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浅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做好探究学习,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策略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那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呢?
  一、启发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假设,进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没有问题就没有结论,没有问题就不会使人们的认识得到发展。
  1.由材料提出问题。例如“弹性”学习,学生通过观察一组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材料(如弹簧、钢尺、竹片),发现这些材料受力后都发生了形变,但有的能恢复原形,有的则不能恢复原形。根据这种现象,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形,有的则不能恢复原形?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由实验现象提出(发现)问题。例如教学“空气的成份”,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用玻璃罩上,过一会儿就慢慢地熄灭了。根据这种现象,学生会提出:罩上玻璃杯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与本课有关,有的可能与本课无关,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补充、修正,以确定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这一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由材料和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学生要对问题做出假设、猜想,需要对形成问题的材料和现象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推想问题的原因,形成假设。例如“空气的成份”,学生对“罩上玻璃杯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这一问题的假设,可以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蜡烛在空气中能持续燃烧,而罩玻璃杯后就熄灭了,这种现象发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认识到“罩上玻璃杯”是现象发生的条件。由此可以联想到,蜡烛熄灭可能与空气有关,因而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罩上玻璃杯的蜡烛会慢慢熄灭,可能是玻璃杯中的空气用完了,也可能用去了一部分。这种假设是否正确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让学生自己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发展兴趣和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我们要对学习内容、方式、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
  1.以小组学习为主。小组学习一般分为两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再小组集体学习。前者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面,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后者可以矫正学生活动的偏差,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学习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提高活动的价值。如《弹性》一课,学生分组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验认识弹性。活动前教师要出示活动指导:试一试,这些材料(钢尺、皮筋、海绵)受到外力和去掉外力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实验可以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
  2.学习时间要充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呢?一要将零碎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合并;二要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解到不同的小组去研究,让每个组有重点地去研究1—2个内容,这样就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较充足的时间。
  四、让学生自己试着得出问题的结论
  学生只有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其内在联系,才能归纳出其共性的东西,抽象出物体的特征及规律,形成概念。例如《弹性》一课,讨论之前出示思考题:弹簧、钢尺、竹片等物体受到外力和去掉外力后,它们的形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可以要求学生讨论时按照归纳的句式进行叙述。这样,学生一般能够得出结论。还有的课,可以采用表格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总之,科学课教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亲自体验科学认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艰辛与欢乐。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罗星凯 等 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肖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6月。
  [5]孙宏安《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华古诗词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高
期刊
情感是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也是语文教育的“招牌动作”。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情感作为人类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是要把它作为人的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其实,何尝不是如此,“草无心不发芽,花无情不烂漫”。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思想的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
期刊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大纲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 锻炼身体 习惯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体育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和“学习”两大方面的乐趣,要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教育
期刊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在生物科技日益发展、教材编写反复更新的今天,教师们需要就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探讨,从而使日常教学不断贴近科学真相。2010年全国卷二有一道高考题就引起了生物老师的注意。  32、(9分)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
期刊
摘 要:谈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高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 高效发展 创造性  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
期刊
写话教学一直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痛,主要原因是因为许多学生对写话一直没有兴趣,不懂得如何下笔。《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写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标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化难为易,趣味盎然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捕捉生活场景,点燃写话热情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
期刊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我们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精神。语文教
期刊
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方言浓重、朗读怯阵甚至语调千篇一律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在携手学生写作中总结出富含深刻哲理名段佳话,读罢深受启发。他说:“写作本是思绪的演绎,真情的袒露,个性的张扬,但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作文命题如此的与时俱进,总让人们有难以适从之忧,这里既有“雨后斜阳舞彩练”“一鹤上晴空,诗情到碧宵”的大视野,又有“形象与哲理共舞”,“明眸善睐第一撇”的小视角。我们“携手写作”,就一定能拨响怦然心动的琴弦,让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