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析,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并重,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時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四)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致顾此失彼。
(二)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
(三)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早就提倡,大家对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仍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视为单一的思想、政治常识的灌输,教材观点的简单传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不在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中。因为他们还是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将高分的培养视为他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并重”。
(一)图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二)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
(三)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
(四)课内外练习并重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五)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顾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時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四)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致顾此失彼。
(二)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
(三)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早就提倡,大家对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仍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视为单一的思想、政治常识的灌输,教材观点的简单传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不在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中。因为他们还是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将高分的培养视为他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并重”。
(一)图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二)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
(三)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
(四)课内外练习并重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五)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顾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