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西方现代作品,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死角。许多语文老师认为这一单元内容难懂,而且高考不考,所以大多不讲,让学生自己看,而同学们大都囫囵吞枣地看看,绝不会多花时间。
但细读这四篇课文,我们会发现文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无比接近,是进入作文的绝好素材。于是我们以此单元设计了“人在高三”的作文训练。下面就此一一阐述。
一、文本内容:四篇课文都是写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
1、《变形记》——身为旅行推销员的格里高尔,不堪生活的重压,变成一只甲虫,饱尝亲情的冷漠,在孤独与绝望中死去。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化大生产造成的人的异化。
2、《墙上的斑点》——此文是西方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由斑点进行联想再回到斑点的辐射式意识流结构,表现内心的庞杂。
3、《等待戈多》——此文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它表现物质已经足够丰裕的现代人的迷惘无助,虽然情节令人费解,但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两个流浪汉百无聊赖的期望心理、生存状态引发人们急切地审视自身。
4、《百年孤独》——布恩地亚家族富有传奇色彩的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艰难的进程,而他们对科学的狂热追求,屡战屡败的不屈精神,更是先行者的典范。
二、链接方向:
1、高三是读书生活中最紧张最充满压力的时期。上课、吃饭、睡觉、上厕所,时间在这里浓缩;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空间在此时逼狭。学习时间在无限制地尽可能地延长,玩耍娱乐则该省则省,漫天飞舞的试卷,厚厚的资料书,一堂接一堂的考试,黑板上那天天缩短的倒计时,在这样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可能都会有如同机器人的感觉,可在他们的心里也许更是对大学充满着强烈的渴望,这和要破茧而出的蝶蛹何其相似。
如果拟题《化蝶记——时光错移之高考机器人》,应该是很有新意的。
2、从幼儿园开始的努力,就将在高考的试题中体现;从小蒙胧的梦想,在此刻将变得清晰。站在高三这个制高点上,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会有昔日情景的再现与重温。小学、初中、高一、高二、未来,这些辐射点会引起多少失落与勇气。这样的对比辐射最能表现高三的特殊心情。父亲、母亲、亲戚、朋友,他们的期望与评说。又能在高三学子的心里溅起多少浪花?
如果拟题《未来的光圈》,将会产生多么丰富的情感宣泄。
3、《等待戈多》这个不确定的发散性的题目本身就给人太多的想象,在高三学子的眼里,等待是什么呢?也许是拼搏,也许是放弃。戈多是什么呢?也许是理想,也许是失望,是过去的光环,是未来的渺茫。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是有目的地顽强拼搏,是信心百倍地朝理想进发,还是不抱希望地放弃行走,是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侥幸地等待。有没有戈多,戈多会不会来?这是高三生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这个题目可以照搬不改。
4、《百年孤独》的题目以及布恩地亚对科学的狂热追求,更与高三学生的心理完全契合。一年里,努力拼搏停歇时所感受到的孤独,不会亚于百年孤独的无助。对理想的追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会在一次次的考试分数对照下有起有伏,但锲而不舍是他们所有人呈现出来的共同状态。
如果拟题为《零下孤独》或者《炽烈的孤独》《孤独36O°》。用以表现高三学生的心理与追求,更具有夸张色彩和丰富意蕴。
四篇课文,从形式来看,它提供了技法的借鉴,从内容来看,它提供了素材的拓展方向。所以,只要深入挖掘,找到文本与读者的最佳契合点,就会碰撞出出其不意的火花,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即使不能以深度吸引读者,也能以真实的形象感染读者。
也许,此文还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三、牛刀小试:这是黎彬同学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写的一个作文片段,表现出因看见玻璃上的黑点而引出的一段心理历程。
在家闲着没事,无意中在玻璃上看见了一个黑点,忽然引起了我的回忆。脑海中涌出许多思绪。从中扯出一根。哦,这原来是我数学考试中那最重要的一点。关系着我分数的高低。在高考中更是如此。有可能那不起眼的一点就能葬送你的前途或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关键就是那致命的一点。
当时我也不清楚那黑点是什么,灰尘没有那么大个的。也不可能是灰尘,因为我清楚地记得早上我曾用心地擦过那块玻璃,它看起来光洁如新。不知现在为什么会有一个难看的黑点。也许这就是人们的污点。污点谁都有,事情过后很少有人会记起自己曾有一个难看的污点,但过了一会儿脑海里出现的却是另外一幅画面。儿时的事一件件地浮现。和二蛋一起玩泥巴、推小车、捏大炮,和二狗子一起下河摸鱼。总之以前就是怎么好玩怎么来。记得原来我们在乡里上学,中午带盒饭去学校吃,那时我们放学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起下河摸鱼。摸上来的鱼就放在饭盒里。然后背起书包屁颊儿屁颠儿地跑回家,回家后总要挨一顿打。但第二天又继续,疯一样地玩,疯一样地享受童年难得的快乐。也只有在那时才有心思去玩,无忧无虑。
现在我认定了一件事就要用心地去完成,我现在也不去想那些事情了。闭目养神,以便有精力去做更为重要的事情。难道我不该这样做吗?该,当然该。我想你们在我这个处境才会明白。明白什么,哎,难道你们真希望我和趴在玻璃上的虫子一直较劲下去吗?
