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女孩中国寻亲记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上来说,夏华斯(Jenna Cook)的生日是1992年2月2日,她喜欢这个日子,“好记。”但在出生一个月左右后,她就被遗弃在武汉宗关办事处附近。之后,一个叫玛格丽特的美国单身女人领养了她。
  2012年5月17到7月12日,夏华斯在中国度过8周的时光,已经是耶鲁大学人类学专业学生的她,希望这次旅途可以找到亲生父母。借助媒体,在她的中国“故乡”武汉,她接到一两百个认亲电话,与44个家庭见面、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拥抱、流泪、合影,与36个家庭做了DNA比对,结果,皆是令人失望的阴性。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一无所获的旅行。
  
  杭州来人
  身穿粉色上衣的跛脚女人走进会议室。她的脸色暗红,有点慌张。男人跟在后面,有点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这是6月6日认亲会的第一个家庭。
  他们是湖北应城人,1992年二三月间,两人在四女儿出生后遗弃了她。
  这个被遗弃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家人只叫她“四四”。“四四”是被奶奶抱走的。他们隐约记得似乎是丢在武汉宝丰路,距离宗关办事处两三公里的路程。
  这次在报纸上看到夏华斯寻亲,回想当年迫于家境的选择,而今生存状况略略缓解,想了个心愿。
  夫妻二人如今在杭州一家裁被子的工厂做工,每天做工10小时,除了周三周日,一周加班5天,一个月只休息一天。他们讲述这个在中国百万产业工人身上丝毫不稀罕的故事,夏华斯突然哭了。
  她跑到桌子对面,拥抱那个女人。女人一下子控制不住,剧烈地流起眼泪:“不管是不是你,我都想来看看,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她。”
  会面了半小时,离开时,女人拥抱玛格丽特,说:“谢谢你把她养大。”夏华斯摩挲着那个沉默男人的肩膀,送他们离开。
  夏华斯知道,中国人喜欢用“幸运”来形容她。尤其是她听了应城夫妻的故事。“那可能是我的生活。”想到这个,她突然就哭了。可能务农,可能辍学,因为是女孩的缘故,要把宝贵的上学机会留给兄弟。夏华斯知道这一点。
  “原本生在这里,结果人生却在那里。我不知道是否就是命运。”这让她心存感激,“我尊重那些务农的家庭,尊重他们的体力劳动……其实没有任何理由说明我比他们更值得现在这样的生活。这让我感觉谦卑。”
  
  
  汉阳来人
  第二个家庭是从汉阳来的。依然是女人一马当先,坐在首位,她姓万,穿着黑色的旗袍,像个新闻发言人,一张嘴就说:“大家都爱这个孩子。”
  可一回溯1992年的那个冬春之交,她就哭起来。是家里一个婶婶抱走孩子的,在出生半个月后。孩子被交给一个平时常跟他们家打麻将的人,那人拍着胸脯承诺:一定给娃找个好人家。后来过了很久,再遇到那人,对方说:没人要孩子,就抱到硚口区(宗关办事处所在区),再后来被福利院接走了。
  女人觉得夏华斯婴儿时的照片跟自己大女儿七八个月时很像,“左边的眼睛很像。”
  “不是养不活,当时计生。”送走了女儿,他们之后生了个儿子。
  二十年后,武汉当地报纸大张旗鼓报道“耶鲁女孩”夏华斯寻亲,万家姑父拿来报纸,说:这个孩子学习好,像我们家的。
  女人的故事,是跟夏华斯挤在同一条板凳上讲述的。从她开始哭泣,夏华斯就走过去,搂着她。她更加激动了,但也得到力量完成讲述。
  离开时,夏华斯说:我喜欢你的裙子。万妈妈说:我们以后还可以交往。夏华斯说:谢谢你们能来,很高兴认识你们。
  似乎两个人都清楚,彼此的关联性有多强烈。以眼泪开始,以微笑结束。
  挣扎
  玛格丽特早早就告诉夏华斯她的真实身份,而她“一开始就接受了”。
  “小孩子很容易相信人。他们问,是不是父母不想要我?你就说,不是的,是因为法律。违反法律会被惩罚。他们就相信了。”玛格丽特说。
  但当孩子们渐渐长大,这种身份的挣扎就变得起伏不定。“被领养的孩子,其实一生都在挣扎。(只是情绪强烈)有波峰有波谷。”
  “别的孩子都跟他们的父母长得很像。一样颜色的头发、一样颜色的眼睛,或一样颜色的皮肤。”夏华斯去杂货店,有人问:你从哪来?
