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36岁.因反复尿急、尿痛1年余,发现尿道口异物5 d入院.外院曾以尿路感染、盆腔炎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节育环伴结石.追问病史,患者14年前产后6个月置T形宫内节育环(IUD);4个月后再次怀孕,行人工流产术后再次上环至今未孕.查体:尿道口2 cm长蓝色线
【机 构】
: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6岁.因反复尿急、尿痛1年余,发现尿道口异物5 d入院.外院曾以尿路感染、盆腔炎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节育环伴结石.追问病史,患者14年前产后6个月置T形宫内节育环(IUD);4个月后再次怀孕,行人工流产术后再次上环至今未孕.查体:尿道口2 cm长蓝色线
其他文献
间歇性雄激素剥夺被认为可以延长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对激素敏感的时间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芬兰前列腺研究项目VII已经开始,以确定哪种患者可受益于间歇性雄激素剥夺治疗。在此中期分析中,作者评价哪种预后因子影响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初始反应。856例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给予24周雄激素剥夺治疗以确保其对激素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全程指导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IDO)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SUI合并IDO女性患者70例.平均年龄(40±7)岁.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每次60 min,每周3次.联合盆底肌训练,每次30 min,每天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和尿动
CD-TK双自杀基因包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能将丙氧鸟苷(GCV)及5-氟胞嘧啶(5-Fc)等无毒的前体药物转化成毒性药物,抑制RNA及DNA合成,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二者协同可以显著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而染料木黄酮具有弱雌激素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a)细胞的生长[2].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染料木黄酮和CD-TK
90%以上的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发生在中年女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影响的严重程度不亚于癌症.尽管对IC的认识已有100年历史,但人们对它的了解仍处在初级阶段。
近年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或既往使用外源性激素与绝经后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但对于相对年轻的女性,尿失禁与使用外源性激素的关系还不明确。本文作者研究了绝经前女性口服避孕药与偶发性尿失禁的关系。该研究记录了参加研究的女性1989—2001年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情况,
目的 探讨膀胱水扩张后,联合应用阿米替林、西米替丁和辣椒辣素类似物(RTX)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BS/IC)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以NIDDK诊断标准诊断PBS/IC患者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52±14)岁.病程(3.7±1.9)年.10例既往无特殊病史者和7例伴高血压、糖尿病等无关病史者为无伴随疾病组;行膀胱颈内切开(5例)、前列腺电切(3例)和妇科疾病(2例)或妇
例1,53岁.因左在侧阴囊及下腹部疼痛不适1 d于2007年3月14日入院.查体:左侧精索未见异常,睾丸大小正常,质韧,上极有明显触痛;附睾略增大,右侧睾丸附睾末见异常。
目的 分析肾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谐波超声造影的强化形式和时间一强度曲线参数特征. 方法 前瞻性分析.肾癌47例(47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0例(11个)的谐波超声造影表现及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2组强化形式及强化参数差异. 结果 ①27例(57.4%)肾癌高回声,39例(83.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环绕血流或周边向内穿入血流与环绕血流混合;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高回声6例(54.5%),3例(
目的 总结多靶点药物治疗1例晚期双肾癌患者肾功能改善的效果. 方法 晚期双肾癌患者1例,男,60岁.腰痛1个月.B超及CT检查提示双肾癌.左肾肿瘤11.0 cm×9.4 cm×8.5 cm,右肾肿瘤3.5 cm×4.3 cm×4.1 cm,肾穿刺活检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X线检查示肝及右下肺转移灶.实验室检查:左肾肾小球滤过率(GFR)20.39 ml/min,右肾25.40 ml/min.予多靶点
CUA2008年会共收到腔内泌尿外科方面文稿1004篇,占投稿总数的20%,其中大会交流1篇,分会交流48篇,列题955篇。投稿数目、研究范围深度均较以前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