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高绘画艺术:南北兼容 豪婉双美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志高:1942年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8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创作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上世纪40年代初出生的画家是新水墨人物画的首批学员,他们毕业后都有过打入社会底层,在苦水、碱水和酸水里各泡三遍的人生历练,但又有各种机会拿起画笔从事宣传创作,未曾荒废学业和手艺。“文革”结束后,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又有幸考上美院的专业研究生,继续追随大师深造,毕业后或留在母校任教,或进入专业画院成为职业画家。谢志高的人生履历就是这一代人的标本,一个完美的标本。


  这一代“40后”艺术家,是有虽然单一却很明确的时代目标的。他们从踏入这一行起,就知晓自己的方向: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要反映时代风貌,要深入生活,也要高于生活,要革命的现实主义,也要革命的浪漫主义。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谢志高就是有这样的方向感和目标感。他不迟疑、不徘徊,更不轻言否定。他的坚定性和方向感集合在所有作品上,汇聚成一股艺术之上的精神和人格力量。看到他穿越半个世纪的上百件作品,你就能感受到。这一代艺术家有很强的共性,而同时他们的个性又能很好地凸显。有趣的是,他们彰显个性的路径也采取了几乎同样的方式:水到渠成,自然显现。他们所深受的地域文化影响、基本学科训练,以及对某类题材和技法的偏好,在长期的专业成长中逐渐显现出来。绝不过早结茧,绝不揠苗助长,绝不把某种偶然呈露的笔墨放大包装成自己的商标,然后固步自封。
  谢志高是潮汕人,潮汕文化有许多古中原文化的血液,这使他在广州美院读书时,能对岭南画风及民间艺术趣味保持较为清醒的文化选择态度。毕业后,时代大浪又把他推往中原,在北方的社会基层接受真正的成人洗礼。他真正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是从海河流域开始的。中国文化现象中有所谓“南人北相”或“北人南相”,是说南北两种气质不同的文化人格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极大的文化张力,从而出现强烈的创造力。谢志高的绘画风格南北兼融,刚柔相济,骨韵并存,豪婉双美,色墨两浃,塑写同步。他画“北人”,朴茂拙实,但又水墨韶秀;他画“南人”,水色虚灵,但又有骨线支撑基本力度。他在用水墨的高雅灰度控制住全画的基本色调后,往往会以岭南人对颜色的偏爱添上几笔绚丽的色彩;他在精琢人物头脸的同时,又不忘以书法的线条写意人物身段。这种南北气质的统一,使他同时胜任南方和北方的题材,并很地道地做出同时适合南北口味的大餐小菜,这是谢志高的本事,也是他在这一代人中的个性。
  或许正是这诸多特性特质,成就谢志高成为“40后”中国水墨人物画家的标本,一个标志性的代际艺术家。如欲了解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的中国水墨新人物画,则必不能绕开谢志高。他和他的同学们,如王迎春、杨力舟、马振声、刘国辉、吴山明、林铺等“40后”艺术家,占据了这段历史空间。他们共同努力,把中国水墨人物画推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

其他文献
前不久,“禅?乐——甘泉个人艺术展”在京举办。展览以“禅?乐”为主题,展示了甘泉近十年创作的禅意书画作品,集中表达了甘泉不拘陈规、大胆尝试、潜心追求禅宗美学的心路墨迹。其禅书画作品,寥寥几笔,水墨交融、随缘任运、朴质洒脱,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世 春)
期刊
分别代表冰与火的男女杂技演员,在高高升起的舞台上,配合着背景LED大屏幕展现的炫目图像,恬静中不失霸气地用多个高难度姿势展示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柔韧、平衡、力量等绝技,以震慑全场的气场,令观众屏息凝神且提心吊胆,匪夷所思又心悦诚服。节目以LED背景中极光照耀与冰火交融的瞬间,男女演员猛然相拥入怀结束,象征着冰与火最终打破了时空的运转规律,历经冲突、碰撞而归于平静、和谐,深刻地诠释着冰与火、男与女、阴与
期刊
由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马电影出品(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著名导演于仁泰执导,集合了郑少秋、徐帆、郑伊健、周渝民、李晨等明星的古装战争电影《忠烈杨家将》将于4月4日在全国公映。据导演于仁泰介绍,影片取材自传统故事《杨家将》中最为惨烈的金沙滩、两狼山之战,讲述了杨家七子冒死救父的故事,是一部忠于传统的古装电影,剧组为了真实再现冷兵器时代血腥、残忍的战争场景,拍摄
期刊
格里玛尼萨?阿莫罗斯(Grimanesa Amorós)出生在秘鲁美丽的沿海城市利马并在那里长大,之后前往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绘画,后来转向雕塑,但她的艺术创作却是以影像和装置为主。最近一段时间,阿莫罗斯频繁活跃在国际艺术界,从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到柏林艺术论坛,从巴塞罗那当代艺术空间到雅典影像艺术节,从2011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到2012年的“未来通行证”,处处都可以看到她的装置和短片。今年年初,阿
期刊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蛙》等。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认为: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事实上,无论是人格上,还是作品甚至众人广为乐道
期刊
有人把建筑表皮比喻为建筑的衣服。  也有人说,上海世博会就是一场建筑表皮的盛宴。  的确,很多人都曾为英国馆的造型眼前一亮:6万条亚克力条中镶嵌的LED,白天将阳光引入室内,夜晚则把室内的光线导出,运用电脑技术使建筑呈现出万千变化。  上海世博会中这样“闪亮”的衣服不胜枚举,它们在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当代建筑越来越强调建筑在空间体量上的感官冲击,基于设计理念和生态发展而产生的表
期刊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名家黄少林,号天香阁主,广东普宁人。现为中国艺术学会常委理事、《中国艺魂》杂志社编委、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李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北京美协、天津文联、天津美院、河南中国画院和《美术》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画展中获奖。在广东、台湾、香港和安徽等地举办过多场画展,作品被文化部、河南中国画院、周恩来纪念馆、欧洲中国画院、澳洲中国美院、中央电视台
期刊
版画在中国美术界曾有过显赫的主流地位,富于张力的刚性表现,暗合了特定时期的政治诉求,那时几乎所有画家皆参与其中,所有展事皆占据半壁,侯琪先生当年入版画专业问学时,情形大致还如此。之后,社会转型,市场主导,从事此科创作的画家多弃之他就,版画重归小众,全然不为武器地存在。而侯先生却能心无旁鹜、恪守不渝地持刀镂刻至今,恒也。  较之铜版、石版、丝漏版,凸版的木刻乃版画的初始,且最具版画的刀味木味特色,而
期刊
新水墨有三个要素,观念意识新、技法新、画面感新。新的东西人们关注的少,但是一旦存在了,人们关注的就多。我这里说的当代绘画,指的是新水墨画。现在更多的中国画家画的不是当代,而是传统的东西。作为一个现代人去画传统的东西,这是只有在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  记者:您作为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的所长,对新水墨怎么理解?  杨佴旻: 新水墨有三个要素,观念意识新、技法新、画面感新。新的东西人们关注的少,但
期刊
卓广春 ,字元化、普辉,号尚真、古彭老农,男,汉族,1938年12月生于河南省修武县,江苏铜山人。大学本科,1966年毕业于江苏师院政教系。曾供职于铜山县五小工业办公室、县广播站、县图书馆、大庙镇党委,1999年5月退休。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北京神州博艺美术院特聘书法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书法研究院第三批特聘书法家、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会员、河南名家书画艺术研究学会理事、北京墨都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