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全球人工智能的B面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认知里,英国在AI领域的话语权,好像在图灵之后就让位给了美国。但近两年,在人工智能这件事上,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不断刷新着存在感。
  比如闻名全球的AlphaGo,其背后的团队DeepMind正是来自英国,虽然该项目后来卖给了谷歌,但总部、人才和整体架构依旧全部留在伦敦,保持着自己英国AI公司的全貌。比如招聘、法律服务领域的一些AI垂直市场,在北美占有最大份额的团队已经悄然换成了英国创业者。
  在不久之前,英国政府发布了干货满满的《2017年英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这份报告阐释了英国这个AI的故乡对这种技术抱有怎样的期望。报告说“我们的愿景是让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发展和部署人工智能的国家,从起步、发展到繁荣,实现技术所能带来的最大便利。”
  事实果真如此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在近两年间重新激活了英国AI产业,以至于英国政府敢于将AI定性为国家重点战略?
  没有缺席任何一场AI晚宴
  在AI这件事上,英国学院派坚持了几十年。
  艾伦·图灵这个名字,把人工智能和英国永远绑在了一起。直到今天,英国政府还在国家战略中着重强调图灵本人,带给英国AI的文化与历史加分,足可见他的重要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证明图灵关于智能计算机的判断能否实现,欧美各国科学家都开始了不同的探索。当时主要的实现方式是符号编程,其中就有英国科学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的襁褓期,英国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1952年,克里斯托弗·斯特拉奇在曼彻斯特大学编写出了能下跳棋的程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能进行棋类比赛的机器。冥冥之中或有天意,最终彻底打败人类的AlphaGo也在英国诞生。
  机器能下棋了,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石破天惊的一件事,直接开启了第一次国际化的AI产业热潮。更有意思的是,这次热潮虽然主要发生在美国,却也是被一个英国人最终埋葬的。
  1973年,詹姆斯·莱特希尔爵士在调查研究了美国的AI热之后,在议会发表了著名的批评报告。他在报告中罗列了详尽的证据,认为当时流行的基于逻辑学的符号编程,根本无法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这份报告给了AI界当头一棒,直接导致欧美国家大幅度削减AI领域资金,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AI之冬”到来。
  后来,AI还是迎来了复兴。在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刺激下,各国纷纷开始了对知识系统的研究开发计划,英国人也没落后,打造了名叫Alvey的智能知识库系统。虽然这套逻辑普遍被认为是产业泡沫,但它还是激发了英国学术界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技术、人机交互探索等领域的前进,刺激了年轻一代另辟蹊径去寻找AI的未来。
  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于英国的“AI巫师”杰弗里·辛顿提出了反向传播算法,力证了神经网络的价值,可谓间接开启了人工智能的“二次复兴”。
  有意思的是,DeepMind的两位创始人是在伦敦大学读博士时相互认识的,这个组的创始人正是杰弗里·辛顿。命运之轮可谓玄妙。
  总而言之吧,虽然没有多大声量,但英国确实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AI史上的大事缺席,并且几位英国人还从不同角度改写了AI的进程。
  虽然没有酝酿出科技巨头和影响全球的产业革命,但有一件事英国人做到了。那就是让全世界承认,英国有最专业的AI。
  大学是人工智能的“永动机”
  长期处在研究前沿以及良好的学术生态,让英国的大学里始终保留了最强悍的AI研究能力,并且源源不断酝酿人才,这些资源成为了今天英国在AI领域“一鸣惊人”的本钱。
  比如说,被称为三大专家型AI企业的SwiftKey、DeepMind 和 RAVN,都是获得大学赞助支持,并由学术研究人员直接建立,且源源不断吸收学术人才甚至高级别科研人员。
  有人说今天英国的AI教授都被DeepMind们收割了,这当然是一句戏言,但也侧面证明了这家公司为什么强悍,并且反映出英伦三岛还是有值得他们收割的资源。
  多个研究报告都指出,英国的企业家和投资机构在打算进入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时,会习惯性地把科学家聚集在一起,以此作为企业的原始资本。而英国政府也乐于见到这种亦学亦商的现象。
  研究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地理分布,会发现除了伦敦以外,牛津、剑桥和爱丁堡是AI企业最集中的三个区域,这也意味着AI企业密集的拥抱甚至依靠着世界顶级学府的支持。
美国全球性科技公司对英国AI公司进行了大量高价值收购

  比如说 Evi、VocalIQ、Cytora、SwiftKey 和Darktrace 等英国AI明星企业,全都是在剑桥创建的,从创始人到投资者,全都与剑桥大学计算机学院密切相关。
  这种学术为先、高校为源的AI产业文化,极大程度加强了英国不同于世界任何地区的创业优势。政府并不与企业竞争人才,反而期待学术系统的人才与跨国巨头、创业企业、资本以及孵化器合作,帮助政府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商业价值。
  以学带产,成为了英国AI特有的一张牌。在今天,整个英国的高校扶持AI创业形成了鲜明的“2+5模式”。
  2是指艾伦·图灵研究所和EPSRC(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人工智能研究所。前者以图灵命名,是英国国家数据科学研究所。被英国政府定义为在整个国家AI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全國AI的核心。而EPSRC则秉承AI优先原则,大量提供AI需要的研究经费和系统性支持。   5是指全英最好的五所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各自培养AI产业生态、领域优势和人才培养项目。
  悠久的历史积累、高度的政府支持、完善的产学转化机制等因素加在一起,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件事:让伦敦、剑桥毕业的高等AI人才创业成功,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习惯。
  没有巨头的创业圈
  在今天,英国不到一周就会诞生一家新的AI创业公司。其创业公司能力之强,已经通过AlphaGo的凶猛善战传达给了世界。
  但是英国为什么会出现创业公司生猛,却无法诞生巨头的局面呢?