  从哪来?这个问题好像在说:你是从外太空来吗?
  还有人问:你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我是一条面包吗?
  她有时觉得,领养并不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应该“集中精力在学业和朋友相处上”,“就像普通人一样”。但有时这个问题又显得那么扎眼。比如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她会渴望中国的亲人在场。她跟一些年长的被收养者聊天,后者说,当他们有了孩子,会更加想念亲生父母。
  “我想这个问题会反复地出现,这总是你身份问题的核心。”
  山西来人
  这一家是男人走在前面,衬衫西裤,扎着锃亮的皮带,夹着公文包,昂首阔步。女人跟在后面,背着虎皮纹路的皮包。夫妻俩在山西打工,生活看起来较为富庶。
  女人一进屋就抱着夏华斯开始哭。
  当年的正月初十,孩子出生,男人的母亲见是女孩,主张扔掉。这已经是第二胎女孩了。夫妻俩不同意遗弃。出生一个月后,老人就趁他们上班偷偷把孩子送走了。往后的日子里,婆媳之间争吵不休。不久,老人喝农药自杀。
  1995年,夫妻俩还来武汉找过孩子,未果。
  女人对华斯说:“我们很愧疚。你有什么要求?”女孩愣了:“我没什么要求。”
  玛格丽特例行询问他们是否要做DNA,并告知要收取600元。男人立刻去拉公文包拉链:“要不我先留1万块钱?”
  玛格丽特和夏华斯被吓了一跳,连忙摆手。
  直到晚上母女两人回到房间,熄了灯,还在谈论那位自杀的老人。玛格丽特反复说,这个故事太悲伤了。但她同时庆幸:“有一个家庭妈妈去世了,有的家庭爸爸去世了。好些个悲伤的故事。我很庆幸我能在这里,每当Jenna必须面对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后,回到这里,而我在这。”
  治愈
  玛格丽特还领养了另一个中国女孩Sara,是夏华斯要求的。她们可以互相支持。Sara在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总忘记她的名字,叫她丽丽,或梅梅,或其他亚裔的名字,她觉得特别伤心:她每天都到图书馆里去呀!可图书管理员只会叫她:“嘿,亚洲女孩。”说到这个苦恼,夏华斯就跟妹妹一起大笑,“因为笑是一种治愈的方式。”
  但有时她们也要分享难过。每次开学时的特殊新生报到会,针对所有非白人学生。尽管她们几乎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也不得不去跟其他国际学生一起参加这个报到会。她们觉得,被歧视了。
  国际领养的孩子们,在与自我内心和社会眼光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玛格丽特发现,女儿的精神世界比自己强大得多。多年前她的老父亲重病,子女们无不慌张,只有夏华斯平静地坐在病榻前,与老人聊天,“好像她什么都不怕。”
  至于寻亲,玛格丽特也曾担心女儿是否能够承受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但当她看到夏华斯抱着一个个中国母亲哭泣,拉着她们的手,给她们宽慰的时候,玛格丽特释然了。
  南京来人
  一个男人闯了进来,他嗓门很大,激动时几乎破音。这个姓程的从南京第二次赶来的男人声称,夏华斯此前认回的寄养母亲(福利院为让孩子们感觉有个正常的家庭,会把一些身体状况没问题的孩子放到周边的老百姓家寄养)张妈妈,其实是拐卖孩子的。而华斯是他的亲生女儿。他此前给夏华斯发过微博私信。
  这个故事看起来太可疑,张妈妈是被福利院承认的,声称自己从未去过南京。当时夏华斯只觉得这是一个无聊人的恶作剧。没想到他真来了。
  没人知道程先生的故事是真是假,但他最终只是控诉张妈妈,并劝诫夏华斯:“你听我的,别找了,回美国去吧,把玛格丽特女士当作你的亲生母亲来孝顺,你只需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孩子。”
  在场的记者朋友有的摇头,坚称程是个不可理喻的骗子,有的被他说动:他那么激动,也不图什么呀。
  夏华斯保持着冷静,跟程先生聊天,看他带来的子女的照片,也主动要求跟他合影,像跟每一个其他的家庭一样。
  “我觉得所有的家庭都值得被平等对待。他跟其他家庭一样,走了很远的路,想见我,所以为什么不能拍张照呢?”