哦,那是一只虫子。
但细读这四篇课文,我们会发现文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无比接近,是进入作文的绝好素材。于是我们以此单元设计了“人在高三”的作文训练。下面就此一一阐述。
一、文本内容:四篇课文都是写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
1、《变形记》——身为旅行推销员的格里高尔,不堪生活的重压,变成一只甲虫,饱尝亲情的冷漠,在孤独与绝望中死去。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化大生产造成的人的异化。
2、《墙上的斑点》——此文是西方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由斑点进行联想再回到斑点的辐射式意识流结构,表现内心的庞杂。
3、《等待戈多》——此文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它表现物质已经足够丰裕的现代人的迷惘无助,虽然情节令人费解,但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两个流浪汉百无聊赖的期望心理、生存状态引发人们急切地审视自身。
4、《百年孤独》——布恩地亚家族富有传奇色彩的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艰难的进程,而他们对科学的狂热追求,屡战屡败的不屈精神,更是先行者的典范。
二、链接方向:
1、高三是读书生活中最紧张最充满压力的时期。上课、吃饭、睡觉、上厕所,时间在这里浓缩;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空间在此时逼狭。学习时间在无限制地尽可能地延长,玩耍娱乐则该省则省,漫天飞舞的试卷,厚厚的资料书,一堂接一堂的考试,黑板上那天天缩短的倒计时,在这样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可能都会有如同机器人的感觉,可在他们的心里也许更是对大学充满着强烈的渴望,这和要破茧而出的蝶蛹何其相似。
如果拟题《化蝶记——时光错移之高考机器人》,应该是很有新意的。
2、从幼儿园开始的努力,就将在高考的试题中体现;从小蒙胧的梦想,在此刻将变得清晰。站在高三这个制高点上,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会有昔日情景的再现与重温。小学、初中、高一、高二、未来,这些辐射点会引起多少失落与勇气。这样的对比辐射最能表现高三的特殊心情。父亲、母亲、亲戚、朋友,他们的期望与评说。又能在高三学子的心里溅起多少浪花?
如果拟题《未来的光圈》,将会产生多么丰富的情感宣泄。
3、《等待戈多》这个不确定的发散性的题目本身就给人太多的想象,在高三学子的眼里,等待是什么呢?也许是拼搏,也许是放弃。戈多是什么呢?也许是理想,也许是失望,是过去的光环,是未来的渺茫。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是有目的地顽强拼搏,是信心百倍地朝理想进发,还是不抱希望地放弃行走,是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侥幸地等待。有没有戈多,戈多会不会来?这是高三生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这个题目可以照搬不改。
4、《百年孤独》的题目以及布恩地亚对科学的狂热追求,更与高三学生的心理完全契合。一年里,努力拼搏停歇时所感受到的孤独,不会亚于百年孤独的无助。对理想的追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会在一次次的考试分数对照下有起有伏,但锲而不舍是他们所有人呈现出来的共同状态。
如果拟题为《零下孤独》或者《炽烈的孤独》《孤独36O°》。用以表现高三学生的心理与追求,更具有夸张色彩和丰富意蕴。
四篇课文,从形式来看,它提供了技法的借鉴,从内容来看,它提供了素材的拓展方向。所以,只要深入挖掘,找到文本与读者的最佳契合点,就会碰撞出出其不意的火花,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即使不能以深度吸引读者,也能以真实的形象感染读者。
也许,此文还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三、牛刀小试:这是黎彬同学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写的一个作文片段,表现出因看见玻璃上的黑点而引出的一段心理历程。
在家闲着没事,无意中在玻璃上看见了一个黑点,忽然引起了我的回忆。脑海中涌出许多思绪。从中扯出一根。哦,这原来是我数学考试中那最重要的一点。关系着我分数的高低。在高考中更是如此。有可能那不起眼的一点就能葬送你的前途或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关键就是那致命的一点。
当时我也不清楚那黑点是什么,灰尘没有那么大个的。也不可能是灰尘,因为我清楚地记得早上我曾用心地擦过那块玻璃,它看起来光洁如新。不知现在为什么会有一个难看的黑点。也许这就是人们的污点。污点谁都有,事情过后很少有人会记起自己曾有一个难看的污点,但过了一会儿脑海里出现的却是另外一幅画面。儿时的事一件件地浮现。和二蛋一起玩泥巴、推小车、捏大炮,和二狗子一起下河摸鱼。总之以前就是怎么好玩怎么来。记得原来我们在乡里上学,中午带盒饭去学校吃,那时我们放学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起下河摸鱼。摸上来的鱼就放在饭盒里。然后背起书包屁颊儿屁颠儿地跑回家,回家后总要挨一顿打。但第二天又继续,疯一样地玩,疯一样地享受童年难得的快乐。也只有在那时才有心思去玩,无忧无虑。
现在我认定了一件事就要用心地去完成,我现在也不去想那些事情了。闭目养神,以便有精力去做更为重要的事情。难道我不该这样做吗?该,当然该。我想你们在我这个处境才会明白。明白什么,哎,难道你们真希望我和趴在玻璃上的虫子一直较劲下去吗?
哦,那是一只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