  这或许也是因为整体的社会产业氛围所带来的局限。英国政府的AI产业报告明确指出:本国人工智能的核心需求是提高现有产业的生产率。缺乏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英国,在希望用AI快速变现的前提下,将不得不与国际巨头合作,希望留住巨头们的资金和专业技能。这就导致了英国的AI企业始终笼罩在美国巨头的阴影之下,做得最好也就是被收购而已。
  再者,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国家和高福利社会,传统产业亟待新的增长突破。所以在英国,AI更多是为这些产业的升级服务,而不注重去开拓新的领域,也与互联网产业较为疏远。
  种种原因下,英国的AI公司大部分都是初创公司。而做得好的要么是垂直领域解决细分问题,要么就干脆被收购成为大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从而导致AI公司绝大部分都在寻求种子或者天使轮投资,普遍难以获得资本性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本土传统产业的需求,以及目前AI获取消费数据的困境,英国人工智能企业中有90%以上都是B2B企业,主要为其他企业提供营销、管理和金融服务。
  而在B2B的人工智能业务中,英国公司又主要集中在AI人力资源以及AI金融服务这两大领域中,二者成为了英国创业公司的两大抓手。
  有意思的是,零售业务的AI化曾经一度成为英国AI创业者的热门词汇,最后却趋于平静,也许对今天热衷于“新零售”的中国创业者们有些借鉴价值。
  对于这些密度极高的、从事人才与金融服务的英国AI创业者来说,今天虽然机会很好,但整个产业的困难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配套人才缺乏、产品化门槛高、B2B盈利周期长以及SaaS模式盈利受到限制。
  根据英国政府的报告,整个产业中数据人员、懂AI的企业内部服务人员、AI销售人员短缺,已经成为了鲜明的问题。看来人才短缺大概是AI的世界性难题。
  随着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网红款英国AI创业公司进入我们的视线,似乎英国这个AI老牌强国终于等来了商业的春天。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到底谁能成为英国政府口中的“最适合发展人工智能的国家”也不好说。
  但英国在象牙塔和商业世界中架起的无障碍通道,卻真的值得中国AI行业再三思考。
其他文献
◆回乡务农结蜂缘1965年7月,我初中毕业告别了同学和老师回家务农,当时年仅18岁。我的家乡解放村东临炮台山,北靠七星河,可为山青水秀。那时,我村里只有赵万江老人养了七、八群蜂
在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核心任务中,"去库存"是目前出版业内需要长期面对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西西弗书店研发出采控、流控、调控三大模型,在应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
文章主要依次从天平的校准、使用、维护以及保养等方面阐述了使用天平的要点,便于操作者更好的理解和方便使用天平。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0月18日报道]题:蜜蜂的脑子看起来很小,但它可能掌握着改变世界的秘密(记者理查德·梅西)
期刊
An equivalent condition is derived for g-concave function defined by (static) g-expectation. Several extensions including quadratic generators and (g,h)-concavi
In this work, we study the inverse problem stability of the continuous-in-time model which is designed to be used for the finance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We di
《中国养蜂)2005年第2期刊出了我的“蜂毒疗法让我重获新生”等文章以后,我收到200多封来信,电话不计其数,来京咨询者超过30多人.能有如此大的反响,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蜂毒和蜂产品具
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是常见的食用真菌,其质地细嫩但易变质,且鲜菇不耐贮藏。通过实验研究及回归分析,确定了双孢蘑菇切片最佳冷冻干燥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