  联系
  小时候到了中秋节,玛格丽特会带着华斯赏月,告诉她: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你的父母也正在看着它。每到中国的春节,只要华斯或Sara愿意,玛格丽特都会到她们所在的教室,给孩子们讲中国文化,教他们做灯笼、春卷、包饺子。华斯和妹妹会非常骄傲,因为她们通常是那里唯一的中国人,而这是她们独一无二的节日。
  但其实在华斯心里,亲生父母的存在不是文化性的,而更像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美国,亲人去世了,大家会认为他们回归自然,化作灵魂,在风中、云里、树上护佑所爱。作为一个被收养者,你失去对亲人的所有联系,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就像他们逝去了,所以我总是以感知自然的方式感知他们。但这次这种真正见到‘亲生父母’的感觉很异样。他们居然有手有脚、有血有肉,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感觉一度让夏华斯难过万分,那是在她平静的外表下很难察觉的。
  武汉聚来的四姐妹
  6月6日下午4点,这天的认亲会快要接近尾声。最后一个家庭是一支娘子军——四姐妹加上她们的妈妈。她们今天想来找的是当初扔掉的老五,没有人知道五妹被扔在哪里。
  四姐妹都已结婚,还带来各自的丈夫。认亲现场热闹起来。“妈妈”扯着夏华斯,介绍道:“这是大姐、二姐、三姐、四姐。”
  最丰腴的二姐最活泼,情绪也最激动,夏华斯上前抱她,她的眼圈立刻红了。姐妹们在华斯身上找“痣”,因为她们都有痣,长在不同的位置。她们甚至还比较脚趾头,是不是都像妈妈一样,二脚趾头长。
  最后,“妈妈”和最小的“姐姐”做了DNA取样。离开的时候,玛格丽特对另一位妈妈说:“我喜欢你的家庭。”
  “我会觉得那些能来的家庭特别不可思议,44个家庭的前来,对我来说是种惊喜,我知道他们需要多大的勇气。即便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是一种强大的leap of faith(天降神迹,信仰的飞跃),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原谅自己,你要相信我已经原谅你了。”
  目前,夏华斯的DNA样本已经被采集入数据库,如果还有家庭希望相认,可去就近派出所采样,“免费、不疼”,她希望不止自己,也能有其他寻亲的人因此相认。或许,等到下一次再来中国,见到第45个家庭的时候,她的寻亲之旅就该结束了。
  但是,耶鲁女孩的第45个故事在哪里呢?
其他文献
包力旻自认深爱同居女友,却又和公司女同事谈起恋爱。同时保持两段固定恋爱关系的他,还对每个人情深意切地谈婚论嫁。不料上周事发,同事扬言要向公司领导告发他品行不端,不得不辞职的包力旻,却说自己最纠结并不是以后的事业,而是,无论哪个女人,他都放不下……  脚踩三条船  包力旻:我有一个同居两年的女友,早已见过双方父母,计划年底结婚。但一年前,我又喜欢上了同部门女同事,我承认是我主动追求的她。在某些方面,
期刊
迷你短裙,火辣不是罪过  性感是硬道理,倘若你拥有无与伦比的窈窕身段,更有一双线条优美的修长美腿,何必束缚自己,何不直接展示自己的性感身段?这类女性可以选择迷你裙,清凉之余它能最大程度展示穿着者的身材特点,营造出不羁的性感诱惑魅力。  1 紧身条纹连身短裙,适合身材火辣同时较瘦的女性穿着。Miss Sixty  2 贴身剪裁能营造小野猫般的性感形象,但也非常考验体型。H&M  3 纱质面料轻盈薄透
期刊
深夜守着看一部与美食有关的纪录片,不只为在荧屏上一睹各地名菜的风采。醇美的黄酒、香浓的奶酪、黄澄澄的馍馍……漂泊在异乡的人,将魂牵梦绕的故土与银幕上的佳肴影像重合,再试图借自己的手把这种感觉在锅灶间还原,却发现菜肴里总少了点精髓。  有老友,离家打拼多年,问及最怀念的家乡食物,淡淡答曰:“我母亲炒的土豆丝。”闻者诧异,然后如梦初醒:缺少的那重要一味,是在蒸煮烹炸时缓缓渗入食物的情意,是任何昂贵食材
