要比部队长”,“每名试飞员的飞行课目、训练方法、评估标准都应高于部队飞行员”……这种自加压力、追求卓越的作风和品质,始终贯穿在试飞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甘于牺牲:
在无私奉献中打造过硬团队
飞行员和试飞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不同。飞行员飞的是定型成熟的飞机,有严格的大纲规定和安全包线。试飞员飞的是正在研制中的飞机和机载设备,谁也无法给一个“试”字打包票。从一定意义上讲,试飞就是"膛雷”,几乎是拿性命在为新装备的安全飞行探路。而大队的试飞员们始终以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和国家直升机工业崛起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像冲锋的战士一样,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向着一个个“雷区”发起冲击。
为了获取某型直升机复杂环境下的性能数据,试飞机组先后三上雪域高原无人区,在高原缺氧、气象复杂、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扎下帐篷野外试飞,创造了国产直升机的多项飞行纪录。期间,试飞员赵锋试飞时空中氧气系统故障紧急迫降,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但迫降时气压急剧变化导致耳膜穿孔,耳鸣、头疼等后遗症至今折磨着他。在大队,罹患失聪、面瘫等职业病的试飞员不在少数,然而只要不影响任务谁也不愿停飞,他们总说“今天我们试飞多担一点风险,明天部队作战就少一分牺牲”。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一连飞出了国产直升机的多个极限数据最大飞行表速、最大过载值、最大仰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
盛夏的赣北某机场,骄阳似火,直10攻击直升机进行旋翼载荷测试。这项测试要求飞行过载值必须从1.6飞至2.6.这对于直升机本身和飞行员生理极限都是个严峻考验。“做1.6动作!”、“做1.8动作!”、“做2.0动作I”随着塔台指令难度的增加,飞行仪表数据迅速飙升至极限值。机场内空气仿佛瞬间凝滞,跟班的科研人员都为试飞员们捏着一把汗。“现在做2.6动作I”塔台指令再一次下达,所有监控人员都屏住了呼吸,各种数据急剧变化,有的甚至超过了直升机关键部件设计的使用寿命值。3秒钟后,直升机慢慢地恢复正常,试飞员成功飞出了该机的又一项设计极限。当耳机中传来“动作完成、机组返场”时,试飞员已全身浸透汗水,精疲力竭。
近年来,随着国家直升机研制和军队装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陆航试飞员承担的试飞任务量逐年攀升。为了确保试飞任务节点,试飞员节假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一等功集体—直10武器系统试飞机组先后转战8个省区,历时4年时间,创造了国产直升机空空靶试的多项试飞纪录,为加速国产专用攻击直升机的研制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4年中,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所付出的牺牲却是常人所无法体味的——任务之余,在荒凉孤寂的试验场,试飞员们对家人的牵挂与惦念,是多么痛苦的煎熬!任务之中,千里之外的家中,家人们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他们对试飞员安全的担心与忧虑,又是多么痛苦的折磨!
在个人与集体这架天平上,陆航试飞员的重心永远倾向集体,心里永远装着神圣的试飞事业。不用说地方航空公司飞行员的优越待遇,就连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工业部门青年专家的工资奖金也往往比他们高出很多。因此,经常会有一些地方航空公司出于对试飞员过硬飞行技术的垂慕,找到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出优厚条件,动员转过去工作,但无论人家如何软磨硬泡,都未能动摇试飞员们的意志。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试飞员面对风险与收益的巨大差异缘何如此淡定?采访中,大队政委陈风华细数大队传家宝的讲述解开了人们心中的问号。陈政委如数家珍:
群雁高飞头雁领。从宋义到徐国林,再到姚海忠的三任大队长,十几年如一日以身作则立下了一个铁规矩——最新最难最险的科目,大队长飞第一个架次。
试飞干部无小事。大队地面干部默契地形成了一个没有成文的好传统——待遇,优先考虑试飞干部:困难,优先解决试飞家庭。
大队党委针对试飞员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定期对任务机组家庭进行家访,不遗余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试飞员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消除后顾之忧。
好班子带出好团队。如今,大队试飞员人人立功受奖,人人有科研成果,人人都能成功处置空中特情,是我军航空试飞领域的一个胆识过人、技艺高超的英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