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社会进步,地质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区划,并提出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对策和建议,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但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而且对自然环境、资源等都具有破坏性。地质灾害由于其特有的特点,如突发性、破坏性强、分布广等特点,致使其发生时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同时,我国又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当前我国作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地质灾害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相关统计,在近10年期间,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破坏强度较大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基本每年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人之多,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在2014年全年,我国共计发生地质灾害10910次,累计造成349人死亡,218人受伤和5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4.3亿元。如此的后果可谓是损失巨大,足以说明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其严重[1]。
二、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划
易发性分区:所谓的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进行划分的。其主要是建立在对地质灾害特征和分布的基础上,再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进行划分的。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
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划分的,即地质灾害产生的破坏强度。其主要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无危险区等。
三、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與建议
(一)加强地质环境管理
全国各级部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管理机构的建设,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政策领导下,各级部门按照政策指引,对地质灾害加强管理。根据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内治理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促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地质灾害组织管理机构
作为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其的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全面协调[2]。社會各方在有关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性,降低地质灾害产生的破坏性。各级领导部门及社会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实施有效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产生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三)加强预防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
地质灾害产生的极大危害,很重要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预防知识了解较少,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害。鉴于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借助现今的媒体设备,对地质灾害的预防知识进行大力宣传,如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特别是一些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提高全民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对于政府机构的干部人员,要定期实施地质灾害预防培训知识讲座,加强政府人员地质灾害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预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极大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同时,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针对地质灾害,国家有必要加强研究力度,加大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支持,包括财力、物力等,设立专门机构,采用先进仪器,加强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成因机理及致灾过程等,从根本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突发性强、频率高等特点,导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个机构或部门完成,往往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3]。因此,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应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网络,纵向方面,层层延伸,市、县、乡镇等地方都要纳入网络之中;横向方面,社会各界都要参与其中,由专门的机构统一领导,针对地质灾害实施群测群防的策略。实践证明,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对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害具有积极作用。
(六)实施地质灾害分区分级管理,推动防灾减灾社会化
社会化减灾防灾体系的建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实施分级责任管理,各级政府针对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有效管理。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明确灾害防治过程中,各级部门的责任,职责明确,协调有序,增强地质灾害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灾害管理的效果。
(七)加强对人类地质工程项目实施的有效监管
现阶段,不合理的人类地质工程项目的实施,导致本已脆弱的地质环境遭受强烈的影响,致使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危害性更大。因此,加强对地质工程项目的监管显得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一方面,对地质开发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在地质项目开发之前,做好项目开发规划、项目效益评估、项目环境影响等,对项目开发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另一方面,对当前非法开发的地质工程,采取有效对策及时制止,杜绝非法开发地质项目,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发生。
四、结论
为了实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实施危险性与风险区划,采用综合防治的对策,是达到降灾减灾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预防和治理,为国土规划、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可靠依据,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波. 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措施分析[J]. 地球, 2016(3).
[2]杨伟强, 陈志源. 浅谈常见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 地球, 2016(8).
[3]虞万霞, 李建硕, 吕盛强,等. 浅谈工程地质灾害及相关防治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3).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但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而且对自然环境、资源等都具有破坏性。地质灾害由于其特有的特点,如突发性、破坏性强、分布广等特点,致使其发生时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同时,我国又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当前我国作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地质灾害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根据相关统计,在近10年期间,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破坏强度较大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基本每年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人之多,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在2014年全年,我国共计发生地质灾害10910次,累计造成349人死亡,218人受伤和5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4.3亿元。如此的后果可谓是损失巨大,足以说明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其严重[1]。
二、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划
易发性分区:所谓的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进行划分的。其主要是建立在对地质灾害特征和分布的基础上,再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进行划分的。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
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划分的,即地质灾害产生的破坏强度。其主要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无危险区等。
三、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與建议
(一)加强地质环境管理
全国各级部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管理机构的建设,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政策领导下,各级部门按照政策指引,对地质灾害加强管理。根据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内治理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促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地质灾害组织管理机构
作为对人们生产生活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其的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全面协调[2]。社會各方在有关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性,降低地质灾害产生的破坏性。各级领导部门及社会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实施有效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产生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三)加强预防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
地质灾害产生的极大危害,很重要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预防知识了解较少,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害。鉴于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借助现今的媒体设备,对地质灾害的预防知识进行大力宣传,如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特别是一些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提高全民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对于政府机构的干部人员,要定期实施地质灾害预防培训知识讲座,加强政府人员地质灾害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预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极大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同时,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针对地质灾害,国家有必要加强研究力度,加大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支持,包括财力、物力等,设立专门机构,采用先进仪器,加强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成因机理及致灾过程等,从根本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突发性强、频率高等特点,导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个机构或部门完成,往往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3]。因此,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应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网络,纵向方面,层层延伸,市、县、乡镇等地方都要纳入网络之中;横向方面,社会各界都要参与其中,由专门的机构统一领导,针对地质灾害实施群测群防的策略。实践证明,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对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害具有积极作用。
(六)实施地质灾害分区分级管理,推动防灾减灾社会化
社会化减灾防灾体系的建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实施分级责任管理,各级政府针对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有效管理。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明确灾害防治过程中,各级部门的责任,职责明确,协调有序,增强地质灾害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灾害管理的效果。
(七)加强对人类地质工程项目实施的有效监管
现阶段,不合理的人类地质工程项目的实施,导致本已脆弱的地质环境遭受强烈的影响,致使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危害性更大。因此,加强对地质工程项目的监管显得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一方面,对地质开发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在地质项目开发之前,做好项目开发规划、项目效益评估、项目环境影响等,对项目开发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另一方面,对当前非法开发的地质工程,采取有效对策及时制止,杜绝非法开发地质项目,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发生。
四、结论
为了实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实施危险性与风险区划,采用综合防治的对策,是达到降灾减灾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地质灾害实施有效预防和治理,为国土规划、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可靠依据,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波. 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措施分析[J]. 地球, 2016(3).
[2]杨伟强, 陈志源. 浅谈常见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 地球, 2016(8).
[3]虞万霞, 李建硕, 吕盛强,等. 浅谈工程地质灾害及相关防治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