期刊
如果不是之前张惠妹为某品牌奥运活动现身。现场与跆拳道小选手们一起合照时自曝出自己跆拳道黑带二段的身份,恐怕很多人难以想象,在舞台上如此深情的Amei竟是一一个十足的跆拳道高手。  在台上毫不避讳的小跑,穿着10厘米的高跟鞋大秀踢腿功利,走到哪里都是风风火火,并保持身材苗条,如果没有平日里跆拳道的刻苦练习,很难想象,这一切Amei能够应付自如。  跆拳道对于张惠妹来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一种爱好
期刊
婚姻实在是件很矛盾的事。一面抱怨岁月磨灭了好奇、憧憬、喜悦,躺在一张床上懒得碰彼此,一面却在某件事上充满激情。  没有什么比争吵更让人亢奋。上完厕所不及时冲水、洗完脸盥洗台上水渍横飞、吃饭嘴吧唧得让人生厌、看电视臭脚丫子跷在茶几上跟零食几乎挨上……任何理由任何时刻,都可以挑起一场两性战争。  这副打了鸡血般的亢奋样,总让人忍不住感叹:如果,嗯,只是如果,在床上能像吵架一样激情满怀就好了。  最佳吵
期刊
婚纱女王Vera wang离婚了。她丝毫没有颓废消极之态,除了把洁白的婚纱改成大红大黑的嚣张风格,更多的精力都用在炫新恋情上。六十多岁的女人挽着27岁的花样滑冰美男,却有异样的协调感。因为女王那底气十足的自信。  活得自信的女人比比皆是,单身和已婚,同居和离婚,不过都是生活方式,不能证明你的成功和失败。谁都知道时代已然变了,女性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早已比十年前光彩得多,她们不再需要因为物质上全
期刊
全世界都在关注少年。要么在“一举成名”时,要么在“东窗事发”时。准确地讲,极少数的人是在真正地关心少年的成长。在摇摆不定的青春期,为何他们乖张叛逆,为何他们敏感多疑。在稀少的中国犯罪题材电影中,《南平红荔》是一个站在女法官詹红荔角度来讲述关于爱和救赎的中国“典型”,其实撇开身份的设置,作为“人”的詹红荔,无疑充当了一位优秀、杰出的少年导师。而早在1989年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一个古怪而有趣的老
期刊
作为人类精神、力量和勇气综合体现的现代奥运,在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只创造了一项项超越人类极限的体育记录。当喧嚣落定,你或许记不住那些记录保持者的名字,却会在多年后还记得,曾有关于他、她和他们的一个故事,发生在荧幕之外。    8月12日,伦敦奥运会谢幕,这是中国人就金牌的争议最火爆的一届奥运会,也是国人开始放下“金牌至上”心态,学会用平和和尊重的心观看每一场比赛的转折之年。  心态的调整,让我们
期刊
刘罗锅:那天,我和老婆买菜回家,一路上有说有笑,但在进小区大门时,她打了门禁卡就独个儿进去了——我俩只揣了一把钥匙。我提着菜可怜兮兮地站在门口,呆望着她越走越远的背影,一时哑然。旁边一群大爷大妈乐了。“小伙子,那女的不要你了吗?”“哎呀,不准你进屋了!哈哈哈……”怪异的笑声竟让我有流泪的冲动!恰在此时,走了100多米的老婆终于回头一望,然后我听见自己酸楚地冲她吼道:“你不要我了吗!”哎,其实我当时
期刊
北京人的表情,在一夜间变得仓皇和惴惴。7月21日,水漫京城,一天之内,北京气象局连续发布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直到橙色预警。不是每个人都能第一时间收到信息,或者读懂每级警报的危险性。  190毫米的降雨量是特大暴雨故事的开始,在随后的情节里,有人死亡,有人侥幸逃生;有人暴露出人性中的恶,也有人展示出善和爱。如今暴雨连带当时的种种表情,都成了记忆,大多数人回到正常生活轨迹中;但北京人知道,已经有些东西
期刊